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里嘎山记(二)

(2023-05-30 11:28:15)
       山于四时观之,春媚夏炎秋韵冬雅,景致相异相替。春风四月,先是嫩芽向天后化薄叶初展,近观则遍野朦胧千姿百态,远观则山透微黄,有无限生机在其中。七月盛夏,翠盖成荫,山如翡翠。清晨阳光斜洒,谷间薄雾弥漫如轻纱,或露珠晶莹,木气草香直透肺腑使人忘忧。仲秋九月,严霜来访,柞叶或赭黄或暗红,间有老绿。散生槭木,叶艳如枫,疏枝横斜,别具风韵。因而有人问曰“秋声何故韵斑斓”?间或有叶飘下,荏荏苒苒,舞姿独具。而腊正之月,柞叶落尽、万枝稀疏,更感毛泽东“银装素裹”句的真切。每当雪后以足踏之,脆声似在谷中回响,雪香飘处,灵魂亦为之净化。
       有景如此,岂能不为之记。
       山名虽晚见于近代地方志,但其独立于北疆则千秋万载,饱经风雨,目瞩沧桑。虽不能追溯于肃慎、勿吉,然隋唐起风云之际、靺鞨分七部之时,山及其附近为黑水、拂涅、号室三部之交,想应有时人至此。传说元人东至湄沱湖即从此经过,不知山名是否为其所留,惜不能考。但光绪年间的《吉林通志》已将老岭标此山于附图却是事实。先来者或游猎或耕种于斯。建场初,与山相对的倭河北岸,尚有石磊山神庙为索落部猎人所留,沿河小块土地为春来秋去耕者所遗。茫茫山川,尚有多少秘密藏于树海林涛之中。
       1940年,倭寇铁蹄践踏,设警防、修碉堡、筑路基,污我山河,山当啜泣。密林深处,倭、挠河畔,抗联义士奋战敌寇,先烈之血尽染山中秋叶,山当为英雄儿女而自豪。
建场之初,开拓者夜宿于此,寒风虽凛而篝火熊熊,山聆豪言;风雪相困,通讯人一残一亡,山感其壮。而后四十余年间,机车轰鸣与山峰同响,田间幼苗与树芽同秀,大荒人悲喜与山中阴晴共时。于是,四十余万亩良田、
矗立的楼群和发射塔,一个现代化农业企业崛起在山侧。
       山荫其业,山哺其民,山有见证,山有思维。为大山之子,又岂能不为之记。
历史浩瀚,宇宙苍茫。任岁月淹留而信念不改,凭前途艰辛而志向不辍,便风雨无度又有何难。愿山南麓石人为证。
       谨以为记。
       作于2003年10月31日,改于2004年5月24日。再录于柞山云客的博客于2023年5月30日午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