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爱山而记山古即有之。晋郦道元走千山涉万水而有《水经注》,虽为水经,然因水记山而使人兼知天下之山。明时徐霞客则历尽江南江北,以游记形式使名山得传天下,人亦得名万世。
笔者陋居之处,有山名七里嘎,虽无华山之险、泰山之尊、黄山之奇、庐山之峻、峨眉之秀,但四十余载与之朝夕相伴,觉亦一方之特色,故以拙笔绘其一,冠之曰记,但凡有一二知者同赏,愿亦足。
古《山海经》曰,大荒之内有山曰不咸,为书中诸山之极北。然于不咸山北又有山名完达,西起粟末、东依乌苏、南接不咸、北抵三江,遥指于混同。纵越千里,其状如弓。七里嘎山即在其弓背之顶,为完达群峰之一。山之西北,完达主脉以阿尔哈为名,辞粟末浩荡之水,扶呕肯而跃来。当孕分呕肯、诺罗两河之源后,自此山起以倭克里特之名,改向东北迤逦而去。竞穿宝清、擦虎林、脊饶河而直奔混同、乌苏两江之合。绵亘于四水环内,耸 矗(三个直,读醋)于天地之间。越山南麓,地势陡缓,山势尽颓,则兴凯湖浩淼之姿遥遥相望。西跨诺罗、那丹哈达拉岭以高山深谷,东西向横陈于穆棱、诺罗两河之间。越此岭沿穆棱左岸,察布兰岭向南直泻,接于不咸山主脉。太平、老爷、张广才诸山岭则以南北脉象横列于江省东南。
七里嘎山以648米海拔高度而处江省东部诸山走势变化之扭结,安可不为之记。
山有大小20余峰初拥主峰,聚坐在同一山体上,周围百里内无一峰能出其右。故北依完达而领群巅之浩,南临低地而俯穆河平原之阔,其势当可称得上雄浑。立北而望,山隐群岭之中而独傲,尤显其峻秀。近墨远青,真可谓“淡淡兮生烟。”晴空万里,山坐翠托兰,其娇娇兮欲仙。立于南而望,山从漫岗上拔地而起,其脉向两侧渐低、渐远,尤显其巍峨。有独撑于天地间之感,其巍巍乎欲揽无尽平川。近视时,北望隔谷而叹其大,山起迎面,谷沉于底,青岚薄掩,令人心中一奋;南立山脚而望则叹其深邃,碧峦层叠、山霭相间,绿茵葱翠而难窥其
此文最早刊于《北兴年鉴》(2003~2004)期273页。这次重发有个别字稍有改动。
艮啾:东北话,食物有嚼头。啾:没找到适合的字,暂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