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院生活6——保定,保定(四)·用眼睛扫荡荷花淀

(2007-10-04 13:14:55)
标签:

文学/原创

      按:河北行,有满满的内容和单元,我把它分为一、二、三、四部分,文字一气呵成,博文分四块,此行正是那感觉:一去二三里,炊烟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鲁院生活6——保定,保定(四)·用眼睛扫荡荷花淀
清晨七点钟光景,白洋淀旁一个小村,一座石桥下拍得“野渡无人舟自横”,满月时分在这里漫步应该不错……)

用眼睛扫荡荷花淀

鲁院生活6——保定,保定(四)·用眼睛扫荡荷花淀

在荷花淀里相机没电了,请湖南警察作家谢宗玉拍得这张“艳照”,旁边是70后的海军作家王棵,刚在《小说选刊》上读了他的短篇小说“海面平静”,小说中那个孤岛少年的内心情感令我的心揪了好几下

    关于白洋淀的印象,是中学语文课本里孙犁《白洋淀纪事》的一些章节,这块土地上发生的故事是小人书《雁翎队的故事》,这本连环画描写的是活跃在白洋淀的抗日武装雁翎队依靠群众巧斗鬼子兵的故事。现在我乘坐的船在这无边无际的芦苇荡里穿行,到处都有水道岔口,日本小鬼子胆敢进来就等于是进了迷魂阵。连天荷叶头上戴,嘴咬一根中空的芦苇管,游击队员如鱼儿一般潜水而行,神出鬼没玩着游戏着就打击了来犯的侵略者,当年俺看那小人书看得乐癫癫的,搁现在就该唱“喜唰唰,喜唰唰”……

鲁院生活6——保定,保定(四)·用眼睛扫荡荷花淀

白洋淀里郭里口庄的荷花淀,那艘小船上是我的同学们,在这里找到雁翎队的感觉,谢宗玉摄

鲁院生活6——保定,保定(四)·用眼睛扫荡荷花淀

(风吹来,芦苇荡飒飒地响,水那方,大草摇曳生姿,让我想起体育场观看比赛时欢乐的人浪……)

鲁院生活6——保定,保定(四)·用眼睛扫荡荷花淀

警察作家谢宗玉手举一根长约两米五六的莲蓬自拍了这张后现代主义的大作,给我一种震撼!)

鲁院生活6——保定,保定(四)·用眼睛扫荡荷花淀

白洋淀特产,咸鸭蛋!)

鲁院生活6——保定,保定(四)·用眼睛扫荡荷花淀

白洋淀旁一棵树上的两朵蘑菇,酷似两个汉堡包,令人眼馋!)

    乘机动大船过了一片片芦苇荡,再五六人分乘一艘小木船,立马便找到了一点雁翎队的感觉,遗憾的是我的像机在这关键时刻电量没了。农历八月后,这荷花过了花期,就是莲蓬头也被前来的游人打劫得鲜见了,拍不成照只好拿眼睛看那清澈的秋水盈盈,看水下生命螺、蟹、鱼的自在,看那丰满了一夏的莲叶枯萎时叶脉筋骨还坚韧着的姿态……

    要是这会儿打一仗,我们这支小船的阵容应该是强大的,海军作家王棵坐在床头,水性一定不错,警察作家谢宗玉一定机智勇敢,藏族作家罗布次仁来自青藏高原水性估计不行,但勇敢僄悍是一定的了,八零后作家毕亮应该看过小兵张嘎的电影,学习一下,做小英雄毕嘎子没问题……

    我知道现在这一季赏不成荷花了,在一片残荷中我使出浑身解数要点缀出荷花盛开的记忆,我的肩上有预谋地裹了一块粉桃红的麻质披肩,所以我在同学们的镜头里是红的艳的。给我们撑船的老大是白洋淀深处最著名的水上村庄郭里口人,长了一张特中国特游击队员的脸孔,细长眼,高鼻梁,齐崭崭的牙,体格健壮,非常符合我对抗战时期八路军战士游击队员的想像,果然,船老大特自豪地侃他当群众演员的经历,人家都参加过无数影视剧的演出了,某甲某乙地逮着机会就上。船老大开朗健谈,一问姓刘,年龄不好分辨,难说比我小,但我甘愿喊他“刘哥”。

回到鲁院,我在网上查了孙犁的相关文字,在孙老的人生年历里看到如下文字: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著名的《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

    延安鲁艺正是鲁迅文学院的前身,孙犁在延安鲁艺只呆了一年,1945年回到冀中农村。在鲁艺一年期间创作了他最著名的小说,我们今天的到访应该算是一次勉励勉怀之旅……
   《白洋淀纪事》是孙犁的小说、散文集,他的文字风格秀雅、隽永,在中国文艺界自成“荷花淀派”。茅盾评价: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

    我问刘哥,这白洋淀的春夏秋三季忙打渔忙搞旅游业,那冬天他们都干些啥呢?刘哥说:有得干,再过些时日他们就上荡子去割芦苇杆子,从前割回家的芦苇杆做柴火烧,现在一般都拿它编席子开发些手编工艺品。他说白洋淀的冬天是一年中最安静的,也很好看。刘哥那么说的时候,我的眼前出现孙犁老人描写过的,月光下,女人们手中那苇草跳动的情景……

    白洋淀的鸭蛋,莲子莲心,藕粉很有名,我独看中那苇草漂白后编的莆团垫,编得精细,要价一问才15元,我犹豫了一下,走开了。卖家身后追着问:12元,要吗?咳,我没嫌贵呀!割草,选材,漂白,软化,编结,也要好长时间才做得成的!当时只想如何带回云南去呢,一买起码也得成双成对的,现在想起来,后悔了。

鲁院生活6——保定,保定(四)·用眼睛扫荡荷花淀

白洋淀岸上的一棵大杨树,要穿天而去似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