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前后 悉尼房地产变化明显
<北京房地产>记者 潇琦
现在,北京奥运建设正如火如荼。而奥运对房地产的带动是显而易见的。不久前,
记者见到了两次到悉尼考察房地产的著名楼市分析专家李小宁,希望他谈谈悉尼奥运前后的房地产情况,给北京奥运建设和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以借鉴。
■奥运给悉尼房地产带来商机
记者:奥运对各国城市的房地产的发展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悉尼,是否也是如此?
李小宁:是的。奥运给悉尼带来了机遇。
奥运会对房地产业影响最明显的是:促使房价得到较大的提升,其中悉尼奥运会就给当地房价带来了每年10%的增长,有的地段甚至一年升值30%。所以应该抓住奥运商机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奥运会给举办城市的房产市场带来重大的变化:奥运场馆集中的奥运村所在地区会因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现代化程度高、知名度极高而造成地价和房价双增长。而新的房产市场崛起会引起原来热销地带的房价相对下降,奥运举办城市的房产市场会迎来一场全面的洗牌,甚至有可能造成城市中心区的重新移动!
在悉尼奥运会期间出现:悉尼政府通过建筑奥运区将离市中心14公里的赫姆布什湾建成比赛场地。这块占地760公顷的地段是从改造原先的一块沼泽地而来。在建成奥运会运动场馆之前,这里充斥的不过是砖瓦厂、屠宰场和工业垃圾场。在筹办奥运会的7年里,悉尼市政委员会花费了3.2亿澳元对它进行了改造。现在,这里已成为澳大利亚城区改造最成功的例子,地价和房价也上涨了3倍。
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一些地处“奥运通道”周围的悉尼居民也惊喜地发现,倘若现在再将自己的住房出租给前来悉尼的观光者,房租几乎可以提高到原先水平的4倍!
■悉尼奥运村是一个倡导节能的社区
记者:您是户型设计方面的专家,从您的角度看,悉尼奥运村的建设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
李小宁:悉尼奥运村是专门为2000年奥运会建造的,紧临奥运会主赛场,距离奥运会体育场步行仅几分钟。悉尼奥运村设有660间永久居所房、1400间公寓和500间组合房,可容纳15000名运动员。奥运会结束后,组合房被拆除,部分永久性楼房被扩建,整个建筑群被改造成为一个全新的居住区。
有一点我认为值得我们借鉴。在悉尼,奥运会之前,房子就已经全部预售完毕。在奥运会期间,政府采取回租的方式,从业户手里租房子。奥运会结束后,房子又回到业主手里。这样,就有效避免了房屋的空置和有效利用。
而且,悉尼昔日奥运村现在已成住宅新区。
悉尼奥运场馆中有很多属于临时性建筑,如帆船赛场、铁人三项、沙滩排球馆等,它们在奥运会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被拆除,因此不存在持续利用的问题。悉尼奥运村被认为是非常高明的商业运作,在奥运村运动员居住区建设之初,筹办方一改以往宾馆式的设计模式,而将许多住所设计成单体独门的别墅式建筑,以便赛后出售或出租。因此,悉尼奥运村在建成后就已全部出售。在奥运会结束后,奥运村成为一个配备有学校和购物中心的住宅区,如今,容纳5400人居住的奥运村成为悉尼纽英顿新区的一部分。
记者:悉尼奥运村是一个倡导节能的社区,您从这方面谈谈好吗?
李小宁:好的。
悉尼奥运会是公认的有史以来第一届以绿色奥运为主题来开展各项建设和组织的奥运会。
如果你看过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话,一定会为悉尼霍姆布什湾奥林匹克公园磅礴的气势和非凡的造型所震撼。可是你知道吗?那里曾经是废弃物堆积如山的垃圾场。由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失控的垃圾倾倒,那里曾经堆放了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有数十个废弃物堆积成的小山,高度在13米至28米不等,地下埋藏着大量工业垃圾,平日无人涉足。
悉尼争办奥运成功,与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环境保护有关。申办成功后,他们决定利用举办奥运会大规模进行环境建设的机会来除去这块痼疾。组委会反复论证,决定用先进的手段清理这块160公顷的污染地。首先是考虑堆积如山的垃圾往哪里放。如果搬动废弃物的话会扩散污染,专家们便设计了就地掩埋的方案。那么怎样能够保证就地掩埋的垃圾不渗漏、不再次污染建好的奥林匹克中心呢?建设者用1米厚的黏土层对垃圾进行封闭。在一家煤气工厂的旧址,堆积着23万吨沥青渣。建设者在周围挖了12米深、3米宽的大沟,再填入黏土,从而杜绝了有毒物质渗出。
改建后的霍姆布什湾风景如画,成为体育比赛的绝佳之地。澳大利亚人还大规模种植树木,建立了“千年公园”,占地1100英亩,湿地、树林和草地构成了一个具有荒野风情的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一种濒危青蛙,悉尼组委会修改了原定将该沼泽地迅速填土以修建奥运会场的计划,投资40万澳元,采取保护措施,为这种青蛙修建了特别的围栏和地下通道,以免它们被穿越的车辆碾死。
如今,几乎每一个到悉尼的人都要去霍姆布什湾参观和游览。昔日的垃圾场,经过奥运会的建设,已经成为悉尼的风景名胜。置身于此,人们会更加深刻理解悉尼奥组委提出的口号——“环保主义,新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悉尼奥运前后房价变动剧烈
记者:悉尼举办奥运已经7年了。目前,悉尼的房价和举办奥运会之前比较如何?
