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察言观色,洞悉身体的天象
(2009-02-04 07:58:36)
标签:
求医不如求己经络健康保健中医养生妙法莲花感悟人生美食 |
5.察言观色,洞悉身体的天象
一旦了解了人体内部和外部的对应关系,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察言观色,当一回自己的医生。
现 在,我们知道了病因只是外气、内气,细菌也不过是暂时寄居于人体的“流浪汉”,而且,还知道每个人都有强大的自愈潜能可以利用,似乎身体的康复将从此变得 轻松愉快和容易,令人欢欣鼓舞。但现实总是略显残酷,因为如何寻找、挖掘自身的潜能,是需要花些心思和精力来慢慢实现的,并不像使用摆在厨房的刀具那样方 便,可以随时拿来切割美食。
但我们一定要马上迈出第一步,因为这就是您难得的机会。知道了方法而不实施,有了感觉而不身体力行,一切就会错过,我们曾经让身体错过了太多的大好时机。这次我们既然找对了方向,就需要多些耐心,并一以贯之。
那 么如何挖掘身体的潜能,如何调动身体的自愈机制呢?好,我们就先迈第一步:倾听身体的语言。身体会发出声音吗?当然会,而且是随时随地在与您说话。比如, 现在屋子里很冷,身体就会打个冷战或打个喷嚏,这个冷颤或喷嚏就是身体的语言,告诉您要加件衣服了。如果您听它的话,赶快披上一件衣服或打开暖气,自然也 就平安无事了;但如果您置之不理,忽视身体的语言,那您第二天可能就要患上感冒或引发鼻炎。
《黄帝内经》中说:“诸病于内,必形于外。”是说如果人体的内部脏腑有病,必然会在外部表现出来。古人将这些人体的语言总结下来,替我们进行了细致的翻译,让我们可以一目了然。
古人说,肾开窍于耳,肾主骨;肝开窍于目,肝主筋;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脾开窍于唇,脾主肉;舌为心之苗,心主血脉。
所以耳鸣了,或者容易骨折,就要想到是不是肾虚了;眼花了,或者总爱抽筋,就要考虑是不是肝弱了;鼻子不通,皮肤总起痘疹,通常与肺有关;嘴唇肿痛,体瘦无肉,多是脾经淤阻;而舌头的形态,可显出心脏和心脑血管的问题,如舌尖赤红为心火太旺,舌头歪向一侧是脑中风的先兆。
我 有个朋友的儿子,常年下嘴唇红肿破裂,1.8米的个头,却只有50公斤,他吃得不少,可就是无法再胖一点儿,女孩子都嫌他太瘦,他很苦恼。但人在外地,我 也无法当面诊断。然而通过以上的症状,我们就可以分析一下。刚才说过脾开窍于唇,脾主肉,所以我断定他的问题是脾经堵塞造成的。我让他每天喝两碗山药薏米 粥,然后按摩小腿脾经上的穴位,尤其要多按脚上的公孙穴。1个月后,他父亲打来电话,说儿子长了3公斤,全家人都高兴极了。
一旦了解人体内部和外部的对应关系,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察言观色,当一回自己的医生。
祖 国的传统医学在阐发人体语言方面留下了太多的宝贵经验。比如,您的腰部最近总是酸痛,通过一句“肾为腰之府”,便可以发现是肾的问题;您的指甲变得又薄又 脆,通过“爪为筋之余”“肝主筋”,便可以考虑是不是肝脏虚弱了;通过“发为血之余气”,便可以知道头发脱落、须发早白与心血不足有关。
有人夜里1点到3点总是醒来,睡不着了,我便让他们睡前按摩肝经的太冲穴以祛肝火。因为1点到3点是丑时,是肝经所主。有的人总是晚上7点到9点胸部不舒服,或肚子痛,这往往是心血管的问题,因为晚上7点到9点是戌时,为心包经所主。
每个时辰都有它所主的经脉,古人为我们提供了多么丰富而便捷的诊断工具呀!这么好的东西,又有几个人当做宝贝呢?
