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佛教》45 - 佛法修学五大科目 (四)六度 禅定和般若 2

(2006-11-09 09:53:17)

...为什么禅定这么重要?为什么一定教我们外要离相,内要不动心?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什么叫有为法呢?如果诸位念过唯识就很好懂。在百法明门里,佛将一切法,即万事万法归纳为一百大类。这一百类,八个是心法,五十一个心所法(心理作用),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十一个色法(物质),统统是有为法。不但所有一切物质是梦幻泡影,我们起心动念、打妄想也是梦幻泡影。佛真正明了这些事实真相,叫我们对这些境界不要起心动念,我们的真心就恢复。对宇宙之间一切事物的看法,就跟如来一模一样。那时候的知见,就是佛知、佛见,正知、正见,这就是般若波罗蜜,就是般若智慧。所以般若智慧是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应用在前五度上。这就是我们要学菩萨行(就是菩萨的生活):对于一切法明了、通达,且于一切法不执着,尽心尽力去帮助别人。为什么帮助别人呢?这是源于诸佛菩萨的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因为只有佛菩萨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跟自己是同一个体;既是同体,帮助还要谈什么条件呢!就如我们这个身体右手养了,左手来抓一抓,还要谈条件吗?不需要了!为什么呢?同一体嘛。今天我们迷失了自性,不知一切众生跟我们是同一体,同一个真如本性。所以在这里分自分他、迷惑颠倒、起惑造业、自作自受、苦不堪言!佛教给我们破迷开悟,把这些迷惑颠倒统统打破,才能看到事实真相--帮助一切众生就是帮助自己。这个慈悲心、爱心是从无缘慈,同体悲发出来的,不谈任何条件的。

 

总而言之,一切作为都有方法,都有程式,这就是持戒。有耐心、有毅力,这是忍辱。能够专精不懈,这是精进。心地有主宰,不会被外境所动,这是禅定。一切事物没有一样不透彻、不明了,这是般若,佛教我们这六条要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做到就是道道地地的菩萨行。绝对不是说,受了菩萨戒,就当了菩萨(迷惑颠倒的菩萨)。若不懂六度,不能把这六条应用在日常生活里面,受了菩萨戒也是泥菩萨啦!...
 

恭读并转摘自净空法师主讲 《认识佛教 - 幸福美满的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