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照耀下的坎坷人生(序)——读诗人卫旭峰作品札记尚飞鹏
(2022-11-07 12:10:04)
标签:
评论诗歌卫旭峰序尚飞鹏 |
分类: 诗歌理论 |
时光照耀下的坎坷人生(序)
——读诗人卫旭峰作品札记
尚飞鹏
看完诗人卫旭峰的诗歌作品,我被他的作品感动了,因为他是诗坛的一位新人,仅仅在一年的时间里,就能创作出如此饱含深情的作品,如此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如此具有成熟厚重的艺术产品,并且有不同风格的作品样式,确实让我没有想到。
当然我也没想到,旭峰作品的容量,份量、质量,都给评论增加了难度。由此,我深刻的体会到,写作的质量不是按照写作的时间长短决定的,而是作者内心的思想体积以及强烈的创作欲望决定的。即使一个从来不写作的人,只要他在不同的领域关注文学,并且加强自我的文化修养和人格建立,当他的生活中突然发生了重大事件,就会刺激他敏感的神经,调动起他身体内全的艺术创造力,也照样可以写出优秀的作品,卫旭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诗歌写作的条件很多,比如需要有天赋,也要有后天的勤奋。其实灵感这个东西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生活的实践和艺术实践的结合。没有一个艺术家和诗人,坐在家里看着天花板等待灵感的,灵感既需要阅读又需要思考,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追求目标,就等不到灵感的降临。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看起来是说一朵花从水里长出来,实际上是在讲艺术创作的规律,这个规律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所谓偶得就是自然天成的灵感。卫旭峰的诗歌中有一些诗是自然天成的,是灵感的光顾,凡是有灵感的作品,简单活泛,诗中的警句格言就会不断闪闪发光,显示出人性和生命哲理的意义。
我们知道旭峰是陕西长安人,就居住在秦岭山下,秦岭自然生态直接哺育了他的成长,可以说秦岭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他的个性,他的坚定,他的创造力,以及承受能力都来至秦岭山脉的精神气象。很自然,秦岭成为他崇拜的对象,他心中的神就是秦岭。他在《春色》这首诗里这样写道:
伫倚窗前瞻南山,阴岭绿绣青似染。
恰是一年春光好,万紫千红胜江南。
秦岭风景如画,秦岭是一座大自然的宝藏,是国家顶天立地的栋梁,是关乎中国南北方气候平衡的重要山脉,而江南只是提供给游客的人文林园景观而已,不能与秦岭同日而语。如果前面这首诗只是一种对故乡的抒情,那么以下这首《梦山野游》,就有了更具体的描写。
花落枝繁实满径,季春旦夏百鸟鸣。
盛风拂得觅荫树,藉草席地叙幽情。
每一个诗人都爱他的故乡,旭峰也是如此,他写故乡的作品很多,甚至本诗集里还收入了写故乡的散文作品。旭峰是一个有情有义的诗人,对国对家一片赤诚,这一点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更热爱生活,他在《心语》中这样写道:
古人忆江南,最忆是杭州。
说句心里话,还是老婆娃。
我特别喜欢这样的表达,开门见山,一针见血,不绕弯子,不耍花招。也许,有人会认为这首诗太简单了,那是因为他们不懂诗,诗是什么?诗就是真挚的情感。毎一个诗人的出身背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背景不同,所以就会产生不同的诗人,不同风格的诗歌作品。
卫旭峰先生有他自己的生活,同样是在追求“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可是有的诗人偏重于读万卷书,有的诗人偏重于行万里路。行万里路指的是行为实践,读万卷书指的是思想内容,它们在写作中缺一不可,需要长期修炼。
有人说:画家、音乐家、书法家、文学家都是家,而只有诗人是人。这话说的有些道理,画家有美术学院培养,音乐家有音乐学院培养,文学家有各种语言的学院培养,唯独没有诗歌学院,这说明诗人不是培养出来的,诗人是一个人灵魂深处发出的声音,是生命的希望。所以,诗人离人的本性更近一些,我同意这个观点。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一直认为善是一个人的最美品德,而善又以孝为首,看一个人的德行,主要的表现要看他对父母是否孝顺,所以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旭峰是个孝子,写了很多祭奠父母的诗文,比如《生日念母》:
不堪往昔贫与贵,但留福惠在君心。”
