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禅定和般若
第五‘禅定’。禅定包括世间与出世间的禅定。世间禅定是讲四禅八定;能够修成,将来就能够生色界天、无色界天。这是高级的天界,须要禅定才能得到。出世间禅定,有大乘、小乘之分。诸佛如来所修的,我们称为出世间上上禅定。整个佛法修学的枢纽在‘定’。并不是禅宗才修禅定,其他的宗派就不修禅定。以念佛而言,念佛目的在那里呢?在得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教下修止观,止观也是禅定。密教里面修三密相应,相应就是禅定。由此可知,每一个宗派、法门,所用的名词虽然不一样,其实都是在修定。所以六波罗蜜里,‘禅定’统统都包括了。连我们日常生活中,那小小定也含摄在其中。这小小定是什么呢?就是心中有主宰。大而言之,这一生当中,自己有一个方向、有一个目标,这个方向、目标绝对不会被环境左右、动摇,这就是‘定’。如科学家,从事研究一样东西,他不被别的事物影响,他就会成功;他就得佛家讲的‘三昧’--科技的三昧。念佛人一心不乱,他就得念佛三昧,像刚才讲谛闲老法师那个徒弟,他真的就得到一心不乱。因此,忍辱是个基础,能忍就有耐心,有耐心才能精进,精进才能得定,而‘定’是修行的枢纽。‘禅定’,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给我们下了一个定义,明了这个定义,才知道修禅定并不只是打坐而已。‘打坐’是修禅定的无量方法之一,除打坐之外,还有无量的方法,都在修禅定。六祖大师是由金刚经开悟的,所以他所讲的,都是依据金刚经佛所说的原理、原则。他的解释:‘禅’是外不着相(不执着一切境界相是禅);‘定’是内不动心。金刚经上有两句释迦牟尼佛教须菩提尊者,要用什么态度去弘法利生的名言。那就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禅’,即是不着相!内里头不要动心,不要起心动念,就是‘定’。在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去参访修禅定的鬻香长者,是到那里去找他呢?这位长者不在家里打坐,也不在道场修定。他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跑到市场去了。这是佛经上讲的‘市廛’。市廛就是最热闹的市场,像美国大的MALL。长者在那里面逛,那是为什么?修禅定啊。他在那里修什么?修‘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你看他在逛MALL,实际上他是修禅定,他不像人家盘腿面壁。所以我们遇到高级的禅者,我们都会瞧不起他。那个地方热闹他就往那儿去,殊不知,他在那里修养高级禅定。我们只佩服那些能盘腿面壁几个钟头或几天的禅者。一看!就说:‘这个人的功夫了不起。’不晓得人家逛MALL的功夫,不知道他的定功高人多少倍。要知道高级的禅定,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
恭读并转摘自净空法师主讲 《认识佛教 - 幸福美满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