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小宁:德国人和法国人

(2009-09-14 09:28:03)
标签:

豪尔斯地产

房产

李小宁:德国人和法国人

从这些晒太阳的人身上,可以感受到法国人随意自如的习惯。——法国巴黎协和广场

 

我曾驱车数次穿越德法边境,行程4000余公里,途经两国18个城市。渐渐地我发现,在欧洲大陆,没有任何两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政治、历史和文化的差异象德国和法国这样大。

在德国一所大学题为“德国人和法国人的关系”的讨论会上,德法混血的女生娜丝一语惊人:“他们的关系和男女一样,性格虽然完全不同,但却互相吸引和互相弥补。他们不但能共同生活,还可以有爱情的结晶。”娜丝的话虽然浪漫,但其中也有一定的道理。

几百年来,德法两大民族的精神总是互补的:德意志将音乐和哲学赠给了法兰西,而法兰西则将自由、民主的政治哲学观念与绚丽的文学和绘画艺术作为回报。尽管德法之间有着恩恩怨怨的历史,但这两个伟大、智慧的民族在相互交流、渗透中不断发展。

当我在两国间城市穿梭时,明显地感到了人种上的差异:德意志的核心日尔曼血统较法兰西强壮、棱角分明,这一点在女性身上特别突出。如果从目光上判别,德意志人坚韧、锐利,而法兰西人柔和、绚丽。应该承认,法国人要漂亮得多,这尤其表现在眼睛上;而德国人则在体格上更显得结实一些。

有句话说得恰如其分:法国人工作是为了生活,德国人生活是为了工作。在一次德法之间的商务会谈中,在座的法国人个个谈笑风生,坐姿随意,而德国人一脸严肃,正襟危坐。作决定时,法国大老板一人拍板,德国则喜欢多人研究、集体定酌。决定一旦作出,德国人会订出详细方案,按步就班实施,即使碰到挫折也一往无前。而法国人决定快,但一有困难,不是修改计划,就是放弃目标。谈判到了午餐时,法国人个个磨拳擦掌,绝不错过一顿佳肴,德国人则认为,这样中断会谈,无疑是一种干扰。

有人说:天堂里最好的厨师是法国人,地狱里最好的厨师是德国人。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两个民族在饮食文化上的巨大差别。法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烹饪之国”。法国人视“美食”如艺术,这不仅是“法国大菜”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从餐具的摆放到上菜的顺序,一招一式,非常讲究。相比之下,德国人则死板、机械得多,许多家庭的厨房都备有量杯、天平、定时钟等实验室用具,做菜时照本宣科。如果菜谱上写明肉要放 100克,他们绝不放到 110克。一些德国人死板到只吃营养,忽视味道的地步,不但蔬菜生着吃,而且有时买来生肉馅,撒点盐、蘸着蕃茄酱有,就有滋有味地吃起来。

在处理外国人的问题上,法国与德国相比,显得成熟而宽容。二战结束后,法国模仿美国实行“额度移民法”,并使用平等的“挑选原则”。这样一来,许多优秀的人才流入了法国。到目前为止,每三个法国人中就有一个是第一、二、三代外国人的子女,其中许多人具有双重国籍。而在德国,获得永久居留权要历尽艰辛,就业时也要受到层层限制,同时,只要是不愿放弃原国籍,就永远只能是个外国人。如果说,在其它问题上法国人象征着浪漫派,而德国人则象征着现实派,那么在外国人问题上,法国人却是现实派,而德国人则浪漫得近乎天真了。法国有一句名言:“是法国人选择民族,而不是民族选择谁能成为法国人。”在这一点上,德国正好相反。

我认为,如果将民族按阴阳区分的话,那么,具有河流文化的法兰西呈现阴性,具有森林文化的德意志则显示阳性。

 

李小宁:德国人和法国人

选自《琐见琐文——李小宁域外摄影散文集(欧洲卷)》200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66幅摄影,20万字散文,涉及20个国家,定价72/两卷。现有部分余书销售。联系:北京豪尔斯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电话:88400554/88400664/88400884/13693324141,黎先生)

李小宁:德国人和法国人

 

李小宁:德国人和法国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