如果暂时听不懂身体发出的声音,那也没有关系,我们仍然可以静下心来慢慢在等待中体会。毕竟那是我们曾经拥有的本能,只是被我们丢弃和遗忘了,现在我们就把它找回来。
有祖先留下的无限智慧,有上天赐予的生命潜能,加上我们的信心和勇气,我们将重新找回本能,找回健康的真我。
6.宁可改变人生观念,不给细菌可乘之机
其 实,细菌通常只是疾病的结果,而不是疾病的原因(传染病另当别论)。真正的原因,是我们为细菌创造了生存的环境,细菌才得以侵入,就像自己忘记了锁门,小 偷就会溜进去一样。其实,只要您锁好结实的防盗门,小偷是不会光顾您家的。若是某天来了强盗(如各种烈性传染病),非要破门而入,您也不用怕,只要学会及 时地躲避,别与他们硬拼,他们也伤害不了您。
人是生活在观念当中的,头脑中有什么样的固有观念,就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而日常生活中的举手投足、待人接物、立场观点,都会基于这种观念而发展与强化,但如果您的固有观念与大自然的气息相悖,那么您的整个人生都将是逆风行船,步履维艰,费力而无功的。
那 我们如何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呢?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您没有一个明确的生活目标,那么您将随时都会被突然出现的问题所困扰,总是疲于应 对,总是被动招架,这样的人生必然会拆东补西,这样的身体肯定要修残补漏,这样的人生毫无疑问是被人驱使的人生,没有丁点儿的主动权。
我上学时的一位老师总说一句话:“你不能管理自己,那就会被人管理。”同样道理,您不能管理好身体上的疾病,那反过来一定会被疾病管理。
对于疾病的态度也是一样,如何看待疾病,是我们能否真正消除疾病的关键。人人都不喜欢疾病,大家都在说:“有什么别有病。”碰到生病的人,我们便会鼓励他说:“您一定要战胜疾病。”于是,“战胜疾病”成了大众共有的观念。
既然受观念的驱使,那么,只要有能够战胜疾病的方法和武器,我们就会勇敢地去应用它,义无反顾地去与疾病拼搏,即使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因为我们认为这是唯一的选择。
但疾病真是我们的敌人吗?我们真的能够战胜疾病吗?
如 果疾病是由病菌引起的,那么我们想办法杀死病菌就可以了。可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有细菌出没,好像是杀不光的,但我们却一直认为,杀不光细菌是因为我们所 用的武器威力还不够,也就是抗菌素的毒性还太小,还要加大它的毒性才行。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细菌也在成长,它增强了装备,越来越不怕所谓的抗菌素了。
其 实,细菌通常只是疾病的结果,而不是疾病的原因(传染病另当别论)。真正的原因,是我们为细菌创造了生存的环境,细菌才得以侵入,就像自己忘记了锁门,小 偷就会溜进去一样。其实,只要您锁好结实的防盗门,小偷是不会光顾您家的。若是某天来了强盗(如各种烈性传染病),非要破门而入,您也不用怕,只要学会及 时地躲避,别与他们硬拼,他们伤害不了您。
《黄帝内经》中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是告诉我们要善于躲避,而不是与它斗争,因为斗争 是永远没有结局的。您在电脑上打游戏,目的是为了闯关,可每一关都有无数的坏蛋在纠缠您,如果您停下来,和它们打斗而不抓紧前进的话,它们会杀了一批又来 一批,您一天也别想通关,但如果您忽略它们,避开它们,快速地向前走,那么您通关的目的就会很容易达到。所以您要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最终目的,而不要把精 力耗费在半路上。
有些病症和细菌更是一点关系也没有,西医叫做无菌性炎症或者自身免疫病。是自家人在“窝里斗”,免疫细胞把正常细胞当做了敌人,在自相残杀。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疯狂的局面呢?是人的情绪造成的。