李小宁: 奥运前后房价变动剧烈。
1993年悉尼申办2000年奥运会成功以后,引发了房地产业的兴旺发达,蜂拥而来的投资者把房价不断推高,每年房价递增10%以上,在随后七八年的时间里,城市房价翻了一番。许多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来到澳洲的新移民,都受惠于这一时期悉尼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不知不觉中就成了百万富翁。但目前,悉尼平均房价比2004年初最高峰时下降了8%。
我认为这主要是奥运村在郊区的缘故。奥运村所在地区偏僻,主要交通就几条,上下班都成问题,所以,许多人都不在那居住,造成房价的下跌。
链接:悉尼给我们的启示
悉尼并不缺少上好之地,市政当局就是要利用举办奥运之机,将一巨大的垃圾堆放场消化掉,所谓的“消化”,不是“屎窝挪尿窝”的垃圾大搬家,而是就势在垃圾山上敷上泥土,再广植草皮。既办了奥运会,又为城市割去了痈疽,真是一举数得之好事。其实,借势造势的做法,我们早就用过,比如北京的景山,当年也是一座垃圾之山;北海的琼岛就是用淤泥堆积而成。当然,用上好之地,办盛典之事,也确是咱北京人应该的礼数,但仔细想想,这其中是不是还应有更好的选择!
悉尼奥运村中,几乎所有场地居然都是临时性建筑,羽毛球馆、篮球馆、乒乓球馆,都是用钢管支撑的临时设施,就连那能容纳11万人的主体育场,也是用巨大钢铁构件组合起的,奥运会一完,拆巴拆巴,运到高炉上,就又成了钢水了。各国运动员下榻的运动员村,也是在高高低低的丘陵上,用木板房顺势组合而成,运动员一撒,房子一拆,一切如初。两个巨大的新闻中心,同样也是在两处马厩的基础上改造而成,曲终人散,这里也就再无他用了。奥运会之后,这里一切都没有变,改变的,是悉尼市民除去了一处令人头痛的垃圾山,而市民们却多了一处休闲度假的好景致。
刊载于<北京房地产>2006年7月号
<北京房地产>记者 潇琦
现在,北京奥运建设正如火如荼。而奥运对房地产的带动是显而易见的。不久前,
记者见到了两次到悉尼考察房地产的著名楼市分析专家李小宁,希望他谈谈悉尼奥运前后的房地产情况,给北京奥运建设和北京的房地产市场以借鉴。
■奥运给悉尼房地产带来商机
记者:奥运对各国城市的房地产的发展都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悉尼,是否也是如此?
李小宁:是的。奥运给悉尼带来了机遇。
奥运会对房地产业影响最明显的是:促使房价得到较大的提升,其中悉尼奥运会就给当地房价带来了每年10%的增长,有的地段甚至一年升值30%。所以应该抓住奥运商机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奥运会给举办城市的房产市场带来重大的变化:奥运场馆集中的奥运村所在地区会因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现代化程度高、知名度极高而造成地价和房价双增长。而新的房产市场崛起会引起原来热销地带的房价相对下降,奥运举办城市的房产市场会迎来一场全面的洗牌,甚至有可能造成城市中心区的重新移动!
在悉尼奥运会期间出现:悉尼政府通过建筑奥运区将离市中心14公里的赫姆布什湾建成比赛场地。这块占地760公顷的地段是从改造原先的一块沼泽地而来。在建成奥运会运动场馆之前,这里充斥的不过是砖瓦厂、屠宰场和工业垃圾场。在筹办奥运会的7年里,悉尼市政委员会花费了3.2亿澳元对它进行了改造。现在,这里已成为澳大利亚城区改造最成功的例子,地价和房价也上涨了3倍。
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一些地处“奥运通道”周围的悉尼居民也惊喜地发现,倘若现在再将自己的住房出租给前来悉尼的观光者,房租几乎可以提高到原先水平的4倍!
■悉尼奥运村是一个倡导节能的社区
记者:您是户型设计方面的专家,从您的角度看,悉尼奥运村的建设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
李小宁:悉尼奥运村是专门为2000年奥运会建造的,紧临奥运会主赛场,距离奥运会体育场步行仅几分钟。悉尼奥运村设有660间永久居所房、1400间公寓和500间组合房,可容纳15000名运动员。奥运会结束后,组合房被拆除,部分永久性楼房被扩建,整个建筑群被改造成为一个全新的居住区。
有一点我认为值得我们借鉴。在悉尼,奥运会之前,房子就已经全部预售完毕。在奥运会期间,政府采取回租的方式,从业户手里租房子。奥运会结束后,房子又回到业主手里。这样,就有效避免了房屋的空置和有效利用。
而且,悉尼昔日奥运村现在已成住宅新区。
悉尼奥运场馆中有很多属于临时性建筑,如帆船赛场、铁人三项、沙滩排球馆等,它们在奥运会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被拆除,因此不存在持续利用的问题。悉尼奥运村被认为是非常高明的商业运作,在奥运村运动员居住区建设之初,筹办方一改以往宾馆式的设计模式,而将许多住所设计成单体独门的别墅式建筑,以便赛后出售或出租。因此,悉尼奥运村在建成后就已全部出售。在奥运会结束后,奥运村成为一个配备有学校和购物中心的住宅区,如今,容纳5400人居住的奥运村成为悉尼纽英顿新区的一部分。
记者:悉尼奥运村是一个倡导节能的社区,您从这方面谈谈好吗?
