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首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 <父亲养兰>

(2008-03-16 14:36:26)
标签:

杂谈

首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 <wbr><父亲养兰>
(这是兰品中的素兰,清雅而珍,柔润如玉)
首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
按:该文是我2002年获得首届老舍散文奖优秀奖的作品,时值春兰开花放香的季节,突然想到要把该文贴出,但找遍家里各台电脑,竟然不再有此文的电子文本,今日只好找出书来,照录后贴出,好在一直有兰的幽香陪伴,再机械的录入工作也没觉乏味……

父亲养兰

半夏/文

首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 <wbr><父亲养兰>

(这是洋兰,花艳却无香)

    父亲突然种起兰花来是因为我二叔做兰花生意赚了钱,父亲便仿着二叔的样子也到花市上淘些兰花来养,他说谁不想发点小财呢?

    很多年过去了,可是父亲并没有因此富裕起来。

    父亲宣布他要养兰花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去书店里买了几本有关兰科植物的书来看,并做了大量的笔记,书的字里行间他认为很重要的地方便用红笔蓝笔划了浪线着重符号等等。我每次回家他都要和我这个所谓的植物学学士探讨兰花的养植,我每每是被问得张口结舌。其实关于兰科植物我只是知道它属单子叶类植物,有地生兰、腐生兰、寄生兰几种,性喜阴生、花多有幽香等基本概念,因为我们在学植物分类学课程时只是对植物的每一科每一属作泛泛的共性了解,不可能详尽地了解其生理习性,只有学园艺的才要求掌握一些养植技巧,可我父亲不信,他生气地说:国家白培养你了。

    父亲知道了什么是莲瓣、荷瓣、豆瓣、小雪素、大雪素、艺兰后就去看兰展买兰花了。父亲退休工资不高,只捡便宜货买,于是我家的阳台上客厅里一下子充斥了几十盆N个品种的兰花,那一阵子养兰热烧得很多人把兰花直接称为“绿色股票”。做兰花生意的二叔受父亲之邀前去指导,他只瞟一瞟那些花就毫不客气地说:老阿哥,你花那么多心思养这么些孬种,三两文钱不值,太不划算,不如跟我去花鸟市场碰运气,堵到一两苗好花再倒手出去分分钟秒秒钟就找钱了,像你这样子熬精费神地等得花开等到得发芽再拿去卖,累不累呀?!

    父亲没听二叔的,他笃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苗花只要养得好总会发出更多的芽来,倘一苗花值十元,要是发五个新芽的话就会增值五十元。兰花中以花萼花瓣的色泽素淡雅致为珍,杂色混浊为次,这类品种统称“素心兰”,有一次父亲舍舍得得地花两百多块钱到市场上去买了一株“小雪素”来,眼巴巴地望着它快些蓬勃起来。没想到第二天那花就蔫了。原来那花是用胶水粘上去的。素雅的花透明的胶水不等于卖花人的心是干净的,老父亲的心着实被无情地戮了一个小窟窿,很是疼了一些时候。

    生意场上只崇尚短期炒作加获利了结,没隔多久市场兰价大幅跌落,父亲显然是不懂得做生意的游戏规则,他最终便没有赚到一分钱。

    好在后来父亲收敛了发财的心思,依然专心专意地侍弄他的兰花,他有了另外的收获。

    每一日,上午九时许,老父亲把屋里的三四十盆兰花一盆一盆挪到阳台上接受半小时的漫射光照,严格按时地给花洒水,松土,压肥,修剪,然后再一盆一盆搬进屋里,这一过程要花去一个来小时,对一个花甲之年的退休老者来说这份劳作算是一项活动量适中的锻炼。父亲退休前是搞分析化学工作的,有良好的科研习惯,每一盆兰花不论贵贱他均编号作记录,何时发芽、何是开花、何时间苗、何时分盆,他均了然于心,我就曾经见过父亲用有刻度的滴管给花准确施加按比例稀释了的液肥。父亲的退休生活变得充实且兴趣盎然。

    一苗苗兰花得了父亲的经心呵护和倾情栽培自是回报给他满荡荡一室馥郁的幽香满眼的绿,就连二叔不屑一顾劝父亲从花盆里拔丢的最贱价的“火烧兰”也被父亲养得姿态绰约,绿意盈盈。春夏秋冬,兰花一盆盆次第开放,我家便总有花香,父亲因此结交了一些兰迷朋友,不时有来赏花闻香者在一起切磋养兰心得。养兰花整个成了父亲晚年生活的一个寄托。

    偶尔,父亲离家来昆明住几日也要对那些兰花叨念不已,这常引得我嫉妒,有一次我对父亲说:爸,你对我的牵挂怕还不及那些兰花吧?父亲听了哈哈地笑……

    前年,我从家里抬了两盆正开着花的“朵香”来养,不出一月,一盆烂根,一盆叶黄,双双气绝。睹物伤情的我从此不忍再向老父讨要兰花——不解兰性,不思付出,觊觎闻香,自知不配。只是每当我思乡思亲时内心便有一股淡淡的兰香不绝如缕地散发出来……

    圣贤孔子在给学生子路说“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之道理时以“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来比喻。老父亲养兰初衷既改,兰受其尊重,兰质不改,当然更要借芬芳来加倍地回报他,而爱兰者也在氤氲的兰香中陶冶出些许兰心蕙性来,我想父亲真是值了!父亲配养兰更配赏兰。

    我自知心性浮躁种不好兰,但我会品赏父亲栽培好的兰花,民间有语云: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想父亲是很乐于让我现成地纳福的,而我该做的只是要晓得时时感念父辈的荫护!

首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 <wbr><父亲养兰> 

(兰开数朵,满室幽香扑鼻)

特注:该文收于<首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2002年5月出版)一书,该书是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丛书中的一册,书中收入了首届老舍散文奖的获奖作品多篇。有病隙碎笔、鼓神、故乡黄河中原等等。本书所收作品的作者除个别为著名的作家外,绝大多数都是新人。这些作品在目前国内散文界是杰出的,它们以其非虚构性,对历史现实情感的真实表达而会得到文学界同行们的珍重和广大读者的欢迎。

以下是书的部分目录:

序/贾平凹
外行的点评/周国平
  一等奖
病隙碎笔(之六)/史铁生
  二等奖
鼓神/王  
谁是我们的敌人?/刘燕燕
我心目中的季羡林/张曼菱
  三等奖
故乡黄河中原/朱  
我的教唱生涯/刘嘉陵
北京的茶馆/洪  
碍着谁了/陶  
一个人的河流/徐  
逃离母亲/尔  
  优秀奖
情思悠悠篇
  重读父亲/吕义国
   父亲养兰/杨鸿雁(半夏)

想起娘亲/李  
   最后一件棉袄/吴  
   残破的老相簿/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