其实孝是最难做到的,所以把孝才摆在善的首位。孝是做具体的事情,经常回到父母的身边问寒问暖,寻长递短,而不是挂在嘴边的空头纸票。他在《慈母仙逝三十一周年祭》的祭文中,详细追忆了母亲的身世,母亲的成长过程,母亲的美丽和贤惠,母亲与父亲的恋爱,母亲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的一生。
在《诉衷肠·孝母》这首词里,赞美妻子的词语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忠诚的人,一定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我认为,旭峰就是这样的人。他在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芳令嫁君家,桃色含羞,柳眉频低面壁,姊妹唯她。生性争胜禀直,凡事必作人杰,连生三子众亲夸。吾在外忙,她操持家,为荣日计心劳扎,侍奉公婆口碑佳。素手结老茧,鬓挂繁星,鱼纹爬目朱颜改,吾心怜惋。
未晓理荒秽,田无人烟,裤腿挽膝湿袜,无人比第。护夫护子护家,柔中有刚英贤,庄稼务成一枝花。吾心可怜,她乐不疲,抚养家务多俱全,扶老携幼四十圆。花月从未走,时露温柔,吹糠见米现新娘,甚解吾忧。”
从这首优秀的词作可以看出,卫峰在研读宋词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他既遵循词的创作规范,又不生搬硬套,而是根据内容的需要加以变化,才能创作出如此上乘的作品。不能不让人拍手称赞。
卫峰作为一个诗人,一生中有必要创作哪怕是几首,批判现实的诗歌作品,因为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每一个错误的决策背后,都会发生一连串悲剧。因此,写批判现实的诗歌,就是促进社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比如: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那个时代批判性诗歌创作突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旭峰完全正面的对现实某些时弊批评的作品并不多,这可能与他多年从事行政工作有关,尽管如此,也还能找到一些线索,来证明他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人格。他在诗作《人间随笔》流露出来的真情,可以打动敏感的读者:
“大化变幻千万坤,是非曲直何定音。
孰是孰非苟相形,人云随波负心君。
夏商周末多此事,唯乃智者谙浅人。
车马喧嚣由它去,天地正气若冰心。
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一颗冰心,便是做人所秉持的清醒状态,在任何复杂多变的社会,应该始终保持住像冰一样洁白的心,这样才好适应对事物的辩识与变化。如果这首诗还批判的不够明显的话,以下这首诗相对尖锐一些。为什么敌人亦英雄,这里头有什么值得探究的地方,我们还得读了这首诗才能明白,《敌人亦英雄》是怎么回事:
“周秦汉唐盛世传,官宦庶民未惑感。
酒色财气多悲泉,贤惠勘晓不拒染。
达官巨贾悉用事,江山易代魂难言。
人生痼敌己为先,克敌制胜自英范。
深究终古森著愿,乖隔顽疾垂名检。”
原来是说,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战胜了自己就是战胜了敌人,战胜了自己这个敌人自己就是英雄。这个逻辑能讲得通,也可以自圆其说,但是,我总感觉到这首诗里有一些更深刻的内涵,潜伏在字里行间之中,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诗歌的奥妙之处就是等待明眼之人的破解。也许,旭峰过余强调自我批评,而忽略了外在环境对自己的压迫与禁锢。比如,他在《无题》这首诗中对劣根性的批判:
宇间多迷茫,疏境奈名望。
佞巧贵仁义,谄骨举首昂。
孱琐事先称,焉然变形胜。
天亦易爵籁,作色陌叟翁。
作者用犀利的笔触,鄙视那些投机取巧,奴颜婢膝的小人,妄想通过卑微的行为达到自己的目的。当人事变迁,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这些人就会原形毕露,视恩人如路人。
诗人的思想可以不与他所处的时代同步,他往往是超前的,所以他的作品并不是同时代的流行色,而是过了几十年,甚至百年后才被后人发现,从而名满天下。当然能够及时出版,与读者进行交流是幸运儿,如果没有那么幸运也不要紧,只要是好诗,总会有人发现,我的这个观点,一定会让人耻笑的,但我们只能如此,再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
