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平圣
天平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765
  • 关注人气:11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年旧事——75年前冀中军校这一天

(2022-12-25 07:42:25)
标签:

历史

情感

分类: 记事

75年前这一天,一个小生命诞生在华北大平原黑龙港流域一个普通庄里这个村庄在河北省深县与武强县交界地带。当年冀中军区军政干部学校就驻扎在这里。

冀中军区军政干部学校简称冀中军校,前身是冀中陆军中学、路西教导大队以及以教导大队为基础组建成的抗大二分校冀中总队,冀中总队由杨成武兼任队长,副总队长唐丕光、政委宫呈祥,政治部主任刘文华,1946年冀中总队又改为冀中军校,校长于权伸、政委赵国威、主任周志远。由于战争环境,冀中军校驻地不固定,经常转移。恰在此时,冀中军校转移到这里

当时,爸爸26周岁,在冀中军校做干部工作;妈妈21周岁,在冀中军校当学员、做出纳。他们是在冀中军校相识、相恋到结婚的。

爸爸是山西五台县兰芝山村人。爸爸小时,爷爷奶奶为摆脱贫困节衣缩食供他上学,他7年学有所成,15岁当了教书先生。1939年11月入党投身抗战,到五台一区、七区任助理员,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负伤被捕被日军押到抚顺作劳工,侥幸脱逃后跋涉千里在河北省永清县大沈庄子村遇八路军便衣归队,随之在冀中十分区参加了王庆坟东的突围战斗,为争取民族独立作出贡献,荣获“五一”奖章一枚,1944年10月到教导大队学习,之后留任抗大二分校冀中总队教育股干事、政治指导员。

妈妈是河北定县西张谦村人。姥爷姥姥打破重男轻女戒规让她上学。她成绩总是名列前茅。1942年3月她加入中国共产党。那时她还不满16周岁。日寇“五一大扫荡”后,妈妈与同志们坚持对敌斗争直到取得胜利。1945年抗战胜利前,妈妈不顾家人反对,步行40多里到安国县抗大二分校招生处报名参军。经她介绍入党的好友王梅瑞、梁银虎等在她影响下也前往报名。此后妈妈从安国到蠡县又到河间,转战在冀中大平原上。

经同志牵线搭桥,爸爸与妈妈在冀中军校相识并建立恋爱关系,后经组织批准,在河间县八里庄结为伉俪。婚后不久,军校转移到离定县老家不远处驻扎时,经组织批准,爸妈回家探亲。那时,爸爸骑一头高头大马,带妈妈到来到老家,乡亲们给予了热情接待。爸爸从一个穷山沟走出来,成家立业了,当时他的心情可想而知。

那时,华北大平原上解放区已连成了一片。那年,小生命降生的头天夜晚寒风习习,万赖俱寂月儿即将满圆,周边没有敌人惊扰,平平安安的夜晚。妈妈要临产了。妈妈由爸爸陪伴,从所住房东家一步步来到村南头一个带院子的民房里——这里是军校卫生队。妈妈在卫生队熬过一段时光,强忍不时的阵痛,终于在天蒙蒙亮时顺产。宝宝降生了!

一声啼哭声响彻村庄。雄鸡唱响东方由微亮渐红,一轮红日慢慢露头,升腾,喷薄而出,阳光照亮了村庄里的房屋、树木及周边地。

住在卫生队隔壁的房东家的老婆子听说生了,赶忙拿着一个磁碗跑到接生的那间屋子门口,满脸堆笑着向医生讨要胎血,说可用于治病。医生挡着门没让她进去。

消息迅速在军校机关和各队传开。战友纷纷前来向爸妈道贺。一位战友提着从村头小摊买来的热腾腾的油条赶到卫生队让妈妈趁热吃许多战友纷纷到卫生队看望妈妈,看看妈妈怀里的小宝宝,叮嘱妈妈一定要注意保重身体。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妈妈战友焦玉姨向晚辈很有风趣地谈起当时的情景,眉飞色舞,绘声绘色,就跟刚发生的事情似的。

妈妈战友大都是军校女学员,有的虽毕业留校工作亦亲如姐妹。她们朝夕相处,一起学习、工作,互谅互让,十分团结,并且个个心高气盛、朝气蓬勃,在军事与政治科目训练中或工作中处处争锋,有股巾帼不让须眉的劲头。

