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半夏专栏深圳特区报专栏王安忆阅读 |
|
||||
◎ 半 夏 甫跃辉发短信来说,老姐,我要回上海了。原来他还在云南,他这个暑假过得可够长的。去年七月我在医院时,他回云南来,听说我病,下了火车把行李放郑小驴那,便急匆匆地约上小驴过医院来看我。看这个身子骨瘦弱的小弟连着坐了两天的火车,脸色很不好,再看小驴,脸色也是熬夜人的脸色。我语重心长地对这两个勤奋写作着的80后小朋友说,要以我为反面教材,不能时时熬灯费油地写,不能年纪轻轻就过多透支身体。他们俩有太多相同的背景,都是农家子弟,热爱写作,都写出了不俗的成绩,他们的小说近年来屡屡见诸各种文学刊物。甫跃辉现在复旦大学读写作专业的研究生,导师是王安忆。 小甫是云南保山施甸人,紧邻我父母的家乡昌宁,我说他是我的保山老乡,他的口音跟我父母的没多少区别。小甫家里就兄弟俩,他从当地的中学考上复旦大学,他弟弟两年后考入北大物理系。关于这事,我很惊讶,我说当年这事咋个就没在我们的日报上有所报道呢?多么不容易,一对普通的农家子弟都进入了中国最好的学府学习。 小甫短信上说他乘夜班车上来,明天凌晨三四点到昆明,下午四点左右的火车回上海。我说还空着几个小时,我早上九点来钟换完药就没事了,我邀请他这个小老乡到滇池边的家里来玩,我告诉他虽然我走路还迟缓着,但可以陪他看一眼滇池。小甫年年都回云南来,今年春节还回来过。小甫说,一临近放假,父母就会问他何时回家,每一次他都不忍说不回家的话,每一次他都咣当咣当地乘两天的火车到昆明,再乘长途班车回家。昆明是途经的中转站,小甫在昆明没啥亲戚,路过了无数次,却一点都不熟悉。小甫就上次春节回来跟着我玩过一下翠湖和讲武堂。小驴虽说在昆明待了两三年,平时除了上班也多关起门来在租住屋里读书写作,对昆明这城市也不熟悉。小甫应该是想看看滇池的。 也是巧,小甫短信来时,我正躺着读《王安忆的读书笔记》。我告诉小甫,我正在读你老师的书。他回我,特别推荐我看他老师的《小说家的十三堂课》。 《王安忆的读书笔记》购于2007年5月,不知何故没及时看,这次拿起来便放不下,她写于1987年的一篇读书笔记“汪老讲故事”我连读两遍,上世纪80年代才30多岁的王安忆对小说文本的分析已是老辣而又有独到的思想见地,王安忆毫不逊色于其他文学理论家,而且她对文本的分析更给其他写作者以启发,因为她本身搞创作,她不会不着边际地空谈。王安忆说阅读就是体验另一种现实,是在持有自己的经验与结论的同时,善解并诚挚地去观看别人的人生所得。 我们为何阅读?因为,通过阅读,我们得以看见人类无穷多的心灵景观啊! 阅读视野甚广的王安忆把她的读书心得反刍后汩汩地泌出来,真情实感以及关于文学的思考全袒露无遗。这书竟然被我错过了两年,真是可惜,读晚了。 |
现在是云南的水果丰饶上市的时节,但上图在朋友舒家吃到的是来自台湾的佛头果,因为稀罕,她家里仅剩的两个一个给她妈妈,一个给了我,我们都没吃过,尝鲜。与家人分而食之,我吃了一丁点,太甜。
每一年杨梅上市的黄金期也就两周,上一周曾想去摘杨梅,有这个想法的“昆虫”太多,以至开往昆明郊县杨梅盛产地富民的路拥堵不堪,只好还是街上买,没想到它一下子就跌价到八元钱一公斤,这东西没法保鲜,更不能外寄,某天电话里给在上海的尼克一说,听见电话那头他咽口水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