卫旭峰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到大一直与土地打交道,他在庄稼地里劳作是一把好手,所以,他的诗集中有大量的关于播种与收割的作品,准确地说是创作了多首关于务农的诗歌,我特别喜欢这一部分作品,仿佛我也亲历了这一过程,闻到了土地的芳香,闻到了麦子和青草的味道,以及相关的农村景象让人如临其境。他的《忆往昔农事》《收麦安秋》两首长诗写得具体逼真,活灵活现地再现了一年四季农事的生活场景,还写了很多有关农事活动的小诗,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更看重的是《收麦岁安土歌谣》这一首长诗,他在这首诗里这样写道:
买散割捆拉摞管,光脱扬抢晒磨碾。
忙笼草帽杈把扫,笼筐笤袋绳车镰。
柴火米面油酱盐,醋菜油茶猪肥蛋。
大麦割倒先判场,担水泼场用瓢碗。
人拉碌碡灰防粘,光好要用衣子苫。
算黄算割一奴叫,麦浪催人黄穗连。
芒种到了麦自蔫,大人割麦娃送饭。
散割捆拉流水线,磨石撩水磨刃片。
赶早到黑不停歇,月亮地呢拉场间。
天上没云心欢喜,黑云接夜摞集人。
黑咧白呢连轴转,麦个上场心呢安。
生场没碾稍拖延,且墒安秋不敢缓。
碰到天干早焖灌,昼夜看水守井边。
焖完上场脱麦急,做到夜半无食餐。
腾间要用碌碡碾,摊翻收场摞麦秸。
全家齐上突击战,个个懂成要饭脸。
人虽脏累心安然,多干多产笑开颜。
日头大咧麦晒匀,簸筛清检入仓囤。
平常一天三顿饭,夏忙啃馍娃凑煎。
不误农时抓夏管,判梁提苗务秋田。
月复秋苗长膝间,上肥道梁防天干。
芒种忙到小暑前,正是务秋节骨眼。
黑咧白呢连轴转,包谷长的油绿染。
落雨就是礼拜天,睡到舀饭娃叫喊。
割肉改善心欢喜,锅盔然面小酒馋。
不觉已到七月半,麦收安秋告一段。
这首诗有点长,但我舍不得删减,全诗登在此,让那些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人看看,即使他们受不到多大的教育,也改变不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方式,更改变不了存在的本质问题,最起码能让他们了解一下干农活有多么辛苦。卫旭峰与土地的感情很深,他拥有的农家底色,使他对老百姓有最基本的牢固情感,这种情感也是伴随他一生的处事哲学和精神法宝。
阅读很重要,我一直以为,阅读与写作是正比的关系,没有阅读的写作既不丰富又不开阔。阅读甚至是作家打开另一个世界的钥匙。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古典文学浩如烟海,诗词歌赋奥妙神奇。如果没有看过诗经就不知道诗歌的本质是什么。如果没有认真学习过汉大赋就不知道诗歌的奢华是什么。如果没有读楚辞就不知道楚辞的开放性思维和想象力的超越。如果没有读唐诗就不知道诗歌的盛世是什么样子。如果没有读宋词就不知道宋词是没有边界的扩展与延伸。如果不读黄帝内经就不知道它既是医学又是哲学的辨证法。当然,一切阅读,如果脱离了现实生活,也有可能成为一事无成的书呆子。
我们常常在诗歌创作中遇到一些问题,比如用生活化的语言还是用所谓的诗意化的词语,通常有一个误区,觉得语言越复杂越能显示出深奥,实际是没有必要的。我的观点是,需要复杂就复杂,需要简单就简单,这是根据作品的需要在一瞬间决定的。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古今中外能留传下来的作品,都是简单易懂的,尤其是警句格言。比如诗人孟郊《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杜甫《丽人行》中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李白在《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行路难·其一》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静夜思》中的:“窗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等,凡事名句,就像是刚刚写下的一样,特别鲜活,特别有现代感,与今天的读者没有任何距离。
我喜欢这些诗的生活化,现场感,我认为一首诗的真实性,已经成功了百分之五十。这些诗的好,体现了作者非凡的艺术修养。我们写诗应该要有意义,这是必须的,但是还需要有意思的诗,有意思的诗有时会胜于有意义的诗,所谓“诗歌到语言为止”的理论,就是这个意思。旭峰的这首《室友》,共四句二十个字,他这样写道:
“一室住三老,还有一年少。
年少顾三老,不笑也热闹。”
这首诗好像没有内容,也没有具体的事件,可是,它给了我们一个想象的空间。可以想到哪里算哪里,要多有意思就多有意思,有多热闹就有多热闹。
《桃》这首诗也特别有想象力,大胆地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让诗意达到了有效的目的。这就是诗,这就是诗的全部,我们还想要什么呢?