一种不良情绪就会对应一种症状。生气了,就会两肋胀痛;恐惧了,就会眼睛酸涩;性格刚强常会膝盖受损;忧虑悲伤最易哮喘咳嗽。此外,还有头痛、胃溃疡、类风湿、红斑狼疮、牛皮癣,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情绪根源。
难 道您要把这种本来需要放松心情就可以慢慢化解的情绪当做敌人来奋力拼杀吗?您的进攻越多,自身伤害就越大。因为您把墙上的影子当做了敌人,然后挥拳猛击, 您打影子的时候,因为身体挡住了光源,所以影子似乎暂时被您打倒,但是当您直起身来想歇歇,影子却又在那里晃来晃去,您再去打,永无宁日。
重新认识疾病,您会发现,其实本来没有什么敌人,如果您要和它斗争,它就会变成敌人,与您决战到底。我们还是别把眼光总盯在它们身上吧,轻轻松松地过我们的快乐日子。
7.别担心疾病在好转时出现的“坏现象”
http://book.sina.com.cn 2008年11月20日14:59 新浪读书
古 人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实际上,一张一弛岂止是文武之道,更是养生之道。人就该像一个弹簧一样,不用时松软无力,应用时强劲勃发。观察一根破损的 弹簧可以发现,让它松也松不了,让它紧也紧不了,处于半松半紧状态,这就是病态,就像有首歌所唱的那样:“攥不紧的拳头,松不开的手。”
有人说敲打完胆经后,整天喷嚏不止,不敢再敲了;有人说按摩太冲穴,整天都想睡觉,害怕是揉坏了;还有人说推腹后腹泻、金鸡独立后腰痛、拔罐处皮肤奇痒、敲带脉后整日打嗝……各种症状不一而足,令众人恐惧害怕,犹疑不决,不知是不是还要坚持下去。
其 实,这些症状都是身体在自我调节过程中的正常表现,不必担心,通常一两天不适症状就会消失。不过有些时候也需要稍微帮助一下身体,因为身体的原有机制突然 被我们实施的健身方法激活,它还不太适应,就像一个常年躺在床上的患者突然下地行走,往往会脚步无力,步履蹒跚,需要旁边的人扶一把。
但有 一点大家要充分认识到:身体的自我调节合理而完美,它会选择最符合您现在身体情况的步骤来进行,而且总是选择捷径。比如,当您按摩了几天“消气穴”——太 冲穴,疏散了胸中的郁结,缓和了心理的紧张,全身一下子松弛下来,自然是想好好睡睡觉,以养足长期亏欠的气血,最好您就索性请两天假,足足地睡上一觉。
“推腹法”的目的是清除腹内“三浊”(浊气、浊水、宿便),所以推腹后,腹内血流增多,冲击力加强,以腹泻的形式将“三浊”全部排出,您高兴还来不及,何必忧虑呢?
有 的朋友拔完罐后,拔罐的部位会奇痒难忍,这是新鲜气血流注此处的极好现象。此时,只要您用刮痧板刮一下痒的地方,会轻易出来很多黑紫痧,浑身顿时舒畅,痒 是刮痧的最好时机。金鸡独立可调节全身的平衡,自然也可对侧弯受损的脊椎进行良性调节,但受损部位会有一些淤血堆积,一时难以被新鲜的气血冲开,冲击的过 程就会在病灶点产生疼痛,一旦将淤血冲开,疼痛会马上消失。此时,您也可以在痛点处刮刮痧,帮助身体完成修复的过程。
有些朋友日常行事较为谨慎,对于身体突然出现的各种症状会感到恐惧和忧虑。那您还是先停一停,观察一下,等身体平和了再重新开始。记住,不要带着心理负担去按摩穴位和锻炼身体,那样身心不相协调,不会有好的效果。
其实,不论是按摩穴位还是形体锻炼,都只是在有意无意地做一件事,那就是让您的心能够静下来。静下来的标志是什么呢?就是精神集中。
人体有两个最舒服的状态:一个是高度紧张,一个是完全放松。这都是人体的健康状态。也就是说,我们要在该紧张的时候紧张,该放松的时候放松。
古 人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实际上,一张一弛岂止是文武之道,更是养生之道。人就该像一个弹簧一样,不用时松软无力,应用时强劲勃发。观察一根破损的 弹簧可以发现,让它松也松不了,让它紧也紧不了,处于半松半紧状态,这就是病态,就像有首歌所唱的那样:“攥不紧的拳头,松不开的手。”
大 家可以选择让肌体紧张的健身法,也可以选择令身心放松的调节术,目的都是为了激发人体完美的自愈潜能。然后您就可以静下心来当个旁观者,看看身体怎么工 作,都会出现哪些症状,想想这些症状的含义是什么。总之,您要相信自己,相信大自然的能力,因为心灵最懂得怎样修复您混乱的身心。
8.回春之术:“嗅玫瑰”“抓蝴蝶”“擦玻璃”
http://book.sina.com.cn 2008年11月20日14:59 新浪读书
