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美妙幻境后的残酷现实(为探讨电影主题设计严重剧透,
(2012-11-25 23:11:56)
标签:
转载 |
周五,尼克在他的城看完《少年派的奇幻飘流》出了影院就一个电话过来:爸妈,你们现在就去看这部李安导的电影好么?尽管是夜手上的工作正常时间结束,但因太疲倦,只想逃到滇池边安逸拉倒,但尼克嘱咐了他爹还要继续再叮嘱我一定去。去了,看了。回到家午夜,尼克电话跟来,全家人又在电话里探讨半个多小时……
说句实话,虽然比较喜欢李安以前的一些电影,我严格意义上不是李安的粉丝,之前对该片的期待更多的原因是因为能同步在国内影院看到如此名导导演的如此类型的电影实在是难得。而且该片在美国上映以后获得了超凡的口碑,包括罗杰.艾伯特在内的不少好莱坞权威影评人以及业内人士都对该片给出相当高的评价。由于刚刚考完试,比较清闲,为了获得最佳的观影体验,我在星期五那天专程进城看的realD版本。看完后我不得不说,这两个小时是我今年在影院最佳的观影体验。就像电影开头叙述所说的那样,这是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甚至作为一个坚定唯物主义者的我,在影片的最后结局揭晓时,竟也有一瞬间也宁愿相信理念现实高于物质现实。作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染的导演,李安以一种独特的东方视角,审视了人、宗教信仰和自然的关系,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探讨了人性的善恶,直刺每一个观众的内心。
这部电影叙述结构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关于少年派早期的成长故事;第二阶段则是关于少年派一家在举家移民加拿大的路上遭遇还难后与少年派和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作为仅存的生还者在太平洋上漂流了两百多天的奇妙故事;第三阶段则是关于这段漂流的另一个故事。看这部片子前半部分时,最吸引我的还不是故事,反而是画面。实际上李安导演一直走的都是文艺剧情的路线,更多的靠故事、主题、思想而非画面吸引观众。但这回李安走特效路线也确实是惊艳,《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画面真的是让人不想夸都不行,绚丽的色彩,极具想象力的场景,精心构图的画面,以及《阿凡达》之后最好的3D效果,难怪好莱坞特效技术狂人,以《阿凡达》一片掀动整个电影技术革命的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看过本片后都不禁大加夸赞。
不过,炫特效,卖感官感受并不是李安花大力气做特效做画面的目的,这些极具带入感的画面和特效实际都是为了与最后故事结局的呼应,让这个故事和主题真正能能植入每一个观众的内心。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在思考本片的主题是什么,在结局透露前,我一直认为是在探讨人和自然的关系,但是同时我也充满了疑问,这样主题的故事太多了,而且除了画面的想象力外也实在是看不出来这片子较同类主题的片子有什么太大的新意,为何会在北美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这样一个故事又如何做到影片开头所述,让故事的听众相信上帝呢?同时。少年派漂流故事的开头部分似乎也充满了太多的BUG,譬如理查德.帕克在布下躲了一天少年派竟然一点都没有发觉;之前沉船事故发生时,派从水中游向救生艇时,镜头一隅出现了一只落水的老虎被众鲨鱼围捕;母猩猩和野狗的尸体莫名其妙的就消失了。然而这些疑问都在最后结局时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揭晓了,在面对日本调查人员的追问时,少年派讲了一个和之前那些美妙故事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故事,他没完全把这个故事讲完,但是有一定观影经验的观众都不难看出了第二个故事背后所含的残酷现实。
纠结哪一个故事是真的完全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但从电影前半段故事的隐喻中,我们不难得知,第二个故事才是真实的。结局中,派说到若不是有父亲的教导,他是无法存活下来的,这呼应了而前三十分钟铺垫过程中父亲给派上的重要一课。当时父亲为了让派吸取教训,了解生存的残酷现实,让派观看老虎吃羊的残酷过程。这一个片段中包括了一个充满隐喻的细节,派说他在老虎的眼神中看到了信仰,但父亲对派说到“你在老虎眼睛中看到的只是你自己的反射.”,这一点实际就暗示了观众在后来的漂流故事中派和老虎的关系。还有那个酷似女性卧躺的神秘食人小岛,亦是隐喻之一。派在后来说到,若不是那个小岛,他早就死了,实际也在暗喻派存活下来的真正原因。而且细看第二个故事,可能也不尽是真实的叙述,派之前叙述到,厨子为了能存活杀了水手,吃了水手的尸体,他当时用了一个词——“充分利用”来形容厨子的行为,那为什么如此善于“充分利用”的厨子在后来杀了派的母亲后要把他母亲仍下海喂鲨鱼呢,如此残暴,求生欲望如此之强的一个人又真的会在派前来复仇时,束手就擒,自愿赴死吗?种种细节瞬间把观众从之前那些幻妙美丽的的场景中拉出,拖入到了残酷的现实之中,正当心中刚经历残酷现实造成波涛汹涌趋于平静时,我们又看到了中年派现在幸福的生活,内心再次震颤,我一时不知该如何抉择了。电影结束,我和同场的另外几个观众都没有离场,所有人都坐在电影院默默看着字幕,沉思。
