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安月下红袖香(53)红绡妓

(2007-08-05 10:05:50)
标签:

文学/原创

分类: 长安月下红袖香

三、红绡妓

 

 

800_3 【忆崔生】红绡妓

 

深洞莺啼恨阮郎,偷来花下解珠珰。碧云飘断音书绝,空倚玉箫愁凤凰。

 

这是《全唐诗》中题为红绡妓所作的一首诗。身为家妓,像樊素、小蛮及盼盼那样对主人感情深厚的只是极少数。多数家妓还是过得非常苦闷的。她们无时无刻不渴望自由,哪怕是能过上平凡夫妻的生活。所以,她们其中比较大胆的,往往抓住机会,逃了出去,从此“柳暗花明又一村”。

红绡妓的故事,出于裴铏所撰的唐代传奇《昆仑奴》,故事大致是这样的:

唐朝大历年间,有崔姓书生,其父和“盖代之勋臣一品者”是老朋友。这个所谓的“勋臣”恐怕就是指郭子仪。因为此文中,“勋臣”的形象十分不佳,所以作者大概是“为贤者讳”,没有提真名。有次郭子仪病了,崔生的父亲就让他去探病,我们知道,唐代的家妓往往要担负地招待客人的“工作”,郭子仪有十院歌妓,这时自然也唤出三个家妓,让她们招待崔生。

家妓们拿着金盘所盛的鲜红樱桃,并将樱桃掰开,灌上甜奶,劝崔生吃。崔生大概还是处男,突然被三位美女环绕,不禁羞怯万分,不敢吃。郭子仪见了大笑,命三位美女中那个穿红纱的(就是红绡)亲手喂崔生吃。崔生更是羞得满脸通红,三个家妓都掩口而笑。然而,就在这一刹那间,天雷勾动地火,美佳人和少年郎爱芽已萌,彼此再也割舍不下。

红绡送崔生出门时,她脉脉含情,崔生也依依不舍地回头相望。这时红绡伸出三个手指,接着又翻了三下手掌,并指着胸前一个小镜子,说:“ 郎君千万要记得啊!”崔生比孙悟空的悟性差远了,人家孙猴被祖师在头上敲三下就明白是啥意思,但这个崔生愚钝,一时也不明其意,回到家中闷闷不乐,就此害起了相思病。他“神迷意夺”、“日不暇食”,心中全是红绡的影子,吟诗道:“误到蓬山顶上游,明铛玉女动星眸。朱扉半掩深宫月,应照璚芝雪艳愁”。意思说,自己似乎到了蓬莱仙境中,见了仙女,遥想深掩的朱门之后,“仙女”也应该同样寂寞吧。确实,此时的红绡也正在愁闷中期待,从我们前面所引的《忆崔生》一诗看,她也是时刻渴望能有个相知相守的情郎的。

然而,只凭这俩人吟诗对句,临风洒泪,对月伤情,是根本解决不了半点问题的。郭子仪是朝廷重臣,家中护卫森严,崔生一个文弱书生,又怎么能进得去?好在崔生有个仆人,他就是奇侠磨勒(梁羽生《大唐游侠传》写有此人,应该是源于此处)。铁磨勒是昆仑奴,据说是黑人,或许来自非洲或者印度,他询问崔生有何烦恼之事。崔生起初不知磨勒身具绝艺,开始很不屑于告诉他。但后来当崔生说出心里话后,磨勒哂然一笑说:“此小事耳,何不早言之,而自苦耶?”崔生又将红绡临别时做的手势告诉他,磨勒不假思索,就答道:“伸出三个手指是说郭子仪有十院歌姬,她是第三院。翻掌三次,是十五之数,胸前小镜子,意指明月,十五之夜月圆如镜时,约你前去。”

到了十五之夜,磨勒先用大铁锤打死了郭子仪家中一条非常厉害的恶狗,据说此狗“其警如神,其猛如虎”,恐怕比现在的藏獒还要厉害。然后用布绢缠住崔生背在身上,如飞鸟一般跃过郭子仪家中数丈高的院墙,来到歌妓们所住的第三院。看来磨勒轻功卓绝不凡,堪称一流高手。到了院中,只见房门虚掩着,金灯微明,红绡妓正坐在门前长叹,似乎在等待。灯下的红绡妓刚卸了妆,明眸含悲,珠泪盈盈。崔生挑帘而入,红绡又惊又喜,拉住他仔细看了又看,疑是梦中。

红绡对崔生说,自己本是富家之女,家在朔方一带。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时,将她抢入军中,成为家妓。这些年来忍辱偷生,强颜欢笑,虽然“玉箸举馔,金炉泛香,云屏而每进绮罗,绣被而常眠珠翠”,然而不得自由,如在监牢中无异。既然你的仆人有如此功夫,何不救我出去,我情愿一生一世服侍你。崔生是个绣花枕头,听了踌躇不语。有道是“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些穷酸措大们要力气没力气,要胆没有胆。就在此时,磨勒插话了,他说:“娘子既然坚决要这样,那也是小事一桩”。崔生是个毫无主见的人,再说他也打心眼里喜欢红绡,于是也没有反对。磨勒不慌不忙,往返三趟,先把红绡的东西都运了出去,然后才背起崔生和红绡两人,依旧脚下生风,从容遁去。

对于夜里的这些事,郭子仪的家将家丁一无所知,天亮后,才有人发觉狗被打死,红绡也不见了。郭子仪惊骇万分,说:“我家的门户严密非常,墙垣高耸,守备森严,若非飞檐走壁的侠客高手,如何能办得了这等事,有此人在世,实是一大祸患”。

红绡女和崔生过了两年多,渐渐放松了警惕。这年春天,他们驾小车去看花踏青,结果被郭子仪家中的人认了出来。郭子仪将崔生唤来询问,崔生不敢隐瞒,说出前后经过。郭子仪倒还比较宽容,说:“红绡虽然私自逃走,罪过不小,但是她和你过了这么多年,我也不追究了。但是那个磨勒,必须除掉”。于是郭子仪派五十名甲兵,手持戈矛弓箭,前去捉拿磨勒,然而磨勒手持匕首飞出高墙,犹如肋生双翅一般,快如鹰隼,兵士们急忙放箭,但谁也射不中他。顷刻之间,磨勒就不见踪影。

郭子仪听了,相当惊惧,生怕磨勒回来报仇,到府中刺杀他。于是每天晚上,都派人密密麻麻地手拿刀剑围在身边提防,然而磨勒大概并无报仇之意,过了一年多,也没有什么事,郭子仪才放松下来。据说十年后有人见到磨勒在洛阳市上卖药,容颜和十年前一样,一点也没有变老。

 

以上就是红绡妓和这首诗的故事。虽然裴铏是高骈的幕僚,高骈信道术,喜欢听奇谈怪闻,这篇文章中未必没有夸张的地方。红绡的这首诗,也未必真的就是她本人所作。但是这个故事绝不是空穴来风,真实的唐代社会中,一定经常有红绡这样的家妓,她们情怀也约略相似,只可惜,磨勒这样的侠士却是难得一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