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推高了北京房价?
在前几天的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北京市建委主任在谈及房产供求情况时称,目前北京所有住宅中,35%被外地人购买,并多以购买高端住宅为主。
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数字,至少表明了两点:外地人的购买是拉动房价的主要动因;北京原著居民正在迁移郊区。
外地人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京工作的外地人,一类是在外地工作在京买房的外地人。前者大多为中低收入者,自住需求大于投资需求,购买房产多为普通住宅和二手房;后者大多为经商者、政府官员和国企的老板,投资需求大于自住需求,购买房产也多为中高档住宅。
外地在京务工者和经商者挣钱买房子无可厚非,问题是政府官员和国企的老板,很多是利用灰色收入购买房产,使其成为了诱发敛财聚财的动因,并且买房也成为了洗钱的重要途径。同时,这些人购买了高档高价住宅,一是过快地拉高了均价,一是造成了空置率的增加,因为有些灰色收入的人是不愿意把房子投入到租赁市场的。
随着北京原著居民的迁移郊区,城市呈现了空心化,发展也随之呈现了病态:交通流量加大,居民每天往返于城郊之间,使拥堵加剧,上下班时间增加;同时,车辆里程的增加速度大于车辆数目的增加,也使交通拥堵节点增加,空气污染加剧;另外,由于在市区中面式辐射的就医、上学、购物等的生活方式变成了在郊区中线式辐射的生活方式,使得选择变得非常单调,并且原本在城市中享有公共设施的几率也变得非常低下;凡此种种,在增加了房屋质量和扩大了居住面积后却降低了生活质量。
实际上,反腐如果从住宅抓起,甚至查查究竟谁拥有了高档住宅,也许一下子就能水落石出,既能惩治腐败,也能抑制房价,真正还城市于民。虽然暂时影响部分开发商的利益,从长远看,于国,于民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