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阿弥陀佛的净土莲花
阿弥陀佛的净土莲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782
  • 关注人气:2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四)

(2006-06-06 10:01:48)
‘不增不减’,乃对菩萨的开导。通常大乘法易于产生错误观念,道力增长,烦恼减少,断见思证四果罗汉,定慧增长,证得圆教初住,权教菩萨对于现象很认真执着。佛在此地告诉他们此现象亦非真实,所以说无智亦无得。智是修行功夫,大乘经说:圆满菩提,归无所得,说明不增不减。我们常说:菩提增长,烦恼减少,这话好懂,何以说不增不减?我们说增减是从相上说的,佛说不增不减是从性上说的。性是空相,烦恼性是空相,菩提性也是空相。从性上说,并无增减、垢净、生灭。从相上说,一切诸法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有增有减。

佛说:‘随流认得性’。这句话非常重要,性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真性中的真相确实如佛所说,在真性中无凡圣、修证、因果这些事项,显示般若之本体。禅家有一句话说的好:‘诸见脱落,独露真常。’就是这个境界。另外可以从一个比喻体会,真空实相如摩尼宝珠,当作本体,十二处十八界视为宝珠所现的光与色,因其能现许多不同光彩,所以为贵。宝珠之体是不变的。也不因色现而生,亦不因色不现而灭。其体如如不动,色相有生有灭,体无生灭。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意思完全相同。

本经一开始所说的照见五蕴皆空,不但无色,亦无受想行识,亦无十二处,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亦无十八界,十八界是眼界乃至意识界。这些都是法相,空是讲法性,法性上无此等虚妄相。六祖在开悟时说:‘何期自性本来清净’;又说:‘本来无一物’,说明自性本体,清净无为,诸佛与大菩萨所证的即是此事,凡夫之迷亦迷此事。蕴处界这些现象,迷了时候才有。为什么有迷?为什么迷了就有这些现象?此乃严肃问题。在楞严会上,富楼那尊者向世尊提出此一问题,世尊有很巧妙的答覆,诸位如欲知其详,请查阅楞严经第四卷经文。明了即开悟,否则仍在无明壳中。一定要自悟,如被别人说破,就把自己的悟门关闭了,以后很难开悟。所以真正善知识不会把问题说破,他会诱导你豁然大悟,此教学方法之善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