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见和同解’,就是建立共识。在一个团体里,我们对于修学的理论和方法,一定要有共同的见解,这是大众共修的基础。佛陀在世,确实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因此,为许多不同见解的人,开了无量无边的法门。佛教宗派法门之多,就是因为这个缘故而建立的。大众聚在一起,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社会。社会要能够真正得到安定,首先要求人人能够和谐相处。唯有‘和’才能够把我们的见解、思想,乃至于生活方式,逐渐拉近,才不会距离太远,这就是所谓的‘平等’。‘和’之后才有‘平’,‘平’之后大家心地就‘安定’了,‘安’之后才有‘乐’啊。我们要想得到快乐,心要安、身要安,身心平安,‘和’是最初的一个基础。佛法重视‘和敬’,世间法也重视‘和’。孔夫子教导我们,就把这一个字列为最重要的一个科目。你看!论语里说:‘礼之用,和为贵。’我在前几年,到北京参观清朝的故宫,故宫里有三座主要的建筑,我们中国人称它为‘金銮殿’。实际上,它的匾额不是写金銮殿,而是写著「太和殿’,太和殿后面叫‘中和殿’,中和殿后面叫‘保和殿’。诸位想想它的命名,三座大殿都用‘和’命名,由此可以看出清朝的帝王,用什么来统治天下、统治国家呢?用‘和’啊。传至末代家族不和、朝野不和,不和就亡国了。如果他继续维持太和、中和、保和的精神,恐怕到今天还是大清帝国,中国人也不会受这么多的苦难了!。所以‘和’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大家在一块聚会,一定要注意这一个字。
世尊为我们说了许许多多的经典,无量的法门,并不是叫我们统统都要修学的,是因为要适合各种不同的根性,也就是要适合各种不同见解和需要的大众们,因此,后来演变成许多宗派,支派就更多。佛法传来中国,一共建立十个宗派,就是因为大家喜爱不相同。喜欢华严经的人建立一个道场,专修华严。喜欢法华经的,再建一个道场,专修法华。由此我们明了,古代的寺院、丛林,实际上就是现在所说的专科大学。这是大家喜爱、见解、思想都一致的。绝不是一个道场里面,今天学这一样,明天学那一样,那是一样都不能成就的。所以佛法无论那个法门,成就与否都在‘专’。中国古时教学,教导童蒙念三字经,三字经上说:‘教之道(教学的道理),贵以专。’何况无上甚深的佛法,不专那里能成就呢?因此,集合志同道合的人,都修这一部经典,都修这个法门,所贵的就是‘专’,这个道场就是专宗修学的道场。这样彼此互相在一堂切磋琢磨,勉励精进,才会有成就。......
?/P>
恭读并转摘自净空法师主讲 《认识佛教 - 幸福美满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