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真研究方英雄”之一:从“研究”开始

(2012-08-24 15:57:45)
标签:

思维导图

《说文解字》

研究性学习

易·系辞

教育

分类: 文化咀嚼

“是真研究方英雄”之一

                          ——从“研究”开始

新浪博客  十年一剑擎

其实,在人心惶惶的作业压力、疲于奔命的职业倦怠、力不从心的学习焦虑下,现阶段的全省教师远程大教育、大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很难实现个人、集体、系统的预期目标,因为,这种看似科学、灵活、使用、严谨、细密、严格、周密的培训本身,在很多时候、很多氛围、很多地方、很多场面,违背了学习的基本原则,脱离了教师的主动寻求,背叛了专家的预期设计。

例如,思维导图的编写培训中,很多教师根本不了解思维导图的编写载体是那些专家告诫要下载的软件,何况,思维导图的编写不仅仅需要软件,更需要的是主题设计,没有对主题的研究谈何设计,更何况要在短短的一两天敷衍时间内用软件编写出所谓的思维导图呢。

再比如,第四模块,要求教师们一天内编写一套研究性学习方案,想想,一天内搞一套研究性学习方案,这本身就是强人所难、赶鸭子上架,如果还起码的主题、材料都没有,还编什么研究方案。没有研究的研究性学习方案,那可行吗!

所以,既然要我们编写研究性学习方案,那么我们就要了解“研究”,弄懂“研究”,学会“研究”,那么,就让我们先从“研究”开始吧。

先说“研”。《说文解字》说,“研”,形声,从石,开jiān)声,本义“细磨”。“石”开,那还真是需要石匠的力道和功夫的;“石”器,那还真是需要工匠的匠心和慧眼的。《易·系辞》注,“研,俞思虑也”,《易·系辞》疏,“精也”,由此看来,“研”不会也不可能更不应该是一朝一夕的事了。如果指望凡人一时半会儿“研”出东西,应该不是现实的事了,恐怕只有共工、鲁班这些神仙爷们能够做得到了。

再说“究”。还是《说文解字》,说,“究”,形声,从穴,从九,九亦声。据语言学家“研究”,“九”是19共九个自然数的最后一个,引申为“最后”;“穴”指“洞穴”,“穴”与“九”联合起来表示“洞穴的终点”,因此,“究”的本义为“穷”“尽”。既然“究”是“穷尽”的意思,那么就是寻根溯源、刨根问底、穷形尽相,那么就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那么,“究”事学习,也就不可能浅尝辄止、囫囵吞枣、粗枝大叶。所以,“究”就不会一蹴而就、拱手可成、倚马可待的。

所以,有语言学专家说道,人类探究学问、学识、学科的“研究”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钻研、探索”,二是“商讨、考虑”,三是“仔细询问”。有理论学家分析到,可以分三种类型,一是试探性研究,发掘问题,弄清问题;二是建设性研究,指为问题提供解决方法;三是经验性研究,为解决方法的可能性提供实质证据。

我认为,既然“研究”需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那么,“研究”就存在难度、力度、密度、宽度、深度、精度的问题。

既然“研究”和“开石”一样,那么“研究”自然因石材的硬度问题而伴生了难度;既然“研究”和“开石”一样,那么“研究”自然因石材的厚度问题而伴生了力度;既然“研究”需要“细磨”,那么“研究”自然因石材的质地问题而伴生了密度问题;既然“研究”如同探秘“洞穴”一样,那么“研究”自然因洞穴的长度问题而伴生了宽度;既然“研究”如同探秘“洞穴”一样,那么“研究”自然因洞穴的长度问题而伴生了深度;既然“研究”需要“穷尽””洞穴“,那么“研究”自然因探洞的时度问题而伴生了精度。

所以,我认为,婆娑世界的所有研究,没有了时间的保障,没有了慧眼的庇佑,没有了工具的辅佐,那只能是严华世界的浮光掠影,不会有任何的烟尘踪影。

自然,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方案也只能是如此这般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享受快乐
后一篇:“秋波”的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