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汶川地震杂谈 |
分类: 杂谈 |
汶川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全国人民全力以赴,无私支援,许许多多人拿出自己多年积蓄捐献给灾区人民,表达向灾区人民的关爱。截至24日12时,国内外共捐赠款物261.01亿元,其中实际到账捐款171.47亿元,已向灾区拨付36.79亿元。这大概是建国以来因灾接受国内外捐赠款物最多的一次。
凡捐赠者均希望捐献的款项不要被截流,不要被挪作它用,更不要被贪污挥霍浪费,能顺顺当当及时送达灾民手中就行了,真正做到善款善用。
如何做到善款善用呢?一是需要有关人员及机构严格按程序运作,阳光操作,努力提高运作的质量与效率,保证款物的及时送达。二是需要专门机关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对贪污私分、虚报冒领、截留克扣、挤占挪用救灾款物等行为迅速查办,从重处理。三是需要加强群众及舆论监督。根本的是要实行阳光操作,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
只有阳光操作,公开透明,才能解除人们的种种疑虑,让各种谣言止于传播;只有阳光操作,公开透明,才能把抗震救灾的真实情况公之于世,告诉世人中国是如何做的,使中国真正的形象立于世界面前;只有阳光操作,公开透明,才能使人们看到政府的努力,灾区人民的灾难与困境,做到凝集人心,群策群力,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只有阳光操作,公开透明,才能有效防止腐败问题发生,使可能出现的贪污私分、虚报冒领、截留克扣、挤占挪用救灾款物等行为得到及时查处,确保救灾款物真正用于灾区、用于受灾群众。
这次大地震,与以往做法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公开透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授权多次发布新闻,公布善款使用情况。央视振灾义演募集捐款15亿多。5月20日,中央纪委、监察部、民政部、财政部、审计署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对抗震救灾资金物资监管的通知》,纪委、监察部、审计署三个监管部门联合介入,审计、信息公开、法纪监督三管齐下,对地震救灾资金、物资全程跟踪,显示了对于监管的重视。中国红十字总会及时回应网友质疑,并就一些传言进行调查,表示要将善款全部用于灾区。这表现了我们的信心,表明了我们的坦荡,表明了我们的诚实,表明我国政府对人民的负责,我们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
人民的国家,人民有权知道一切真象,对善款是否善用有权进行监督检查。因此应进一步做好这方面工作,真正使人民放心。
公开透明,不可能给抗震救灾带来任何危害,反之有利于抗震救灾。正是由于及时把我们的灾情及困难公之于世,国际及社会各界有目的地给予抗震救灾以有利援助。正是因为及时报道抗震救灾的各种情况,国际社会对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军队等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普遍予以赞誉,对我国抗震救灾行动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香港首富、香港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嘉诚在四川地震发生后,正是因其及时了解到有关情况,感同身受,在捐款人民币三千万元基础上,又决定再捐款一亿元。
除进一步完善这次抗震救灾公开透明制度外,应以这次抗震救灾为契机,推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政务公开的进一步完善,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及政治体制的改革的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