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长安月下红袖香 |
卷五
月过金阶冷露多----宫女卷
说起宫女,她们的境况比起后妃来要惨很多。古代宫庭中也是等级森严,按唐朝制度,只有出身名门的贵族小姐才会成为嫔妃,而身份卑贱的宫女一般来说是无缘得以亲近皇帝,博得宠幸的。退一步说,即使有可能得到皇帝的“宠幸”,并生下皇子、皇女什么的,也未必就能“翻身做主人”,因为宫女们生下来的皇子算是“庶出”,往往很难能被立为太子。还有一种经常有的情况就是,没有生育过的皇后娘娘或者宠妃什么的直接将人家的儿子强收在自己名下,成了她们的儿子,而身为生母的宫女却连句话也不敢说。
身为宫女,在后宫如此众多的粉黛中,只是万花丛中的一朵,大多数宫女,只是毫无声息地渡过一天又一天单调而苍白的日子。她们的如花容颜,金子一般的青春岁月,都在这些无奈的日子里如流沙一般在指缝里泻落,留不住,挽不回,逃不掉。
而且身为宫女,比起养尊处优的后妃来更加辛苦得多。我们看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上,第一组镜头便是宫女们早早起床、叠被、梳妆,非常地整齐划一,堪称“半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在真实的宫庭中,虽未必和电影上演的完全一样,但宫中制度也是相当严格的,宫女们也要担任好多“工作”,除在皇帝后妃身边侍侯外,皇帝的衣服、饮食、甚至书籍等杂物都各有宫女负责。唐代宫中女官有“六尚”。“尚”即“司”,意义是管理。为皇帝管衣裳的宫女,其负责人称为“尚衣”,同样,管膳食的女官,称为“尚食”,管文书的女官,称为“尚书”。但这个名和朝廷上的尚书重了,为区别起见,故一般称“内尚书”。她们都是宫中的女官,也有品级,一般是正五品。
但是,这宫里的正五品女官远不如外面的五品官舒服,人家那可是一方“父母官”,整日威风八面,俗话说“灭门的府尹,破家的知县”,谁敢不服?而宫女们做的这种女官,整日里战战兢兢,一不小心,灭的就是自家的门,破的就是自己的家。因为“皇帝面前无小事”,哪一点让皇帝不如意了,就可能惹来塌天大祸。据说明代那几个想勒死嘉靖皇帝的宫女,正是因为有人进献了一只五色神龟,说是祥瑞之物,其实是拿颜料染的。嘉靖皇帝这昏君哪里知晓,当时大喜,命宫女好好养着。然而此“神龟”不久就死了,十有八九是因颜料有毒而亡,宫女见“神龟”死了,吓得精神崩溃,自知难逃一死,才干出想先下手勒死皇帝的事情。所以宫女在宫中,被责打、甚至处死都是常事。
当然,话说回来,宫女们的生活也并非如同身处奥斯威辛集中营。尤其是在唐朝,一般来说皇帝还是比较开通的,也没有明代那种毫无人性的宫女殉葬制度。宫女们的生活也相对宽松自由。加之一些小宫女们天性活泼,本爱玩闹,还是会有一些开心的事情的。有诗曰:“宫人团雪作狮子,笑把冰簪当玉钗”。另外,唐朝宫庭中宫女们的“体育活动”也是很丰富多彩的,像“蹴鞠”(类似于现代足球)就是宫中常玩的游戏。王建《宫词》中曾写道:“宿妆残粉未明天,总在昭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所谓“白打”,是指两人对踢。唐朝时流行打马球,指骑在马上,以棍击球。这要求有精熟的骑术和充沛的体力。然而,唐朝宫女们也多擅此技,沈佺期《幸梨园亭观打球诗》云:“宛转萦香骑,飘飘拂画球。俯身迎未落,回辔逐傍流。只为看花鸟,时时误失筹。”就是描写宫女们打球的情景。唐朝宫女还经常有伴驾出猎的机会,老杜有诗曰:“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看来宫女们的箭术也很了得。
对于宫女们的玩闹,唐朝皇帝一般并不禁止。有些皇帝还主动发起一些玩乐项目,最有代表性的是唐中宗李显。说来历史上有很多君主当皇帝不称职,别的方面倒挺有专长的。比如宋太祖见到后主李煜时曾评价他说:“乃一翰林学士耳”,确实李煜干个翰林学士倒比较合适。而唐中宗李显,此人当皇帝大大地不及格,但组织宫中的“文娱活动”倒比较热心,放今天干个“工会主席”倒有可能很称职。中宗李显组织的娱乐节目种类多多,他曾让宫女们在宫里摆摊卖东西,还让大臣当顾客来买,彼此还价吵嘴,越热闹越好。又让宫女和大臣们拔河,结果有两个老大臣年老体衰,跌到地上半晌爬不起来,于是中宗和韦后及众宫女大笑。中宗还放纵宫女们元宵节时出去看灯,结果史书称宫女皆“淫奔不还”。中宗也不追究。看来中宗虽是绿帽皇帝,为人却真厚道。