李小宁:好的。
悉尼奥运会是公认的有史以来第一届以绿色奥运为主题来开展各项建设和组织的奥运会。
如果你看过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话,一定会为悉尼霍姆布什湾奥林匹克公园磅礴的气势和非凡的造型所震撼。可是你知道吗?那里曾经是废弃物堆积如山的垃圾场。由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失控的垃圾倾倒,那里曾经堆放了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有数十个废弃物堆积成的小山,高度在13米至28米不等,地下埋藏着大量工业垃圾,平日无人涉足。
悉尼争办奥运成功,与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环境保护有关。申办成功后,他们决定利用举办奥运会大规模进行环境建设的机会来除去这块痼疾。组委会反复论证,决定用先进的手段清理这块160公顷的污染地。首先是考虑堆积如山的垃圾往哪里放。如果搬动废弃物的话会扩散污染,专家们便设计了就地掩埋的方案。那么怎样能够保证就地掩埋的垃圾不渗漏、不再次污染建好的奥林匹克中心呢?建设者用1米厚的黏土层对垃圾进行封闭。在一家煤气工厂的旧址,堆积着23万吨沥青渣。建设者在周围挖了12米深、3米宽的大沟,再填入黏土,从而杜绝了有毒物质渗出。
改建后的霍姆布什湾风景如画,成为体育比赛的绝佳之地。澳大利亚人还大规模种植树木,建立了“千年公园”,占地1100英亩,湿地、树林和草地构成了一个具有荒野风情的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一种濒危青蛙,悉尼组委会修改了原定将该沼泽地迅速填土以修建奥运会场的计划,投资40万澳元,采取保护措施,为这种青蛙修建了特别的围栏和地下通道,以免它们被穿越的车辆碾死。
如今,几乎每一个到悉尼的人都要去霍姆布什湾参观和游览。昔日的垃圾场,经过奥运会的建设,已经成为悉尼的风景名胜。置身于此,人们会更加深刻理解悉尼奥组委提出的口号——“环保主义,新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悉尼奥运前后房价变动剧烈
记者:悉尼举办奥运已经7年了。目前,悉尼的房价和举办奥运会之前比较如何?
李小宁: 奥运前后房价变动剧烈。
1993年悉尼申办2000年奥运会成功以后,引发了房地产业的兴旺发达,蜂拥而来的投资者把房价不断推高,每年房价递增10%以上,在随后七八年的时间里,城市房价翻了一番。许多20世纪90年代初以前来到澳洲的新移民,都受惠于这一时期悉尼房地产市场的变化,不知不觉中就成了百万富翁。但目前,悉尼平均房价比2004年初最高峰时下降了8%。
我认为这主要是奥运村在郊区的缘故。奥运村所在地区偏僻,主要交通就几条,上下班都成问题,所以,许多人都不在那居住,造成房价的下跌。
链接:悉尼给我们的启示
悉尼并不缺少上好之地,市政当局就是要利用举办奥运之机,将一巨大的垃圾堆放场消化掉,所谓的“消化”,不是“屎窝挪尿窝”的垃圾大搬家,而是就势在垃圾山上敷上泥土,再广植草皮。既办了奥运会,又为城市割去了痈疽,真是一举数得之好事。其实,借势造势的做法,我们早就用过,比如北京的景山,当年也是一座垃圾之山;北海的琼岛就是用淤泥堆积而成。当然,用上好之地,办盛典之事,也确是咱北京人应该的礼数,但仔细想想,这其中是不是还应有更好的选择!
悉尼奥运村中,几乎所有场地居然都是临时性建筑,羽毛球馆、篮球馆、乒乓球馆,都是用钢管支撑的临时设施,就连那能容纳11万人的主体育场,也是用巨大钢铁构件组合起的,奥运会一完,拆巴拆巴,运到高炉上,就又成了钢水了。各国运动员下榻的运动员村,也是在高高低低的丘陵上,用木板房顺势组合而成,运动员一撒,房子一拆,一切如初。两个巨大的新闻中心,同样也是在两处马厩的基础上改造而成,曲终人散,这里也就再无他用了。奥运会之后,这里一切都没有变,改变的,是悉尼市民除去了一处令人头痛的垃圾山,而市民们却多了一处休闲度假的好景致。
刊载于<北京房地产>2006年7月号
后一篇:奥运影响下的悉尼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