标签:
人文/历史 |
分类: 长安月下红袖香 |
卷十一
蓬门未识绮罗香--贫女卷
唐代社会虽然曾经盛极一时,但毕竟有高低贵贱分明的社会阶层。唐代的“士族门阀” 虽远不如两晋时更典型,但我们也能从历史中明显感觉到“士族”阶层的存在。出身寒族的李义府,欲为儿子在当时的七大名门望族中找个媳妇,竟到处碰壁。人家七姓豪门一般是相互通婚,平常人家根本不入眼。李义府气得不行,便劝说皇帝下诏,禁止这七姓子女互相通婚。当然,李义府其人,名声不好,一般认为他是个奸臣。但我们从此事中也可以看出来,那些所谓的高门大姓是何等的傲气。
翻看唐朝历史上大官的花名册,我们会发现,什么姓崔的、姓卢,姓郑的、姓裴的、姓杨的数量极多,这些人都是出身贵族。正像顾炎武所说过的那样: “高门巨族,以泰山压卵之势,凌忽寒士。稍铄其锋者,驱迫有司,排抑多端”,寻常寒士想挤身于贵族阶层,那是相当不容易的。
不过,对于男人来说,还有科举这条通天之路可走,只要你寒窗苦读,坐冷板凳,下死功夫,一朝金榜有名,那就可以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并有可能风风光光地娶到贵族家的“五姓女”,从此成为社会上流人物,再也不是那个满身牛粪味的穷小子了。对于女子,却没有这样的门路好走。贫家女被贵族之家娶为正妻者,极为罕见。就算是你容貌出众,品质高洁,也没有人理睬,秦韬玉这首《贫女》说得很深刻:
卷670_5 【贫女】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偏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当然,身为穷书生的秦韬玉,在诗里寄托了一些自己怀才不遇的种种感慨,而另一方面从中我们也可以知道,唐代时的贫家女儿也是那样的悲苦――自己地位低贱,就算再心灵手巧,再吃苦耐劳,却也比不上人家既骄又娇的富家女。
邵谒年青时为县吏,被县令找碴开除,邵谒气愤欲狂,截下发髻挂于城门,就此发愤读书,但一直到了三十多岁,也没有考上,因此他对穷苦生活的体会更为深刻,这首诗说得也是非常细致生动:
卷605_21 【寒女行】邵谒
寒女命自薄,生来多贱微。家贫人不聘,一身无所归。
养蚕多苦心,茧熟他人丝。织素徒苦力,素成他人衣。
青楼富家女,才生便有主。终日著罗绮,何曾识机杼。
清夜闻歌声,听之泪如雨。他人如何欢,我意又何苦。
所以问皇天,皇天竟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