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杂谈 |
有人说,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流失大都是在改制和资产重组中发生的,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数量不可估计。这说得是一种情况。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通过改制或改组,国有资产得到了保质增质。最近,有机会到河北省建投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看看,了解到这里的资产重组搞得不错,通过资产重组,使企业焕然一新了。
河北省建投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原叫石家庄国际大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月,由石家庄国际酒店公司(现石家庄国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信房地产公司、石家庄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服装进出品公司、河北省纺织品进出口(集团)公司和石家庄国瑞信息服务中心联合发起,采用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6月6日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简称“国际大厦”,股票代码000600。
自成立直至上市后,该公司经营状况不理想。酒店、商贸业是原公司的主营业务。所属的国际大厦酒店是石家庄市较早的一个星级酒店。国宾酒店、世贸广场酒店这些星级酒店在当时在建。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酒店商贸业发展空间受限,一度低迷,盈利水平的提升遇到障碍,经营困难。国宾酒店由于资金缺乏,客源不足,发生产权纠纷等原因,早就经营不下去了;1995年3月动工的世贸广场酒店大楼也由于资金不足不能完工,较长时间难以开业。这些问题长期困扰公司,影响公司持续发展。据2002年11月14日《上海证券报》报道:1998年底,开元房产受让了中信房地产公司、海南中信房地产公司以及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三家公司所持国际大厦法人股,从而成为国际大厦的第二大股东。此后,开元房产因国际大厦建设世贸广场酒店而输送大量资金导致自身财务状况逐步恶化情况,要求国际大厦停止再借款给世贸广场并回收原来欠款,可是多次提案均未获通过,引发矛盾,在证券市场闹得沸沸扬扬。开元房产在河北建投取代国大集团成为国际大厦的新当家后,以每股2.50元转让(当初受让股权每股2.16元)全身而退。
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2001年9月经批准正式入主该公司,2003年陆续受让石家庄国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所持股份74250229股,占总股本的48.3%,成为第一大股东。2003年,在河北建投公司的支持下,实施了重大资产重组。基于电力行业良好的市场需求、盈利能力和发展形势,公司董事会经过慎重考虑,做出将主业调整为发电业的决策,并根据公司实际状况,制订了转让国宾、世贸,同时收购西柏坡发电公司60%股权的重组方案,把提升经营业绩和谋划未来发展作为工作重心,提出了发展成为绩优蓝筹公司的长远目标。2003年5月,经河北省工商局核准,公司正式更名为“河北省建投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10月,重组方案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2003年11月底,公司完成了重组的交割工作。 2004年6月1日经深圳证券交易所核准,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建投能源”。
通过实施资产重组,公司主营业务转为发电,财务状况和资产构成发生了根本改变。截止2003年底,公司总资产335690.3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3%,其中发电资产占94%;净资产30664.7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净利润898.3万元,实现扭亏为盈。2005年4月,经中国证监会同意,公司成为全国上市公司内股权分置改革全面推开后的第一批股改公司,年内顺利完成股权分置改革。2006年启动增发融资工作,设计了新的融资方案,目前已递交中国证监会审批。2006年11月,建投能源发布公告,表示参与河北西柏坡发电有限责任公司40%股权的公开竞买。这次竞买起源于电监会变现“920项目”所涉资产进程。因为该项目中包括了建投能源控股子公司西柏坡发电另外40%的股权。“920项目”是2002年国电系统进行拆分时,将原系统内的发电资产分为五大部分,其中有一部分发电资产划给四大辅业集团,并暂由国家电网公司代管。这部分资产的权益容量合计为920万千瓦,于是被人们习惯性称为“920项目”。2006年10月11日,电监会发布公告,就“920项目”涉及31家非上市公司股权向社会公开征集投资者,目前该项目处于征集投资意向阶段。此消息一出现,使得建投能源当日股价最高上涨5%。
资料显示,西柏坡发电2006年9月30日的净资产为118711.71万元,今年1至9月实现净利润10161.39万元;而建投能源截至2006年三季度末的股东权益为42640.63万元,前三净利润4127.12万元。
从建投能源剥离出来的世贸广场饭店和国宾饭店,省建投全盘接受。截止目前,已对世贸广场饭店投资达5亿多元。2005年6月债权转为股权,河北建投取得控股资格。世贸广场所属的渔人码头饭店是于2002年2月正式开业的,开业之初经济效益尚好,但2005年就开始滑坡了,对此拟将渔人码头重新定位,作为酒店的餐厅来管理。对国宾饭店,2003年省建投逐步接管,注册资本3800万元,省建投占有55%的股份,股权金额为2090万元。去年,经投资委员会研究决定,投入3000万元对饭店进行了更新改造。目前更新改造已经完成,已全新面貌示人。酒店业的发展有其独有的特点与规律,恕不在这里赘述。
