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师面孔 大众居心《大家》永远是大家的

(2013-04-27 14:58:46)
标签:

半夏随笔

文学杂志

《大家》读者见面会

李巍

大师大众

大师面孔 <wbr>大众居心《大家》永远是大家的
2013年第2期大家的封面是大师马尔克斯
  

 大师面孔 大众居心

《大家》永远是大家的

《大家》杂志复刊后的第一次读者交流见面会4月26日下午3点在昆明世博生态城云岭邻里东区18幢1号君顶红酒会所举行。

读者、作家、媒体记者、赞助商和《大家》杂志编创人员欢聚一堂,大谈文学给予心灵的抚慰,大谈与《大家》杂志的缘分。因为事前有网上报名,有热心读者当天从丽江专门赶了上来。因为有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文学评论家胡彦博士的到来,有刚变身大学教授的著名诗人于坚的到来,见面会上啸聚了很多热爱文学的大学生、研究生。年轻学子、读者、记者纷纷向古稀之年再次扛老牌先锋文学杂志《大家》之旗的李巍先生发问,探讨杂志的现状及未来。

着格子衬衫牛仔裤的李主编哪像一个七十岁的老人家?他倾听年轻人的发言时的那神态那气质,完全可以把他的年纪忽略。

李主编开场白说了句令在场的人动容的话:大家——有两重意思:大师+大众,《大家》是大家的,我一向认为在文学的圣殿里我们大家是一般高的。

李主编向年轻的朋友们讲起了二十年前《大家》杂志跟贾平凹约稿的一桩旧事,幽默地自嘲,说自己跟贾平凹先生个头差不多,一般高,平起平坐,约起稿来得便宜,贾先生当年爽快地就把受到打压的《废都》之后的第一个长篇小说给了《大家》杂志。在坐的著名诗人于坚也把他非常重要的长诗《零档案》给了大家创刊号。《大家》创刊时文学在大众的心目中还有着重要的位置,当年就有人把创刊号上的《零档案》复印了四处传阅。

《大家》杂志百万大奖的媒介搭桥者是文化人董桄福先生,他说读文学作品的人越来越少了,文学越来越小众了,但是在我们的物质化生活更丰富的今天,我们的内心依然需要文学作品。诗人于坚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临时电脑里调出博客上的写于八十年代的一首诗——“我的女人是沉默的女人”,用方言全文朗读,得到无数巴掌声。外表像地主的于坚先生秉承了他一惯的风范,世界的中心就是我心,原本源出原滋原味(注:这是半老我多年听于老师讲话后的心得)。

云南人民出版社赵石定总编辑即兴发言,简约回顾了《大家》杂志创办以来的甘辛,希望继续得到大家的坚持。

大家杂志的副主编项万和先生现场开心地接受外省朋友的委托订阅,私下里他说,复刊一期在新闻路报刊亭就卖了三十多本,这很让他欣慰,这第二期杂志一出来他就从印刷厂拉了直接在全昆明城铺点,他告诉我丽江铺点后一期也卖了近两百本。我说最好到文学写作者众多的昭通也去铺下点,他说会去的。副主编李锦雯大学毕业后就在《大家》杂志社当编辑,其间离开过一段时间,独立主编一本教育类刊物,办得风生水起的,创办两年就有效益了,编的书获得过五个一工程奖。现在回归,文学情结再续,相信她能凭多年经验协助李巍主编编织出美丽而风格独具的文学锦缎来。在我心目中文学作品是那些思想情感异常丰富的人用各色心血之丝经纬穿梭着织就的一幅幅彩锦。

镜头对准《大家》杂志年轻的文学编辑们,他们几乎都年纪小我二十岁以上,看着他们,想起自己点燃文学之梦的年龄,有些感慨又有些欣慰。

文学越来越小众的今天,《大家》的面孔依然是大师,《大家》的内心依然梦想贴近大众……

只要人类存在,文学就依然滋养抚慰人类的心灵。

昆明的四月末,天太热,《大家》读者见面会是一阵舒爽的小风吹。

大师面孔 <wbr>大众居心《大家》永远是大家的

大师面孔 <wbr>大众居心《大家》永远是大家的

大师面孔 <wbr>大众居心《大家》永远是大家的
现场播放的视频短片上得见曾经的李锦雯,那么漂亮啊,左二。右二是云南著名女作家海男,右一是老朋友《大家》杂志的编辑马非。
大师面孔 <wbr>大众居心《大家》永远是大家的
李巍先生在回答年轻读者的提问
大师面孔 <wbr>大众居心《大家》永远是大家的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胡彦博士发言,李巍立于一隅倾听
大师面孔 <wbr>大众居心《大家》永远是大家的
交流从倾听开始,很喜欢李巍先生这种倾听的姿态
大师面孔 <wbr>大众居心《大家》永远是大家的
红酒水果点心傍着的午后时光
大师面孔 <wbr>大众居心《大家》永远是大家的
照花了的照片才生动,交流显然热烈……
大师面孔 <wbr>大众居心《大家》永远是大家的
翻阅《大家》杂志者是去年获高黎贡文学奖的张稼文先生,云南大学高我一届的师兄,当年银杏文学社的社长,他的一句诗我很喜欢:我是我从未遇见的人……
大师面孔 <wbr>大众居心《大家》永远是大家的
电脑里调博客调诗作,席间听于坚对李巍说:《大家》是诺奖获得者的培养基地,哈哈……
大师面孔 <wbr>大众居心《大家》永远是大家的
窗内是云南人民出版社总编辑赵石定先生,窗外是三个艺术家
大师面孔 <wbr>大众居心《大家》永远是大家的
昆明信息港的记者埋头记录
大师面孔 <wbr>大众居心《大家》永远是大家的
他们的这种眼光洞穿过人的心灵,此刻他们这样盯着大家
大师面孔 <wbr>大众居心《大家》永远是大家的
上海女作家陈丹燕发了一组她最擅长写的有关老上海的轶事,当年她的《上海的金枝玉叶》我很喜欢看哦
大师面孔 <wbr>大众居心《大家》永远是大家的

大师面孔 <wbr>大众居心《大家》永远是大家的

大师面孔 <wbr>大众居心《大家》永远是大家的

大师面孔 <wbr>大众居心《大家》永远是大家的
于坚李巍赵石定,右边这位笑呵呵的先生是大家文学百万大奖的媒介者牵线者董桄福先生,其也是诗人
 
大师面孔 <wbr>大众居心《大家》永远是大家的
《大家》编辑部的编辑们,有两位有事没到现场

大师面孔 <wbr>大众居心《大家》永远是大家的
项副主编、赵总编、李主编、李副主编与半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