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打野

标签:
半夏随笔武定狮山建文帝历史迷案昆明西山 |
很喜欢这件“人字呢”的衣服,是新衣却有做旧的感觉,狮子山林间与修竹
山里打野
这个春节,没远走,除玩了抚仙湖水,还到两座山里打了两趟野。山里打野这说法想必来自从前的人们上山狩猎之说,我们现代人上山,只为呼吸林间树脂清香,吸收一点森林氧吧的纯净空气罢了,陶冶一下身心。
年初三开车一小时到武定,虽然是下晚时分,但还是毫不犹豫上了狮子山。见春城春风猛刮,便妄想可到武定看狮山牡丹,到得山上却只得见温室里的几株开开了。山上牡丹园里的花枝刚发出壮芽。问花工,说是三四月间方盛开。当然去这武定狮山,也打着去拜谒建文皇帝的旗号,这个牵强一点,但一想起小时候父亲给我讲故事,讲当年建文皇帝逃到云南来,一路当游僧,昆明、楚雄、大理、永昌的一些名刹古寺都有他的行踪。父亲似还神秘地说郑和下西洋暗地里的目的就是为找建文皇帝,因为夺了皇位的他叔叔心不安呢。
这次去狮山拍得建文皇帝的手植古柏及遗诗,这种说法用什么来证明呢?姑妄听之看之。若是真的,那是六百年前的事了。六百年前的前尘遗事山风早就吹散。
年初六到家门前的西山,在太华古寺外又拍得建文帝手植银杏及后人立的碑记。
两趟山中行勾出我一点小文人的兴趣,对建文帝的失踪迷案有了探究一下的浓厚兴趣。
六百年前,登基仅仅四年的年轻帝王建文皇帝朱允炆,被逼到了生命的尽头。欲置他于死地的,正是他的的叔叔燕王朱棣。朱棣最终登上皇位,史称永乐皇帝,在他统治下,明王朝不仅完成了从南京迁都北京的浩大工程,更开创了永乐盛世。
建文帝在一场大火中自焚死去的传说不被后人接受,大火烧毁一切痕迹,人们特别愿意想像这是建文帝上演的逃匿高招,其亡命天涯的最后踪迹之谜,便一直有鼻子有眼地演绎着众说纷纭着。几百年来学者殚精竭虑,踏遍铁鞋,想拿到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却始终没搞清楚。
为什么几百年来大家对建文帝的最后结局如此热衷呢?首先,因为它确实是个谜。解答历史之谜是有很大吸引力的,迷案惑人,这个有一定的社会原因,据明史记载,朱允炆在位时间不长,但他是一个开明的皇帝,被夺取了皇位之后,他的臣民爱戴他,同情他,怀念他,也不相信他会死去。特别是朱棣当了皇帝以后,采取了非常残暴的对于政治反对派的镇压,人们更怀念建文帝当政的时候实行的宽仁政策,这是人心向背。
本人历史学得太差,上山打野,看见历史迷案的一些隐隐约约的传说,便得及思维游丝几尺长,乱想了一气,上网查找了很多资料,最大的获益是学到了一点历史知识,原来我可不知道创造永乐大典铸造永乐大钟的皇帝叫朱棣,呵呵。
山里打了两趟野,但觉这个春节过得还马马虎虎,略记几笔,贻笑大方……
春城梅花开尽,狮山老梅方绽
这株虬枝张扬,枝头点点红蕾初绽春意闹的正是一株年纪近两百岁的红杏树……
传说中建文帝手植的龙柏
建文的遗诗
狮山林间,下晚六点时分,幽暗
我亲爱的妹妹红杏
妹妹一家三口
上狮山赏牡丹是昆明人的福气,这是温室里养的,开了,也算沾点富贵之气
上西山,在新修的庙宇正觉寺外的红墙光影里
西山华亭寺
从华亭寺要走这太华古道到太华寺,这一段风景最美
路遇一制卖皮枪拐杖的老人家,花20元买得一把皮枪,给儿子,现在的孩子可能皮枪都不会使,完全可能反向拉皮筋呢,哈哈……
皮筋弹力不错
朝树上的枯叶打了几枪,这是跟“打野”有点关了
看出去的地方是滇池草海及城廓
建文帝的传说给很多地方附加了传奇,这就是西山太华寺外建文旁手植的银杏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