总之,这是一个企业资产重组成功的例子。正是进行资产重组才使企业获得新生,实现了向更具前景的产业跨越,更好地保障了股东的利益,使企业重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有资料说,国有企业改革必然伴随着大规模的资产重组。1984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由放权让利、经营承包责任制,发展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新阶段。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就是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改制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资产重组过程。无论是国有企业改组为上市的股份公司,还是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都不可避免对原有企业的资产进行剥离和重新组合。企业资产重组是通过资产主体的重新选择和组合,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更富竞争力的资产组织体系,从本质上看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次变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并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对整个现有资产结构进行改造,使资产结构达到最优。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具有中国特色。2003年8月《证券时报》一篇文章说得很明白,摘录如下:
我国上市公司从构成及资产性质来看,多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而来,有别于世界上比较成熟市场国家的上市公司情况。因而,从我国上市公司实际出发,一是公司“壳化”现象是上市公司经济前提,二是政府主导并推动是上市公司重组的政治保障。
资产重组从动态看,是指资产的拥有者、控制者对资产的分布状态进行重新的组合、调整、配置的过程,或对设在资产上的权利进行处置的过程;从静态讲,一般是指资产的再配置或资产配置结构的调整。因而,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基于存量资产结构的调整,往往需要有新的增量资产的进入才能进行更好地调整。资产重组从一般意义上讲,是存量资产和增量资产的重新整合,这种整合又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我国现阶段出现的上市公司范围内为保“壳”或类似目的而进行的资产重组,其实是包含债务重组(剥离)、股权重组、职工安置(国有职工身份置换)等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因素在内的系统工程。因而,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在符合资产重组一般规律前提下,还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我国目前市场上所用的“资产重组”的概念,已被市场约定俗成为一个边界模糊、表述一切与上市公司重大非经营性或非正常性变化的总称。在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实践中,被广泛提及的资产重组中的“资产”的涵义一般泛指一切可以利用并为企业带来收益的资源,其中不仅包括了企业的经济资源,也包括了人力资源和组织资源。由于资产概念的泛化,便导致资产重组概念的泛化。就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而言,没有专门的关于资产重组的法规,在有关部门发布的行政规章或规范性文件中对资产重组的有关问题有所涉及,但并未涉及资产重组的概念,均着眼于存在交易行为的企业外部重组,从不同的角度对资产重组的方式进行规范,使用的名称极不统一,随意性较大,列举的方式也不周延,关于所涉及资产的量的规定也不明确,甚至有点混乱,这些都为资产重组概念的泛化敞开了较大的口子。
笔者以为,从《公司法》的一般理论出发,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普遍进行的资产重组的实践活动,以及我国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制度与模式,对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概念可以归纳为: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开发行股票并将其股票上市交易以后,因公司经营出现困难或危机而影响到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上市公司出现经营亏损,从而使上市公司沦为ST或PT并可能最终发展为退市的危急情况下,由政府主导、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参与并推动下,引入具有实力的公司(多为非上市公司)或集团,对上市公司资产或业务进行重新组合,并伴之进行控股股权易主,达到入主方(重组方)持有上市公司控股股权,并随之掌控上市公司的一系列资本、股权、债务、资产以及人员安置、业务整合等涉及上市公司全面工作的运作活动。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从宏观上讲是公司及资本运作的经济活动,但从其本质上讲,更是一个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的一系列公司及资本运作的法律活动。
近日大盘股指一路飘红。今天在利空加息预期和“股市泡沫”言论影响下,大盘股指重挫,沪指单日跌去144点,跌幅达到4.92%,大批量个股跌停,市场一片恐慌。但看建投能源,近日随大盘猛涨,今天在非公开发行股票获批准消息的影响下,开盘即红,后虽一路随大盘下滑,但尾盘仍高出昨日两个点。这是否意味着建投能源会继续飘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