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豪尔斯地产房产 |
流落街头的外国人,常常是“新纳粹分子”攻击的对象。——1997.9 德国斯图加特街头
我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中心广场拍照时,忽然发现三个操着东北口音的中国人坐在距离几米远的草坪上,正在商量如何滞留不归。为了不致给他们带来麻烦,我没有将镜头对准他们。
在斯图加特、慕尼黑等地,我还观赏了来自东欧音乐艺人的街头演奏。
与欧洲其他国家不同的是,外国人问题成为德国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
1991年9月22日凌晨,德国东部萨克森州的霍尔斯维达市,一群身强力壮的德国青年,边骂边向几座外国难民和客籍工人居住的楼房窗户扔掷空瓶子和铁球。这次蓄意的袭击事件,竟得到了一些围观居民的掌声。这是自1938年希特勒德国以后最为糟糕的一次,而且此后又产生了一系列大规模的袭击外国人事件。
在西欧各国中,德国接受的外国难民最多。1945年后,鉴于德国侵略周边国家的历史,以及战时许多国家曾大量接纳德国难民,德国一直执行了一条较为宽松的接受难民政策。1990年一年,德国接受数量达19.3万人,占当时西欧国家接受难民总数的46%。但是,德国统一后,东部由于实行私有化,导致社会极度动荡;西部则背上东部沉重的包袱,造成生活水平下降。因此,许多德国人自然而然地将这一原因归咎于外国人过多。
1991年和1992年,是在德外国人遭袭击最多的两年。据统计,1991年头3个月,德国发生外国人遭袭击事件26件,到同年9月上升至 220件。与此同时,对新纳粹势力排外活动表示同情的德国人,也从1991年12月的24%上升到1992年6月的38%。
一系列事件发生后,舆论尤其关注的是,警察在危急关头姗姗来迟以及当地居民对新纳粹暴力的狂热支持。一家报纸评论指出,德国不再需要在全世界面前对这些令人脸红的事实刻意进行解释,德国人此刻需要的是真诚而深刻的反省。在为遇难者举行的葬礼上,遇难者的家属当着德国政治家的面,悲愤地呐喊:“德国,你到底怎么了?难道60年前的你又回来了?”
“外国人”一词,在中国和德国存在着极大的差别:中国人指的是“高于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而德国人则指的是“低于德国人的生活水平,干德国人所不愿干的事”、“想尽办法在德国长期居留”等等。应当看到,在五、六十年代,许多外国劳工为德国战后重建家园作出了重大贡献,而当时的德国公众表现了相当程度的欢迎。但这些外国人中的大多数并没有象人们想象的那样,劳工合同期满后离开德国,而是滞留下来,并生下了第二代,成了没有德国国籍的“外国人”。虽然招募外国劳工的活动早在1973年就已停止,但在德的外国人数量却有增无减。据统计,目前已达690万,占德国总人口(8000多万)的8.6%,其中土耳其人居多,达185万,其次包括战争难民在内的前南斯拉夫居民约有100万。为此,德国制定了一系列带有种族歧视的居留政策,并极力宣称“德国不是移民国”。而在这一点上,周边的一些发达国家却显得要开放得多。
客观地讲,种族主义情绪是一种常见而又极难杜绝的世界性现象,它归根结蒂产生于这个世界的贫富不均,在这一贫富不均的状态中,一些自感优越的人们将其根源归结于人们自然素质的差异,于是就产生了种族主义。
由此而想到在斯图加特想方设法滞留的那三个中国人,我不知道他们处于什么动机,我不知道他们知道不知道德国这种带有种族歧视成分的移民政策。也许,他们通过种种手段留了下来,能挣到比国内多一些的钱,但在一些德国人眼里,永远是个不怎么受欢迎的“外国人”。
选自《琐见琐文——李小宁域外摄影散文集(欧洲卷)》(200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66幅摄影,20万字散文,涉及20个国家,定价72元/两卷。现有部分余书销售。联系:北京豪尔斯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电话:88400554/88400664/88400884/13693324141,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