当 心爱的人送给您一枝含着微笑、带着露珠的新鲜玫瑰,您会情不自禁地把它放在鼻子下面,闭上眼睛,慢慢地摇着头,深深地闻上一闻。这令人陶醉的一嗅,似乎能 给您的身体带来无尽的喜悦和满足,似乎在瞬间便吸入了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这么轻松的一嗅,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魔力?因为,您无意之中使用了一种最养人的呼 吸方法——腹式呼吸法。
心理调节方法的核心就是缓和内心的紧张和压力。现在,让我们暂时躺在一张舒适的床上,闭上眼睛,先来体会一下“放松”的感觉。
“ 放”是将一切思虑统统放下,让“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人之常情归于淡然,心如止水;“松”就是让四肢关节、生理感觉完全松弛下来,毫不用力, 或者说无法用力,肌肉骨骼似乎已经不受自己支配。然后细细地感受一下身体自然出现的反应,处于一种静静地观察之中,一会儿知觉在皮肤上游走,一会儿思想在 呼吸间起伏,一会儿肚腹里自然涌动出几声肠鸣,一会儿头脑中无意间闪现着几个情景……各种状态,不一而足。
这时,您只是个旁观者,对自体发出的任何信号不做应答,不加评判,放弃思考,只是默默地观望。这就是放松的全过程,您学会了吗?
有人说:“我心乱如麻,焦虑不安,瞬间也无法平静下来。您说的放松,我根本就做不到,有没有更为简单的放松入门之法?”您大可放心,这个世界就是不缺方法,而且无处不有,下面随便说个“嗅玫瑰法”,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练习。
当 心爱的人送给您一枝含着微笑、带着露珠的新鲜玫瑰,您会情不自禁地把它放在鼻子下面,闭上眼睛,慢慢地摇着头,深深地闻上一闻。这令人陶醉的一嗅,似乎能 给您的身体带来无尽的喜悦和满足,似乎在瞬间便吸入了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这么轻松的一嗅,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魔力?因为,您无意之中使用了一种最养人的呼 吸方法——腹式呼吸法。
腹式呼吸法的要领,就是用肚子来呼吸。吸气时鼓肚子,肚子此时就变成了一个正在被吹起的气球,当气球被慢慢越吹越 大,肚子已经鼓到最大限度了;稍停片刻,马上放气,放气可像叹气一般,瞬间从口中一叹而出。注意,您在整个呼吸过程当中,胸部不要用力,观察胸部不要起 伏,否则就成了我们平常的呼吸法——胸式呼吸法。
胸式呼吸一次吸收的氧气仅仅是腹式呼吸的1/3。这样1年下来,平常人要少吸入多少氧气呀!大家都知道,氧气是制造新鲜血液的原料,所以要想健康,就要多做腹式呼吸。而且腹式呼吸最容易使人的心情平静下来,让人轻易地体会到放松的感觉。
有人说:“我这人好动不好静,您那种浪漫的感觉我体会不了,一做腹式呼吸我就着急,反而觉得憋闷,我想来点运动放松的方法,有没有呢?”当然有了,大自然是不会有半点匮乏的,要什么就会有什么。下面就再介绍给您一个有趣的放松之法——抓蝴蝶法。
还记得儿时在绿草地、花丛中奔跑嬉戏时的情景吗?抓蝴蝶似乎成了所有孩子的游戏,现在想起来仍是历历在目,就像昨天发生的事情。我们要想让自己年轻,充满活力,那就多些儿时的情怀,多做些孩子们的游戏吧。
现 在想象您的眼前有许多蝴蝶在飞,飞上飞下,忽左忽右,您的头跟着蝴蝶的飞行轨迹左右摇摆,您的眼睛也随着它们上下转动,跟踪追赶。然后看准目标,伸出双 手,快速出击,左抓一只,右抓一只,上抓一只,下抓一只,五彩蝴蝶被您随抓随放,随放随抓,好不有趣。这就是运动中的放松法。
您可以自己随意再创造出许多放松之法,就像街舞中模仿的“擦玻璃”“太空步”,都是将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放置于虚拟的想象之中。
放松是养生健身的法宝,是留住青春的灵丹。这里面的关键是要学会“意象”。《太极拳经》中有五个字“用意不用力”,揭示了放松的全部心法。
求医不如求己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