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宗三祖僧璨大师信心铭讲记 1

(2007-04-12 08:03:47)
  僧璨大师信心铭讲记(第一卷)

  净空法师讲述

  它这个页数是一七五页,僧璨大师信心铭略解。诸位看到的这份讲义是天台宗近代的一位祖师倓虚大师倓虚大师全集选里面出来的,那么这篇文章它的原文就叫做信心铭,就是三个字。作者就是僧璨大师,这是著作的人,这一篇东西是禅宗里面很重要的文献,换一句话说也是中国禅宗修学指导的原则,虽然是在禅宗指导原则,实际上在大乘佛法的修学,无论是那一宗那一派或者是我们常讲的八万四千法门,门门要想成就,都不能够违背这个原则,所以这篇文章变成佛门里面非常重要的文献之一。

  僧璨大师是我们中国禅宗第三代的祖师,禅宗自从达摩到中国来之后,这是他传过来的。达摩在印度是从释迦牟尼佛传给大迦叶尊者,大迦叶算是第一代,第二代阿难尊者,这样代代相传,传到达摩是第二十八代,在那边算是二十八祖,到中国来算是初祖,达摩传给慧可,慧可在中国是二祖,是中国人,慧可就传给僧璨,所以僧璨是第三祖,僧璨再传给道信,道信再传给弘忍,弘忍传给惠能,那么也就是第六祖。达摩祖师传法记里说:‘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就是预言这一桩事情,他从印度把禅宗传到中国来,传到第五代,在中国的五代就是惠能大师。

  禅宗确实有最辉煌的表现,这种辉煌的成就,在过去印度也没有的,一直到六祖的时候才有那么大的成就。禅宗以可说是中国佛学的特色,你看中国的寺庙,不管它有没有修禅,它都要用一个禅寺。那么由此可知,禅的影响太大了太大。达摩祖师到中国来,所提倡的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那么慧可大师没有留文字,僧璨他就开始了,他就做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本文只有五百八十个字,而且是用这个在我们中国文章体材里面用‘铭’这个题材,句法很整齐,四个字一句,有有一点像偈颂一样,四句一首,那么我们要问,他是不是违背了祖师的宗旨呢?不立文字,他立了这些文字,实际上,我们今天展开大藏经来看,文字最多的就是禅宗,在续藏里面,禅宗要占二分之一以上,都是禅宗祖师的语录,比那一宗的文字都多,那么他们这些文字,大主意,就是显示直指人心的途径。换一句话说,用意不在文字,藉文字来指点我们开悟,换一句话说,文字乃是工具不是目的,不立文字,不是把文字当作目的。这一点我们要认识清楚!

  那么有一些人观念上错误,他是以世间这个观念。我们这个世间,在中国古人所提倡的三不朽,立功、立德、立言。立言就是文字,就是建立文字著书立说,流传于后世,这是不朽的事业。禅宗里面这不立文字,就是否定这方面,怕你着了文字障,文字就是障碍,你成天动脑筋就去著书立说,以为自己可以扬名于后世了,这观念错误,这是世间法,四相具足,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但这执着一生,还执着千年万世,大家都不要把我忘掉,你看这个执着多深,这个是障道的因缘,有这么一个执着决定不能够明心见性,不能够断除烦恼,所以学佛要破执着。凡是帮助执着的那些障碍,全部要清除,意思在这个地方。

  佛门里面所有的文字,不是表扬自己的,这点要晓得,不是表扬自己的。如果有表扬自己的念头,那就错了,落在四谛里面了。特别是禅宗,他的主要的目标就是希望帮助以后的学人,真正发大心学佛的人,具足正信,破除邪知邪见,所以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信心铭。在这个时候,禅宗印心还是用楞伽,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之后,传授宗旨是以楞伽印心,以后换成金刚经是五祖开始换的。那么换句话说,僧璨、道信都是用的楞伽经,到五祖弘忍就不用楞伽,而用金刚经。

  金刚经的宗旨,可以说是‘信心清净能生实相’,你看江味农居士着这个的金刚经讲义,就是用这一句做这‘五重玄义’的明宗,宗旨就是用这八个字,用这两句经文。佛法修学最注重的就是信心,我们展开华严经看,清凉大师把这部经分做四大部份,也就是四大科,科题就是用的信、解、行、证。

