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长安月下红袖香 |
卷一
金轮垂照掩日光---女帝卷
武
如果按传统思想中的高低贵贱来说的话,武则天这位我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理所当然地要占第一位。她以女子之身,却拥有整个天下,正式登上帝王的宝座,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异数。她那雍容华贵、君临天下的气势也成为几千年来让女人们感到骄傲的神话。
一般的女子,能嫁给皇帝就算是相当尊贵了,而武则天居然嫁过两个皇帝(唐太宗和唐高宗)。这其中,能成为皇帝的生母的当然就更少,但武则天却又生下过两个皇帝(中宗和睿宗)。然而,这还都不算最牛的事情,最绝的是她本人也是皇帝,就这一点,堪称一锤定音,不仅仅是在唐代的女子中无人可比,算起来我国历史上任何女人都望尘莫及。
武则天这一生,给后世留下了无穷的话题。她的墓前立了一块由完整的巨石雕成,绕有八条螭龙的巨碑。然而这块雄浑庄重,巍峨壮观的石碑上却一字不写,因此称为“无字碑”。虽然武则天只树其碑,不书其颂,但对于她的一生后人众说纷纭,关于武则天的文字又何止千万!
武则天是如何一步步迈向自古以来女子就从未坐过的紫殿玉座,又是如何一步步拆掉重重叠叠的障碍,制服形形色色的对手,最终让大唐帝国中的所有人都因她的一举一动,一喜一怒而颤栗。这似乎是个永远难解的谜团。关于这些,虽然不少的书上已经说了很多,但是这些书的作者未必就能有武则天那超人的智慧,所以对于武则天的介绍,不免有些类似于业余围棋爱好者来讲聂棋圣下的棋,只略解其一二罢了。
这里,我们不想从头到尾地叙述女皇的一生。我们仅仅从《全唐诗》里找一下和武则天相关的诗句,遥想一下女皇当年的人生片断。这些诗句,都是来自那个遥远的年代,那个八水围绕的长安和满城牡丹的洛阳。九重金阙中,御苑桃花前,这些字句出自女皇的口中和笔下,或许当时,她还不是令人生畏的女皇,她还只是那个活泼娇柔的武媚……
一:望仙驾,仰恩徽--当年的武才人
卷5_4 【唐享昊天乐·第二】
瞻紫极,望玄穹。翘至恳,罄深衷。 听虽远,诚必通。垂厚泽,降云宫。
卷5_14 【唐享昊天乐·第十二】
式乾路,辟天扉。回日驭,动云衣。 登金阙,入紫微。望仙驾,仰恩徽。
据说这《唐享昊天乐》十二首是武则天尚为太宗宫里的才人时,唐太宗命她做的。依我看,倒也很有可能。因为这一组诗中有很多的谦卑恭颂的词句,透着一种小心翼翼的感觉,绝没有武则天后来诗作中那种不可一世的霸气。同样是此类题材的诗,后来武则天在大权在握,百官慑服时所写的就大不一样。永昌元年,即将正式称帝的武则天写的《唐大飨拜洛乐章》就是这个味道了:“神功不测兮运阴阳,包藏万宇兮孕八荒……”这里面一付踌躇满志的语气,大有八荒六合,唯我独尊的气势。
武则天当年初入宫时,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朝后宫中的编制是这样的:皇后一人,下立四妃——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以下有九嫔——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再下就是婕妤九人,美人九人,才人九人,宝李二十七人,御女二十七人,采女二十七人。诸女各有品位,共一百一十二人。所以武则天当时在宫中的地位,只是一个中等偏下的角色。
武则天初进宫时,才十四岁。虽然她没有像一般性格懦弱的女子那样哭哭啼啼,反而比较高兴地说“见天子庸知非福”(见到天子怎么不可能是一种福气),但恐怕谁也不会认同她一开始就是奔着当女皇帝这个“崇高的理想”去的。她当时也就是一个普通的女孩。不过,在很多的事情上,还是反映出了她豪迈果敢的一面,武则天后来当了女皇后,亲口说了这样一段旧事:“当年太宗有马名狮子骢,无人能制。朕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楇,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朕之志。” 意思是说,唐太宗有匹烈马名“狮子骢”,没有人能驯服,但武则天说她能制服,只需要三件东西:铁鞭,铁棍和匕首。先用铁鞭打,如果不服就用铁棍打它的头,再不服,干脆一刀割断它的喉咙!武则天说太宗当时很赞赏她。
然而,也许是需要性格互补,一向英武勇猛的唐太宗并没有太宠爱野蛮女孩武媚娘,相比之下,他更喜欢体态娇柔,心性玲珑的才女徐惠,徐惠一开始也是一个才人,但不久就升为正二品的充容,而武媚娘,从14岁到26岁这十二年间,她却始终原地踏步,依然是个正五品的才人。或许她已经认识到自己刚猛有余而柔韧不足的性格缺陷,这十二年间,她应该或有意或无意地从太宗身边和徐惠那里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因为按新唐书的记载,她的性格后来被锤炼成:“城宇深,痛柔屈不耻,以就大事”。她已经修成了刚柔并济的境界,这也为她最终登上那尊霞光万丈的女皇宝座垫上了一条石阶。
“望仙驾,仰恩徽”,这时的武媚娘和一般的嫔妃们并没有太大的不同。都是可怜兮兮地盼着皇帝的宠幸,一直没有子息的她,想必也是极少能得到太宗的临幸。然而,她却抓住了另一根稻草,那就是皇子李治--即将登上皇位的 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