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波”的媚

(2012-08-25 11:50:01)
标签:

王观

文化里

秋波

文化

分类: 诗情画意

“秋波”的媚

/十年一剑擎

http://s10/middle/4993b95chc80efec80819&690
http://s5/middle/4993b95chc80efee5e1f4&690
http://s11/middle/4993b95chc80efeeba1aa&690

 

阳光静好,心地澄澈,忽然想到了秋水,感觉,就在山清水秀、径幽林疏的远处,有汪汪一碧的一泓,泛着一团团波光里的潋滟,摇一束纤纤柔柔的青荇,映清清朗朗的一片晴空,清明,亮丽,温婉,柔媚,心,一下子爽朗、愉悦起来。

说到秋水,其实很多人想到的不是清澈而是秋波。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秋水往往和萧瑟、肃杀联系在一起,而秋波往往和眼睛联系在一起,在古人的诗中,这秋波演变成了女人的眼神。唐代诗人李贺《唐儿歌》中骨重神寒天庙器,一双瞳人剪秋水的妙句,双瞳剪水,确实妙趣横生;宋代诗人王观也有“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佳句,水是眼波、眉似聚峰,也确实会让人浮想联翩、惊叹不已。

那么,为何只要一提到“秋波”就会让我们心旌荡漾、春花怒放呢?

一是秋水的清澈、清凉、清纯、清爽,涤荡污秽。秋天里,太阳高照,树影婆娑,微风骀荡,鸣蝉的暗哑,飞鸟的浅吟,守一泓、一潭、一溪、一涧秋水,谁人不感觉心神俱静、心旷神怡、心置化境啊。

二是秋波的灵动、活泼、新鲜、可爱,洋溢活力。王观曾经写到:“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东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诗中的秋波嫣然如春,确实风情万种、千娇百媚啊,充满了小家碧玉的可爱劲,让人心动。

三是秋波的温婉、柔媚、依恋、缱绻,充满爱怜。《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中曾经写到:“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空着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在张生的心中,莺莺的那

秋水般明亮、含情的眼神,竟是人间最美,让他感觉无限亲切、温柔、热忱莺莺这临去脉脉含情回头、“秋波一转”,含蕴并传递着那么勾魂摄魄的依恋与向往的意绪和风韵,让他成为千古恋情的主角。

四是秋波的挑逗、青睐、暧昧、诱惑,充满神秘。李煜《菩萨蛮》中写到,“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想来,让李后主心旌荡漾的昭惠后周氏之妹小周后的眼睛一定是很勾魂摄魄的李商隐,见了汉代李夫人的塑像曾经感叹:“寿宫不惜铸南人,柔肠早被秋眸割。”美人(李夫人肯定是美人无疑)眼神如刀,已不仅仅是诱惑力,而是极具杀伤力了,可见美人的秋波神奇力量了。

想想、忆忆、品品,秋波让我们的文学、历史、社会平添了多少的乐事、趣事、美事!然而,一串秋波,一串故事;多少秋波,多少故事,秋波不知酿成了多少人的悲欢离合与春秋家国的变化更迭。

秋波,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到底有多重的千娇百媚,又有多少的愁肠苦绪,带给我们多少的留恋、牵挂和想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