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诡异的伊恩·麦克尤恩

(2011-06-02 16:17:42)
标签:

半夏

随笔

阅读

麦克尤恩

爱情

仪式

兴趣

杂谈

诡异的伊恩·麦克尤恩
诡异的伊恩·麦克尤恩

——读《最初的爱情 最后的仪式》

最近得读一本好书,爱不释手的。书买来一阵子了,先放着。周末抽出一读,放不下了。一下午一晚上读完,这阵是又开始读第二遍了。

这本书是英国实力派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成名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

买它,是因为余华狂荐。余华说读了这本书后他有了后遗症,老是会被这个短篇小说集里的小说时不时地揪扯一下。书是朋友帮网购的。看版权页这书2010年2月开印第一版,我买的是第三版。对余华的阅读眼光有很高的信任度,所以拿下。

但读这本书读得我很痛苦,不是说里面的小说不好看,是因为这本书是装订次品。书有几十页方向订反了,而这几十页里又跨了目录序言两篇小说,我得颠来倒去地去看。那感觉就仿你成了个斜打眼,老是不能好好的聚准焦距,手指翻书页时像手上触摸了荨麻似的不舒服,纠扯不清。

书里共收八个短篇,最妖异的第一个短篇小说《立体几何》开篇一句话就迷住了我,是篇有悬疑气质的小说,读到后面我得到前面去验证一下某个细节,这就烦死我了,我得倒来倒去地读那本书。一生气,找来剪刀三两下就把那订错的一叠剪下来,非得把它放顺溜喽。因为装订错的页码有二三十页厚,剪刀不利索,剪得缺牙半齿的,不好再沾上母体去,只好将就着把这一叠用钉书机钉了,假装那书还完美着。弄顺了的书页插在书里读起来不再咯碜麻烦。版权页倒是说了,有装订错误可寄回印刷厂调换,费那个事干吗?等不得来回折腾,里面的小说每一篇都精彩。嫌它肢解成了废品,今天又网购了一本。

1975年27岁的麦克尤恩出了这本书后就一夜成名了,他的小说吓着了读者,把英国文学正统精细铺张的气象变了一下。作者天才,他总可能在很短的篇幅里揉进超凡的幻想、悬疑、诡异、猎奇等气息,却又能让人读后有一种血脉喷张的真切感,觉得它是自己经验过而从来没有表述出来的青春期忧伤和快乐。我个人的阅读感觉是比塞林格的《麦田的守望者》关照的层面丰富驳杂多了,但决不肤浅。八篇小说多是“我”这样一个男性视点,几乎都讲到性,人性。人在成长中的懵懂、好奇、开悟甚或变态的幻想等等都有涉猎。文字间的情绪跨越国界让我这样一个东方文化背景的女性也大有通感。

这本书打算送高考后的儿子看,某晚跟他在电话里讨论了一下,我才说麦克尤恩是写《赎罪》的作者,他激动得就想从学校逃回家来的样子,我说安静安静,这书你高考完才能给你看。儿子告诉我有人评价电影《赎罪》无法抵达原著的精彩,因为文字可表达的比影像画面来得深广。

诡异的伊恩·麦克尤恩

刘小川的《品中国文人》已出1、2集,说是快出3了,很好看,在魏心宏先生主编的《小说界》上连载;《奢华之色》是研究金银器的,喜欢翻阅这样图文并茂的书,那些古旧的器具赏心悦目;云南著名女诗人贾薇的诗《侧身的贾薇》是他先生蓝皮为她生日奉上的礼物,据说只印几百本,没书号非正式;阿乙的《鸟看见了我》是博友王季明老师极力推荐我读的,王老师写小说剧本,他是编剧之一的《老马家的幸福生活》好评不断;《德语课》是朋友推荐,还没读;奥尔罕帕慕克的《别样的色彩》也是刚到还没读,对他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很热爱,所以买下,刚读了一篇他写他女儿的小文字。
诡异的伊恩·麦克尤恩
又不会当医生,但还是要不时翻翻《药用植物》,图片精美,对辨识很有用,闲书随手翻,当年学植物只能到野外实习,没见过的就不识,现在二十多年不接触认识的也忘了不少;《茶经图说》是经典;《天边:世间的事》是博友庞白的大作,他的散文诗意境唯美,天赋其理解观察自然的极其纤细的末梢神经,自很小处切入着墨,却可点染出大气象,打个比喻他是散文诗写作者中功夫独到的大写意画家,可随时拿起来读上两篇,找找美感
诡异的伊恩·麦克尤恩
喜欢张岱这个人的生活方式,所以买来别人写他的《前朝梦忆》,算评传吧。

在阅读喜好上我是杂食动物,绝对的。业余写作,但绝不只偏好文学,算起来纯文学类书看得实在不多。我更偏好的是自然科普类,文艺随笔类。我爸脑子没坏时说我是万金油,不精不专,也曾有朋友说过我阅读太快不细嚼慢咽,属随便翻翻阅读者,毛糙。

我爸的话是听不进了,因为我兴趣太广泛,朋友的话听进去一半,一半呢自认当下的书买来,大多随便翻翻就够了,真的值得翻来翻去的书不多啊,有的就过一眼从此放下了,过一眼能从里面得一点启示就已经赚了。

好玩的事太多,该看的书老没时间看,这“该看”的是哪些呢?不好说,就等着层出不穷的新书目吧,还有就是站在书架前用手指尖扒拉来扒拉去,最后抽出一本来。

有大家说,书是要越读越少越读越薄的,那意思是少到只剩经典,读到那些内容都被你消化贯通在脑子里,厚厚的内容好似变薄了。

借麦克尤恩《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这书名(也是其中一篇小说的篇名)的句式回溯一下,阅读的开始我们最初的喜好是什么?最后的阅读是什么?

自问当自答——阅读是我精神生活的主要方式,最初的喜好是对世界的好奇张望,最后的阅读是能安抚我的那些文字。书以娱乐、解惑、填补的方式滋养我们,而且让我们不再孤独还觉察温暖。这种感受有点像我读其中的《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时》时,那个男青年最后把手放到他女朋友肚皮上感觉到的温暖。一对十七八岁的年轻恋人从爱情起初的甜蜜里过到具体生活的一片混乱,最后竟然是屋子里一只正在筑窝孕育的母耗子在他们面前的横死拯救了他们的生活。

啊,不能说了,这书里的小说得你自己去读去品。

诡异的伊恩·麦克尤恩
瞧嘛,就是一本装订出了问题的书,只好另买一本,先读着这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