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旧事——张乾胜分队长带领下的特设分队
(2022-12-12 15:35:15)
标签:
历史情感 |
分类: 记事 |
1968年8月,我与部分学员登上一辆大卡车离开南空工程机务教导团,来到蚌埠基地,空军独四团的干部战士敲锣打鼓欢迎我们。我与4个学员被分配到定工队特设分队工作。分队长张乾胜,四川人,30岁了还没结婚,他一见到我们就开玩笑地说:见到你们这些“红卫兵”、“造反派”我心里就害怕,你们在地方上敢打敢杀的,可别在我这里造反闹事呀!
由于搞运动,部队两年没征兵。我们是“文革”后的第一批新兵。的确,不少人在地方上参加过红卫兵和造反派组织,但激情过后大都逍遥了,我所在的天津河北中学已复课闹革命了。但“文革”尚未结束,乱糟糟的。当时,我们即不能高考,也不能及早参加工作,因此当兵成为最好选择。入伍后,我们经过机务教导团的集中训练,个别人身上存在的红卫兵、造反派脾气基本消磨殆尽啦。
随后,张分队长向我们介绍了中队与分队的基本情况。我们得知所在定工队是个有传统的中队,原属抗美援朝战争中立有战功的空三师,独四团组建时划归过来,毛主席为空三师的题词就挂在中队部里;还是个四好连队,梁指导员代表中队去北京参加空军四好连队会议,见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我们所在的特设分队是四好分队;电气员邓钦华是全团学毛著积极分子,是团党委战士委员。这些,使我们感到格外骄傲。
地勤是按专业设置机构的。定工队下设机械、军械、无线电等分队。特设分队实际内含仪表与电气两个专业。张分队长是电气专业的,但负责全分队工作。他与几个特设师关系非常融洽,能够放开手脚同心合力使分队工作好上加好。特设师童善良是宁波人,大比武尖子,五十年代老兵,父母均在国民党飞机下命丧黄浦江,苦大仇深,他主管仪表专业,要求极为严格,心底却很善良。邢寿南和陈光明特设师科班出身,精通业务,起顶梁柱作用,淳朴厚道,以身作则,工作扎实,认真对我们进行传帮带。我是跟老兵钱仁华边学边干的。他是上海人,性格开朗,技术过硬。与这些胜定乾坤、心底善良、雄心不老、光明磊落、仁义有为的师傅与同志们在一起,我感到心情舒畅。
不久,团的飞行训练开始了,我们机务检修任务也随之展开。张分队长负责分队全面工作,处处以身作则,工作一丝不苟,即是我们的领导也是我们的楷模。我跟老兵钱仁华一气检修了几架飞行50小时和两架200小时的歼击机,使我完全掌握了条例所规定的内容,很快能独立工作了。在张分队长带领下,分队紧密团结,较好地完成了这次检修任务。
当时政治氛围很浓。张分队长经常照上级指示组织我们开展“斗私批修”活动。跟我一起从南空机务教导团到分队工作的战友郭云旺在“斗私批修”中说:这里比起教导团来没有那么紧张了,因此松懈了不少,检讨说这是不应该的。我与陈国奎、孙瑞怀等战友也说有同感。其实,机务教导团搞陆军制式训练不少,而到了航空兵部队就基本不搞制式训练了,讲的多是技术与专业,地勤人员要严格按照机务条例规定的范围、项目严格去做,才能保证战机始终处于最良好战备状态,紧张程度两者有不一样的味道。我们初来乍到没回过味来,感到不搞制式训练了,思想就有点松懈。“斗私批修”容不得思想上的一点渣子,就连这个也检讨起来了。
这里生活是不错的。教导团伙食是按陆军战士标准,每天0.42元;在这里每天0.87元,天天能吃到肉。生活虽然不错,但大家都以艰苦为荣,鄙视浪费,寄个人信件用旧报纸糊信封(当时部队统一邮寄,不贴邮票),相互间理发——从不去理发馆理,轮流去厨房帮厨。新老同志间关系十分融洽和谐,有时还摔个跤比试比试的,没有搞小圈子的,使我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时间长了,我深切感受到干地勤工作的责任重大与工作艰辛。张分队长工作一丝不苟,排除安全隐患事无巨细。老资格特设师童善良跟我说,所以如此认真,就是因为地勤工作责任太重大了,出不得一点差错;干了这么多年地勤工作,有时觉得吃不消,心中也郁闷——这其中甘苦谁人可知呀!