“桃花卸妆羞有孕,绿叶知情快遮身。
欲知仙果何时有,芒种时节可赐君。”
我还喜欢旭峰的《七律•偶成》这首诗,因为它是自然而然地来到,应该写之前没有任何准备,也就没有任何雕琢的痕迹。这就是所谓的灵感,灵感不是谁都可以得到的,灵感是长期的生活磨砺和阅读,以及艰辛的艺术实践获得的生命体验。他这样写道:《七律•偶成》
“闲素时日皆思怀,宵寐三更盼晓开。
万物静观默心语,岁月不催悄然来。
世间苍生各有异,淳朴浇薄道德岐。
岂堪五斗折腰去,力举愿言寻吾契。”
全诗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刻的思想内容,正义正直,不向邪恶势力低头,追求光明的信念跃然于心才能写出来的作品。
旭峰已经进入老年生活状态,在这个时候能爱上诗歌写作,是他老来的大福大贵。作者崇拜田园诗人陶渊明,也写了大量的田园诗,通过这些诗词的创作,抒发自己的情怀,得到了陶冶情操的目的,比如:《读陶渊明“感士不遇》《我望非我望》《重农》等,都能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淡泊,远离红尘的平静。《无题》这首诗我很喜欢:
“荏苒佳日临,慷慨绸缪心。
归去守故辙,耦躬田园人。”
夫妻之间应该是平等的,这应该是对妻子最大的爱和尊重。有了这个基础再谈爱,就不是空洞的纸上谈兵了,而是实实在在的的相亲相爱。诗人不惜纸墨的书写夫妻之间的恩爱,在五十年代人生中并不多见。他在《七夕心语》中写道:
“巧妻常为拙夫忙,多谢织女嫁牛郎。
织锦中断谁问津,天帝破颜令离伤。
万奈鸟鹊搭云桥,七月初七一相将。
兴代人间多青庐,绝胜天仙晨夕双。
燕尔不复东西缘,相濡以沫庭院香。”
这首诗写的特别投入,用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来表达夫妻之间的美好情感,有非常高贵的气质。
《老来想》这首长诗,也写的很好,气韵舒缓,稳健自信、恬淡平和,从容不迫,一气呵成的功力让人感到自然舒畅。我们知道,一个诗人成熟的标志,主要体现在对长诗写作的把控能力。无疑本诗集的诸多长诗,让我们看到了旭峰的表达正在向着另一个高度攀登。因为篇幅有限,长诗《老来想》就不在此展示。
诗人是自由的使者,诗人都是自己要成为诗人,没有人为你命名,诗人只有自己为自己命名,才能成为诗人。所以在我看来,诗人是心灵的流浪者,思想的流浪者,生命的流浪者,创造精神财富的流浪者,灵魂的流浪者。所以,卫旭峰虽然写诗的时间晚,但他有很好的诗歌直觉,直觉就是对事物具有直接的觉悟,对于一个诗人而言,觉悟是打开诗歌创作大门的奥秘所在,这个奥秘卫旭峰找到了。
比起专业诗人的那些所谓深奥的人生意义的作品,我想推荐旭峰下面的这两首小诗,这首《壬寅正月初六雅趣》,真正体现出了作者本真的生命状态,进入了自我的人生,彻底放下了,放下了就了却了所有的爱恨情仇。他这样写道:
品茗小桌前,两盆蝴蝶兰。
修剪马尾竹,整理虎皮尖。
喷雾润杜娟,靠窗取阳暖。
旧花擦拭新,叶面展笑颜。
举头望天空,瑞雪飞舞旋。
另一首是《见孙女《画作》即兴》,此诗言简意赅,一语中的,可见作者是懂书法艺术创作规律的,否则不会有如此娴熟的作品产生,真可谓水到渠成。请欣赏这首诗的全部:
“谋划细腻造意深,明暗融通潺溪韵。
简洁素净不渲染,艺术语言尺寸心。
包罗善美展心绪,万象宽广素颜真。
一笔一线关平面,不见又见就高人。”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古典诗词歌赋,发展到唐朝是一个盛世,像李白的《将敬酒》《长相思,在长安》、杜甫的《旅夜书怀》《望岳》《佳人》、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等好诗人好诗,都是我们很难超越的典范。文革开始后,古典诗词也受到了冲击,整个社会都在远离它。改革开放后,古典诗词回归社会,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学瑰宝重新散发出光彩。现在很多八零后、九零后,写古体诗的很多,或许,再有一个象唐朝一样的高峰期,也不是没有可能。
李白杜甫写的好,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但是我们不和他们比,他们过他们的,我们过我们的,各有各的生活,各过各的日子。人人都说快乐就好,但人生不可能快乐,相反,不快乐的时候更多,怎么把不快乐有效的化解掉,是平凡人的最大智慧,我想,卫旭峰先生已经找到了,用诗歌把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写诗就是抚愈伤口的良药。
在阅读卫旭峰先生的诗歌过程中,会不断地给我惊喜,他用很短的时间创作出这么多优秀的诗歌作品,是不可思议的。当了解了他的人生经历,和他走过的坎坷道路,坚强发奋的意志,以及忍辱负重的气量后,他成为优秀的诗人就是必然的结果。旭峰有善于思考勤于总结的能力,在丰富的人生履历和苦难的现实生活的挫折中,拥有了正直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才能使他迅速进入诗歌创作,在诗歌作品中把这些正能量表现出来,并且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可以对卫旭峰说,作为一个诗人你已经完成了自我,你在时光的照耀下,度过了坎坷人生,并且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2022.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