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云,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这是世尊在经文里面告诉我们的。前面曾经说过,本经字字句句都具足三种真实。因此这些话,我们要格外的珍重它。“值”是遇到,遇到这部经典,能读、能解,能够依教修行,无论是现前将来的果报,也就是我们讲的好处、利益,都是随意所愿。正是平常所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随意所愿,就是有求必应。但是在此地,我们要特别明了,不要一味去求人天福报。现在学佛的人,实在说,大多数都是求人天福报。升官、发财、长寿,都求这些,而把往生不退成佛疏忽掉了,这个真叫可惜。末后这句话,就提醒我们,要“得度”。什么叫得度呢?要超越轮回,往生净土,这才叫得度。“皆可得度”,那就是人人都有分。只要遇到这部经典的人,刚才讲了,你能读,能解,能信,能依教奉行,没有一个不得度的。这正是前面所讲的,“三根普被,凡圣齐收”,这是经典上给我们作证明了。
[末法众生,福薄障深。] 我想这一桩事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很深刻的体验。我们生在这个时代,确实是福薄。从什么地方看呢?纵然你富有,纵然你在社会上有很高的权位,你的生活是身心都不安稳,都不快乐,这就是没有福报,这就是福薄之相。本身的烦恼,生活的环境,都不利于修道,那就是障深。在这个环境之下,唯此一门。换句话说,只有这条路才能走的通。除这条路之外,其他的都很难走通。
[但信愿持名,便能功超累劫,] 这句话怎么说呢?修学其他法门,前面说过,需要经历三大阿僧祗劫。这个法门,一生当中就成就了,超越了三大阿僧祗劫,[往生极乐,径登不退。]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若无如是微妙法门,凡夫何能度此生死业海,而登彼岸。]这个彼岸,就是了生死出三界。说明没有这个法门,凡夫是决定做不到。
[元晓师云,]元晓师,这是唐朝时候高丽的一位法师。好像现在也有电影电视,在演这个元晓大师。[四十八愿,先为凡夫,兼为三乘圣人。可见净土之妙,首为凡夫得度也。]这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这个法门就是帮助我们凡夫,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所以我们必须要建立坚定的信心,清净的大愿。清净大愿,决定不夹杂,唯求往生。除往生之外,什么都不求。世法佛法都不求,只求往生,这就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