的确,一说到空军航空兵就是飞行员什么的,很少提到地勤什么的。对此,大家甘做无名英雄,不叫苦不叫累,默默为国防事业做贡献。
经过张分队长及老同志的传帮带,我认识到要做好机务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要有坚韧不拔、一丝不苟、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行。“故障不过夜”是我们的职责,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为排除故障,钻进气道,在开车状态下检查机身部件情况,只要有隐患或疑似故障就要及时而彻底排除。我曾为找一颗小锣丝加班一个多小时。为保证飞行安全,后来转场时,团里还发生过动用工兵找一把钳子的故事。
“文革”在地方继续着。当时在地方上支“左”部队的主要是李德生麾下的12军,驻皖空军也派员参加,定工队也有支“左”人员。总体军队是个稳定力量,不与地方掺和,但有重大活动也参加。9月6日,我与战友们半夜起床,敲锣打鼓庆祝“全国山河一片红”。9月18日,我随中队到地方一个大礼堂旁听了批判造反组织搞“打砸抡”活动的大会。11月初,党的八届十三中全会闭幕,我们集中一段时间学习会议精神。
11月4日,按照毛主席清理阶级队伍的最新指示,我与战友们参加了清队运动。张分队长组织我们学习讨论。有个飞行员因“政治问题”被审查,关在定工队宿舍边一间房子里,搞得大家也紧张。那时真是极“左”思潮盛行呀。张分队长悄悄跟我说:过去搞反右斗争比这个还厉害,谁不注意谁就可能倒霉了。
“忠”字活动如火如荼开展着,我们这些地勤人员业余时间个个都成了能工巧匠。我与其他战友一起,用废胶卷制作成一个个非常精美的“忠”字像框,上面刻上美丽的图案和美术字,里面装上毛主席像,摆放在宿舍里。我们还用废弃的明胶玻璃打磨成各种歼击机模型。有的模型是用废铝浇灌铸造后打磨而成。当时最为先进的歼七飞机模型是我们制作的主要机型。这些“忠”字像框及歼击机模型被我们做的一个个美轮美奂,无与伦比,做好后在宿舍床头或桌子上摆放,成为宿舍里一种非常时髦装饰,特别抢眼。
蚌埠基地领导推波助澜建起了一个制作毛主席像章的工厂,使用废弃铝制品生产出各种各样毛主席像章,低价卖给我们这帮干部战士们。我们每个人都收藏有不少毛主席像章。据说各个空军基地也都建起了制作像章的工厂,使用了大量铝制品。这种行为受到毛主席严厉批评,要他们这些浪费铝材大搞“忠”字活动的“还我飞机”。
12月21日张分队长组织我们学习了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最新指示。随后得知,我在天津河北中学的大多数同学陆续上山下乡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去了。我的两个初中毕业的妹妹也在上山下乡的队伍里。我内心祝福我的同学们及亲人一切顺利。
年终,张分队长对象来部队与他完婚,中队为他们举办婚礼,买了一些糖果与香烟,全体同志参加。婚礼上,有的新兵调皮捣蛋,趁机大闹,抢糖抢烟,丑态百出,闹得我的这位嫂子害羞得不得了,低头不语。张分队长这下子算是真正领教了“红卫兵”、“造反派”的脾气啦!事后,陈中队长狠狠批评他们“太不懂事了”,以后再不能这样胡闹了!
年终岁尾,部队进行“文革”后第一次复员工作,接着新兵到了。那天,基地大礼堂搞慰问演出,蚌埠市京剧团表演现代京剧《沙家浜》。当演到“奔袭”一场时,演员出现失误,礼堂二楼传来一片嚎叫——从北京入伍的新兵喝起倒彩来起哄。这是又一帮地方上刚来的“红卫兵”、“造反派”们。不久,分队仪表员刘玉澄复员回江苏老家,北京入伍新兵李玉山分配到特设分队……
仅以此文纪念敬爱的张乾胜分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