  佛在华严经里面跟我们说明:‘信为道源功德母。’龙树菩萨造大智度论,也引用华严经这句经文来强调这信心的重要。信心要不能够建立,你在佛法的修学就不会有成就,不但在修学上没有成就,就是在理解上也会有偏差,往往把这意思错解了,那么由此可知,信心乃是入德之门。佛门里面讲经说法像我们现在这种情形,讲经说法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家建立信心,那么讲经目的就达到了。如果说天天在听经,说经意思懂不懂?懂!你有没有信心?没有信心,虽然是讲啊!目标没有达到。佛门里面寺院法师也就是讲佛法的教学它有三个目标,刚才说的弘法,是为大众建立信心,这是第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是修道。第三个目标是传道,我们一般人讲传法。那是第三个目标,那这个修道就要行解相应了。那看在信、解、行、证,四大科题之中,弘道目的是第一个,是信;修道当中二个是解与行;传道这是讲的是证,不证果无法传道,你譬如说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也是煞费苦心,只遇到了一个人,慧可大师他证道了,证道之后,才能把祖师的位子传给他,名为禅宗第二代祖师。慧可大师在一生弘扬佛法当中,也只遇到僧璨法师这么一个人,他开悟了。那么这个是把这个法传给他,这个是很不容易的,必须是真正开悟,明心见性,在净土宗里讲的得‘理一心不乱’有资格接受祖师的传法。

  禅宗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见性在圆教初住地位,就是初住地位,在别教里面讲是初地菩萨地位,华严圆觉里面所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是在其中,这一点我们要认识清楚。那么信什么?正如同我们在华严圆觉里面常常看到的,要信自己的广大心,不是叫你信释迦牟尼佛、信阿弥陀佛,那个没有用处的,他是他,你是你,他不是你,你不是他,你成就不了的,要相信自己,自己的真心,与十方如来平等,平等无二无别,要相信这个,相信自己的智慧德能与一切诸佛没有两样。法里面所讲的信、解、行、证,是叫你信这个啊!

  确实这信心不容易建立,你相信这个心外之佛,相信释迦牟尼佛、相信阿弥陀佛,这容易哇!到处都可以看得见、都可以找得到。找一个相信自己的人,你去找找看,你到那里去找去,我们自己有没有相信自己呢?六祖一开悟的时候那个五句话:就是充分的相信自己,‘何其自性本来清净’,何其拿现在话是还没有想到自己自性清净心是这么清净,这相信自己了。五祖一听到他说这些话,知道他信心清净,这才把衣钵传给他,那么由此可知,学佛必须是从自信入门,没自信的人永远在佛门之外,他修学的再好还是门外汉,那怕他把三藏经典都能够背诵,说得天花乱坠,还是在门外,那么这就说明了信心的重要,一入信位就决定不退转,这是圆顿根性的菩萨,通常我们说菩萨在十信位是不稳定的,进进退退,十信位,到住地以上就不退转了,那么如果我们以净土念佛来说,证到了理一心不退转,那就像经上讲的圆证三不退。

  事一心之前,还是有退转,进进退退,所以这个经上你看祖师著书里头也常说‘得一心’,有人得一天一心,有人得七天一心,那都是事一心,得了之后它会失掉,进进退退,虽然失掉,他得过一次,这一次的有很大的功德,它会起作用。我们也不能够轻视了这短暂的一心,短暂的一心会有很大的作用,那么得了之后就不退转,能保持着是理一心不乱,可是那个圆顿根性的人,不要说得事一心,得了功夫成片他都不退转,这种人了不起,值得赞叹。他为什么不退转呢?因为他勇猛精进,所以他就不退了。这个一般会转的人,他都不肯精进他才会退。如果是精进的人他是有进无退,禅宗,特别是达摩祖师所传的这个支派,这一派他们接引的对象,正如六祖所说的是上上根人。上上根呢,可以说都是勇猛精进而不退转,所以这样的人唯恐信心不能建立。信心建立之后,决定没有退转的道理,所以他们能够一生成就;不像小乘须陀洹,证到须阿洹再来想证到阿罗汉,这天上人间七次往来,这多麻烦,人间寿命短,天上寿命长,你要想想看,这七番生死那要多少时间?不容易。..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