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法机要指摘 - [ 瞋恚 随缘 ]

(2010-12-20 13:24:28)
标签:

功德

佛法

饬终津梁

饬终须知

脾气

教育

- 反过来看看现代的社会,为什么社会这么动乱,人心不安?物质生活条件比过去优越太多倍了,为什么生活得这么痛苦?就是他不知止。换句话说,他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方向,像一只船航行在大海里面,不知道方向,不晓得要到哪里去,他当然就不安。今天的社会状况确实是如此。

- 佛家教人,对于上根利智,讲究竟圆满法,对于中下根人,讲接近圆满法。由此可知,所谓「圆满」、所谓「不圆满」,不是在教学宗旨上的差别,而是在接受教学的众生根性有差别,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 佛家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我们细细想佛家这句话,说得不过分。学佛的同修也常常听到「火烧功德林」,「火」是瞋恚、发脾气。所以一个人修积功德非常非常之难,你修积功德好多年了,哪一天一不高兴,一个脾气发了,你的功德全完了,所以功德很不容易成就。我们想要知道自己到底积了多少功德,就要从发完脾气之后算起。如果昨天发了一顿脾气,你的功德没有了,你的功德顶多是几个钟点。早晨发了脾气之后,功德完全没有了。为什么?功德是清净心,功德是戒定慧,你一发脾气,你的清净心就不见了。

- 发一分钟的脾气,需要三天的时间,心才能恢复正常。你恨别人,别人受害吗?不见得!如果对方有修养,对他丝毫损害都没有,但是对自己伤害就严重。

- 人多半不能见自己的过,但是很容易看别人的过失。所以,我们可以把别人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从别人的过失来反省。

- 在净宗法门里面,最怕的是人在临命终时生瞋恚。这是关键的时刻,人在最后一口气断了,底下就是他到哪一道去投胎。最后一念是瞋恚,多半都落到地狱道去了。为什么《饬终津梁》、《饬终须知》里面,那样的重视人在临终的时候不可以触碰?我们凡夫不知道神识离开身体的状况,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是最大的痛苦,经典上比喻「犹如生龟脱壳」这样的痛苦,所以你去碰他、触摸他,很容易引起他的瞋恚心,这是对亡者极大的不利。

- 一般讲,神识离开身体,是八个小时到十二个小时之间。也就是说,八个小时之内决定不能碰他。他躺在床上,连床都不可以碰,这是真正的爱护,真正的帮助。八小时之后,你要去试验、探测,可以,但是最安全的是断气之后十二个小时,这是安全的。这个常识我们要有,我们要帮助人、成就人,不能害人。由此可知,念佛的人,即使在生的时候念佛念得不错,往生时家亲眷属如果不懂这个道理,在旁边又哭又叫,就容易引起他动感情。再去触摸他、推推他,就更糟糕了。

- 经典里面常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瞋恚心一起来,智慧就没有了,不但是智慧,我们常讲理性,理性就被蒙蔽了,于是全凭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哪有不差错的道理?不仅是伤害自己的身体,上一次我们曾举例说明,而且有意无意中与一切众生结了冤仇。

- 世法与佛法我们要有能力辨别,佛法是正觉,世法是迷情。佛门里面的事情,如果不觉悟,也是世法。世法里面的事情,如果觉悟了,也叫佛法。佛法、世法在哪里分?在觉、迷上分。所以佛教我们,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的态度是自在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如果攀缘就是世法,随缘是佛法。换句话说,让我们一切不自在是世法,得大自在是佛法。

- 要想得到大自在,要想真正做到随缘,十恶一定要舍掉,离开贪瞋痴慢就自在了。内无烦恼,外面境界就没有办法诱惑你。外境还能够诱惑你,是因为你的烦恼没有断。它诱惑你什么?诱惑你烦恼,让你的烦恼起现行。所以,我们内里面把烦恼断了,无私无我,无有贪瞋痴慢,外面的境界再多、再巧,也无动于心,这样才能得自在,这样才能随缘。随缘一定是自在的,随缘会带来烦恼,那就错了,这个事情我们就不能随,随缘里头决定没有烦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