然而这样的机会,还有这样的欢笑,实在是少之又少,大多数宫女还是会终老宫中,她们在寂寞深宫中每天都是同样的单调与无聊。在这里过了一千年,也同一天差不多,一天一天,一夜一夜,听宫中的夜漏,看天空的牵牛织女星,
弹指红颜老,刹那芳华。这就是所有宫女的悲哀。
唐诗中写宫女的诗不少,单是王建就写有《宫词》一百首。但是描写最细腻,也最能反应出大多数宫女一生写照的,应该是白居易的这首《上阳白发人》:
卷426_7 【上阳白发人-愍怨旷也】白居易
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馀人,零落年深残此身。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未 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这首诗,将宫女们的愁闷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其实“红颜暗老白发新”一句就概括出宫女们一生的缩影,不过白居易的一些叙事诗有个特色,就是往往摹写得过为细致,虽未免不够含蓄,但也有好处,能让我们对宫女的遭遇有更详细的了解。我们通过诗句知道,这个宫女是玄宗天宝末年选进宫的,当时还是正值豆蔻年华的十六岁少女,而现在却已是六十岁的老媪。“十六”轻轻颠倒一下,就是“六十”,而这其间又有多少辛酸之泪?当年被选入宫时,忍痛离开父母亲人,而入得宫后,根本见不着皇帝的面,就被心怀嫉妒的杨妃下令打入冷宫!饶你花容月貌,“脸似芙蓉胸似玉”,到了上阳宫,就只能天天坐牢一般守着空房冷窗。这句“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和《红楼梦》中林妹妹《葬花吟》中的那句“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倒是有些相似,然而这个“上阳白发人”应该比林妹妹更凄苦,林妹妹还经常有宝哥哥来哄,而她在这里,如堕无底黑狱,看不着一丝光明和希望。
就这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夜夜望着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不经意间,满头青丝已成了如雪的白发,她老了。再不是那个“脸如芙蓉胸似玉”的美人了。这时候,她的心早成灰了。然而,就在这时,皇帝忽然想起了她,因为数来数去宫中就她年纪最大了,也算是宫女中的“老前辈”了,于是给她加封了一个“内尚书”的名号。按理她该高兴吧?然而,看看自己这模样,已成为鸡皮鹤发的老太太,并且光这身打扮就够外人笑话的了--她还穿着天宝时的妆束,被幽禁了这么多年,她根本不知道现在该流行什么。打个比方,就像现在有人还一身文革时期的打扮,怎能不让人发笑。所以不要只看表面上诗中貌似轻松的自嘲,其实骨子里是刻骨的沉痛!正所谓:“上阳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真是怎一个苦字了得!
白居易这首好是好,说得也很是详细,也许有的朋友却觉得不够含蓄,看起来一览无余,缺乏咀嚼的回味,那么就请读张祜这首诗:
卷511_40 【宫词】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三千里外的家乡,二十年来的深宫,一声歌,两行泪,这就是宫女们的一生。
以上只是唐代诗人写宫女生活的诗句,那么宫女们自己写的诗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从《全唐诗》选几首来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