冀中军校是冀中军区培养军政干部的基地,其中三队、六队是女生队。在抗战胜利前夕军校还为抗大二分校时,曾奉命到离天津不远的霸县一带驻扎,集中学习城市政策,准备接收天津,只因局势变化没能进入天津市区。解放战争中,随着解放军节节胜利,军校更是加强了训练,为接收解放后的城市做充分的干部准备。这些女学员,在军校毕业后,无论是留在部队还是转业、复员到地方,都用其所学努力工作,为党为国做出应有之贡献。妈妈曾在军校、冀中银行及河北军区工作。焦玉姨曾长期在电力部门工作。王建国姨曾长期在地方组织人事部门工作……

校长于权伸是吉林东辽人,开国少将,吕正操“小樵改编”成立冀中人民自卫军时任二总队长,建国后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曾入朝作战参加夏季进攻战役,名声赫赫。军校培养的许多干部均在建国前后成为军队建设的中坚力量,为国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时,妈妈的战友大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结婚生子是很自然的事。妈妈生下宝宝不久,郭敬芬姨也顺利生下了宝宝。

妈妈在后当天就离开卫生队,到所在单位一个房间里歇息。妈妈一边照顾宝宝,一边还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自此,宝宝成了妈妈的全部。

在那个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里,爸爸妈妈没能像普通百姓那样在属于自己家的小窝里相对安逸地照看孩子过着平静、安稳的生活,只能随遇而安,并且要随时准备转移。

就在此后不几天,他们接到了上级转移的命令。转移是在夜间进行的,没有惊村里的老乡,走得静悄悄的。那个时候,宝宝依偎在妈妈的怀抱随之悄悄地永久地离开了这个出生之地。

宝宝出生的这一天已过冬至,天寒地冻的,也恰是西方所谓的圣诞节。但这个洋节对解放区的老百姓来说是无感的。那时,各村忙于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该运动在华北地区的解放区搞得如火如荼

土地改革,就是要将地主占有的土地平均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贫苦农民实行孙中山先生所说的“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的政策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和衷心拥护。当时解放军指战员大都是穿上军装的贫苦农民,这无疑给他们以极大鼓舞,使得解放军整体战斗力有了极大提高,成为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一种无穷动力。

宝宝出生这一天,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召开。会上,毛主席作了《目前形势和们的任务》的报告。这个报告是整个打倒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时期内,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带纲领性的文件。中共中央要求全党全军将这个文件联系《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国人民解放军口号》、《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中国土地法大纲》和《中共中央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进行深入学习与教育。

爸爸妈妈均出身贫农,他们对土地改革内心赞之,以“平”字为宝宝取名。平均分配土地,就是这个意思,因此给孩子起名如平均、平分什么的一时成了热门。此后宝宝的弟妹均以“平”字为辈记名。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五十多年后,当年的宝宝偶尔来到了冀中军校曾驻扎过的北溪村、南堤南村,见到村里的老支书尹辉耀和原杨成武部队一位李姓老人,攀谈起当年的峥嵘岁月,均无限感慨。尹辉耀老人顺便说起了爸妈在军校的老战友王醒叔叔及郭敬芬姨前不久旧地重游的事。

王醒叔叔和郭敬芬姨那次是在衡水军分区肖司令员和市武装部赵部长陪同下前来的。他们想看看当年的老房东。只可惜老房东已经故去。但那次的旧地重游,促使市武装部将北溪村列为重点扶贫对象,及时帮助村里建起了耕地滴灌设施。

十年前,妈妈老战友王梅瑞姨来家。妈妈是她的入党介绍人。想起当年来,两位老人老泪纵横,激动不已,双手紧紧握在一起。这是她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老一辈人之间的感情是难以用晚辈之笔来描述的。

妈妈军校同学王建国姨在建国六十周年前去世,爸妈拄着拐杖前往悼念,晚辈亦作诗悼之:当年冀中鏖战急,两家深交始流传;建国迎来红旗展,分别竟在甲子前……

焦玉、郭敬芬姨等一个个默默离去。妈妈也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日之后走了。与党同龄、度过101岁的爸爸做为这辈人最后几片落叶也飘落了。建国姨之子小军作诗悼之:历经风雨初心在,百岁征途铸忠诚;敬拜尊长一炷香,凝视遗像忆音容……

前辈走完了他们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生之路后辈步其后尘要继续走下去……

仅以此文记念敬爱的爸爸、妈妈和伯伯、叔叔、阿姨们以及那个年代。

陈年旧事——75年前冀中军校这一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