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识佛教》33 - 佛法修学五大科目 (二) 六和敬 3

(2006-10-05 08:29:35)

......我们修净土,净土宗所依的经典是最少的。古时候只有三经一论,现在则是五经一论。这五经是清朝咸丰年间,魏源居士将华严经最后的一卷--普贤行愿品--列在三经之后,成为四经。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将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列入四经之后,成为五经。我们以这个为例子,我们这些人喜欢无量寿经,那些人,喜欢阿弥陀经。你想想这两种人能不能合在一起呢?合在一起就不能和合。这个要念无量寿经,那个偏偏要念阿弥陀经,这就必要建两个道场。净土宗同一个宗,为什么要分那么多道场?哦!原来如此。再说同依一部经,譬如我们同依阿弥陀经,有人依照莲池大师的疏钞修学,有人依照蕅益大师的要解,这两种人所依据的解释又不一样。如此,同样依阿弥陀经修行的,还得要分两个道场,这才是真实的见和同解的道场。这些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共修,才能够成就。即使我们同样依一部经,同样依一家注解,而念诵的方法不一样;有人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得很慢。有人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得很快、很急,这两种人要在一起共修也有困难。这才晓得从前佛家道场之庄严,使人进入山门,肃然起敬。道场里同学道友,只有一个看法、一个想法,修行依照一个法门,一点都不乱。这才警觉现代人学佛为什么不能成就!现代的道场,今天请甲法师讲这个法门,明天请乙法师讲那个法门,就是一个道场里面,一起共修无量法门,他怎么会不磨擦呢?怎么会不冲突呢?此事太难,佛都办不到,何况凡夫!可见见和同解是道场基础的基础,大众才能真得到共修之大利。

 

一个团体,大众的想法、看法是一致的,兴趣、目标相同,这就能和合了,就能组成一个僧团。如果有不相同的,宁可另外再成立一个僧团,不要在一起共修。一起共修,彼此一定有妨碍,彼此都不能成就。所以佛开无量无边的法门,用意就是要使各种见解、不同思想、不同兴趣的众生,人人都能够成就。这是佛法的伟大、周到,这就是所谓的殊途同归,法门平等。佛绝不勉强人,叫他要修某一法门。你看观经,韦提希夫人感到这个世界太苦了,想生佛国。佛没有介绍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是把无量无边诸佛刹土,统统展现在她面前,让她自己选择(自己选择才适合自己的兴趣啊)。我们凡夫往往勉强人,我学这个法门好。嘿!你也来学吧!一定要拉他(他未必对这个法门有兴趣)。进来了之后,想法、看法、意见多多,都不一致,团体往往因此受到伤害,这是学佛人应当警觉的。最好把大乘佛法普遍介绍,你欢喜那个法门就学那个法门。我们这里是净土宗,喜欢念佛就到我们这里来,看看合不合适。喜欢参禅的,那位法师是修禅宗法门。喜欢学密的,某上师传密教法门。统统都好,没有一样不好。不一定统统拉到自己这里来。法门平等,皆是佛陀大慈大悲屈应机宜而建立,应相互尊重礼赞,这才是见和同解。......
 

恭读并转摘自净空法师主讲 《认识佛教 - 幸福美满的教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