离场后,我的心灵久久激荡而不能平静,残酷现实和幻妙场景的对应不断在我的脑海中循环播放不断的在回溯电影的主题——人性善恶、信仰和生存。想到信仰,我不禁我回想起了开篇故事讲到小派同时信仰三个宗教的段落,初看时全场都发出了笑声,当做搞笑段落来看。但是当我再回忆这一部分时却发现主题中关于信仰的部分实际导演在这一部分就给出了他的解答。神存在吗?哪一个宗教的神是真神?这两个问题至今都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但是当我们以一种身外人的角度来看待宗教和信仰时又会发现这样的纠结实际上和纠结本片中哪一个故事是真的一样没有意义,神实际是人精神寄托的一种物象化表现,内心有信仰,有信念,神对于个体而言就已经存在了,又何谓存在与否或真假呢?而每当想到奇幻漂流和残酷现实的一一对应时,我的心情可以说是难以名状的,虽然对两个故事的真实性我已经有了判断,然而我却非常赞同北美影评界达人罗杰.艾伯特的评价,“少年派这部电影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是真实的”,关于这一点,涉及太多的哲学探讨,篇幅有限,我就不细述了。
这部电影叙述结构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关于少年派早期的成长故事;第二阶段则是关于少年派一家在举家移民加拿大的路上遭遇还难后与少年派和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作为仅存的生还者在太平洋上漂流了两百多天的奇妙故事;第三阶段则是关于这段漂流的另一个故事。看这部片子前半部分时,最吸引我的还不是故事,反而是画面。实际上李安导演一直走的都是文艺剧情的路线,更多的靠故事、主题、思想而非画面吸引观众。但这回李安走特效路线也确实是惊艳,《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画面真的是让人不想夸都不行,绚丽的色彩,极具想象力的场景,精心构图的画面,以及《阿凡达》之后最好的3D效果,难怪好莱坞特效技术狂人,以《阿凡达》一片掀动整个电影技术革命的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在看过本片后都不禁大加夸赞。
不过,炫特效,卖感官感受并不是李安花大力气做特效做画面的目的,这些极具带入感的画面和特效实际都是为了与最后故事结局的呼应,让这个故事和主题真正能能植入每一个观众的内心。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一直都在思考本片的主题是什么,在结局透露前,我一直认为是在探讨人和自然的关系,但是同时我也充满了疑问,这样主题的故事太多了,而且除了画面的想象力外也实在是看不出来这片子较同类主题的片子有什么太大的新意,为何会在北美获得如此高的评价呢,这样一个故事又如何做到影片开头所述,让故事的听众相信上帝呢?同时。少年派漂流故事的开头部分似乎也充满了太多的BUG,譬如理查德.帕克在布下躲了一天少年派竟然一点都没有发觉;之前沉船事故发生时,派从水中游向救生艇时,镜头一隅出现了一只落水的老虎被众鲨鱼围捕;母猩猩和野狗的尸体莫名其妙的就消失了。然而这些疑问都在最后结局时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揭晓了,在面对日本调查人员的追问时,少年派讲了一个和之前那些美妙故事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故事,他没完全把这个故事讲完,但是有一定观影经验的观众都不难看出了第二个故事背后所含的残酷现实。
纠结哪一个故事是真的完全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但从电影前半段故事的隐喻中,我们不难得知,第二个故事才是真实的。结局中,派说到若不是有父亲的教导,他是无法存活下来的,这呼应了而前三十分钟铺垫过程中父亲给派上的重要一课。当时父亲为了让派吸取教训,了解生存的残酷现实,让派观看老虎吃羊的残酷过程。这一个片段中包括了一个充满隐喻的细节,派说他在老虎的眼神中看到了信仰,但父亲对派说到“你在老虎眼睛中看到的只是你自己的反射.”,这一点实际就暗示了观众在后来的漂流故事中派和老虎的关系。还有那个酷似女性卧躺的神秘食人小岛,亦是隐喻之一。派在后来说到,若不是那个小岛,他早就死了,实际也在暗喻派存活下来的真正原因。而且细看第二个故事,可能也不尽是真实的叙述,派之前叙述到,厨子为了能存活杀了水手,吃了水手的尸体,他当时用了一个词——“充分利用”来形容厨子的行为,那为什么如此善于“充分利用”的厨子在后来杀了派的母亲后要把他母亲仍下海喂鲨鱼呢,如此残暴,求生欲望如此之强的一个人又真的会在派前来复仇时,束手就擒,自愿赴死吗?种种细节瞬间把观众从之前那些幻妙美丽的的场景中拉出,拖入到了残酷的现实之中,正当心中刚经历残酷现实造成波涛汹涌趋于平静时,我们又看到了中年派现在幸福的生活,内心再次震颤,我一时不知该如何抉择了。电影结束,我和同场的另外几个观众都没有离场,所有人都坐在电影院默默看着字幕,沉思。
离场后,我的心灵久久激荡而不能平静,残酷现实和幻妙场景的对应不断在我的脑海中循环播放不断的在回溯电影的主题——人性善恶、信仰和生存。想到信仰,我不禁我回想起了开篇故事讲到小派同时信仰三个宗教的段落,初看时全场都发出了笑声,当做搞笑段落来看。但是当我再回忆这一部分时却发现主题中关于信仰的部分实际导演在这一部分就给出了他的解答。神存在吗?哪一个宗教的神是真神?这两个问题至今都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但是当我们以一种身外人的角度来看待宗教和信仰时又会发现这样的纠结实际上和纠结本片中哪一个故事是真的一样没有意义,神实际是人精神寄托的一种物象化表现,内心有信仰,有信念,神对于个体而言就已经存在了,又何谓存在与否或真假呢?而每当想到奇幻漂流和残酷现实的一一对应时,我的心情可以说是难以名状的,虽然对两个故事的真实性我已经有了判断,然而我却非常赞同北美影评界达人罗杰.艾伯特的评价,“少年派这部电影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是真实的”,关于这一点,涉及太多的哲学探讨,篇幅有限,我就不细述了。
前一篇:太湖月夜的一场集体梦境
后一篇:深观自在:仰视紫金庵彩塑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