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色寨的时间之前或之后

标签:
半夏图记云南长篇小说红河研讨会蒙自西南联大分部碧色寨 |
与胡老师黎同学在滇越铁路蒙自段的碧色寨火车站遗址,我们头顶上的那面焊死在墙面上的罗马数字的时钟是一个多义的隐喻……
碧色寨的时间之前或之后
2013年云南长篇小说、影视文学剧本红河创作(研讨)会9月15日至18日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蒙自召开……两天的会期,北京《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中国作协创联部副主任著名散文家彭学明、《文艺报》总编室主任徐忠志先生高屋建瓴谈文学与影视的关系。评论家与作家面对面,作家听评论家任意评说,作品涉足影视的作家交流作品如何跟影视发生关系,会期时间安排相当紧凑。在蒙自期间,作家评论家参观了西南联大蒙自分部遗址,后还去看了一百年前中越铁路途经的碧色寨火车站遗址。
滇越铁路上的碧色寨火车站,设计者是法国工程师,其主体建筑是典型的法国式建筑语汇,观察车站周边一些残破建筑也有这样的风格元素——窗顶穹形,窗框外墙口间隔镶有方石,远看像贴了白胶布,铁艺运用也较普遍。看着这些建筑,可以想像当年这里输入的洋派生活方式。“碧色寨”这名字是中国地道的称呼,听起来不洋气,但当地人的生活却受越南涌入的法国人影响。站台外墙上有一面时钟,这钟几乎成了这个火车站最为显著的标志。
看着那面不会走了的钟,我想在它走停的时刻之前或之后,在那些自远方来而又往远方去的火车运动的意象里,世界并没有静止,而逝去的却终将不返……
身体疲倦,不能集中精力写文字,图记省事——
红河州委宣传部长伍皓(台上左二者)到会讲话,他的讲话归纳有序明晰,把得天独厚,富裕的红河的“中国梦红河路”讲得形象而生动,没一点废话,有才。
半老看见这些一根葱子弟的哈尼小伙就嚷着要合影,有同行者说,半老“好色”,是有点啊,呵呵。
彭学明老师照主持会议的胡性能的话说,像个老中医给中国的长篇小说望闻问切了一把,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当下的长篇小说是“老弱病残”,老是写作结构等老套无新意,弱是内容苍白虚弱,病是语言病多,像神经病一样自说自话,残是作品肌体从头到尾完整健康的不多……我一听就吓着,拿这四条诊断书来自我检诊……常给影视圈腕们拿主意的徐忠志人很年轻,说话幽默,他说聪明的张艺谋现在又跟“文学”复婚了……
评论家纳张元教授在评说夏天敏先生的长篇,中为云南著名的女作家海男,这次会上听评论家黄玲说她曾作了个简单的梳理,海男写作至今已完成作品八十多部,其中就有长篇小说43部,令与会者惊讶。海男的勤奋令我一直敬佩,有人说海男在文学上不可复制。右一者是《滇池》杂志主编云南著名作家张庆国先生。
评论家朱霄华评半夏的长篇,他评得思路发岔,我边听边捉他一张,他旁边是近来在中国评论界频频亮相的80后评论家周明全先生。
杨鸿雁是谁?没人识,整个“半老”会好一点吧……
无论开什么会都会开小差,自恋起左手搁在这格子长袍上的样子
黄主席在中秋诗会上的发言和风度令不识者印象深刻,而我自认抓拍了一张他的好照片。
鲁奖得者夏天敏先生与云南涉足影视圈很深的专攻长篇创作的作家窦红宇,他的发在《十月》上的长篇小说《斑铜》明年开春后将开拍一长达四十多集的电视连续剧,是有名的拍摄班子在拍,他曾为多得稿费亲自花大半年时间操刀自己小说的剧本,最后被剧组“开排”,他说作家最好别手痒自改剧本,影视剧的创作是另一个行当的事,影视剧的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各干各的,按游戏规则玩,别异想天开。
西南联大遗址,地上雕塑是联大校徽。
云南省作协副秘书长、作家胡性能、评论家杨昭及“豆壳”先生。
西南联大蒙自分部中国文学系全体师生的合影
闻一多、潘光旦的家庭合影
朱霄华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它的前身就是西南联大,都说朱先生留了胡子就像闻一多先生,我特地叫他过来跟闻先生合一张,不错。朱先生在琢磨闻先生制的印章
两个摩登的西南联大女学生与穿越回去的我
到碧色寨了
小说家付泽刚像也不照,背手望向铁路延伸出去的远方,发古幽思了吧……
周明全、胡性能、黎小鸣
与海男,海男写过一本叫《碧色寨之恋》的小说,她自然是来过这里无数次了。云南另一个著名作家范稳写过一部长篇《碧色寨》,这样一个地方引两位作家同时为它立传,它非同寻常……
滇越铁路上的碧色寨火车站,有这个显著的钟表为标志,在它走停的时刻之前或之后,在那些自远方来而又往远方去的铁轨承载的火车来来去去的意象里,世界没有静止,而逝去的终将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