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中13位乘客心理的分析

(2018-11-04 18:06:29)
标签:

重庆公交车坠江

女乘客刘某

责任分担心理

旁观者效应

心理学

分类: 心理咨询如何助人

在这辆公交车刚开始坠江后,很多人,包括我都指责那辆红色小轿车的司机,说是因为它才发生这样的事故。

好冤枉啊!

也有人猜测,可能是车辆突然方式故障,但没有故障发生。

我们来看公交车坠江的真相。

1.公交车坠江事件的真相;2018102810时许,重庆万州区一辆公交车在万州长江大桥坠入江中,15人因此遇难,引发众多媒体、网游及公众的关注。公交车打捞上来以后,经重庆市鑫道交通事故司法鉴定所鉴定,排除因故障导致车辆失控的因素。根据公交车内黑匣子监控视频显示,公交车坠江原因是因为女乘客刘某与司机冉某发生激烈语言争执,然后刘某用手机攻击司机冉某,司机冉某还手致使公交车失控坠入江中。

2.这是一起恶性人为的事件;根据我的法律常识,我把这个事件定性为恶性人为交通事故。在这起人为交通事故中,为何一直没有向好的拐点呢?任由女乘客刘某肆意妄为,发泄情绪,倘若有一点接纳情绪、好好说话、有位乘客出来说句话,司机冉某能够冷静处理,或将车停下来,或告知女乘客刘某我正在开车,有事等我停车后再说等,也不至于发生这样的惨祸。但是没有,一直没有,直至公交车坠入江中,15条人命瞬间殒命。

3.13位乘客在做什么?事件发生后,人们一直在问,那13位乘客中为何没有人站出来制止女乘客刘某呢?是啊,为什么呢?有些人还在悼念之余,也指责那13位乘客,说,如果,如果。可是,这世间哪有诸如此类的假设啊!要是有如果,就不会发生这件事了。有人说这是冷漠造成的,是一种冷漠吗?

4.责任分担心理导致此次事故发生;1964年的一天,在美国的纽约市皇后大街,有位叫凯蒂·吉若维斯的女士下班后回家,在进入公寓区后遭到一位持刀男人的恶意袭击,女孩一直呼救,并被连刺数刀,除了刚开始有位男士喊了一声外,在整个事件中无人出来制止那位男人,凯蒂·吉若维斯在警察到来后不久就死了。在这一事件中共有38人目睹了这一袭击,但最终只有一人报了警,有一对夫妇至始至终目睹了这一件事,但始终没有伸出援手。如果有一个人能早些向凯蒂伸出援手的话,凯蒂也许就能幸免于难。这件事经媒体报道后令纽约市市民和全体美国人感到震惊。人们想知道这其中的原委,同时他们也谴责居住在大城市里的人们情感淡漠,谴责皇后大街的居民们。事后,记者采访目睹此事件的38位中的人们,例如那对夫妇,他们说以为已经有人报警了,也有说我以为他人已经报警了,更有人说我认为他人会出面的……

5.什么是责任分担?按照通常的观点来说,在一件事发生时,旁观者越多,当事人就越有可能得到帮助。对此,美国心理学家比勃·拉塔内等人对这类事件中的人类心理进行了长期研究,他们把此类心理现象称为“责任分担”。也就是说,在突发事件中,旁观者越多,人们心里的某种想法就越强烈,即“有人会去帮助他的(她)的,我就不必去了”在面对此类事件时,我就有这种心理,难道你没有吗?“责任分担心理”理论,认为,随着团体内人数的增加,在突发事件中采取行动的个人责任就减少了。比勃·拉塔内认为,当别人在场时,我们没有去帮助当事人的部分原因是别人可能要去帮助,以及我们害怕难堪或被嘲笑。正是因为这种“责任分担心理”作祟,才导致那13位乘客“有人会去制止女乘客刘某或帮助司机冉某的,我就不必去了”,以致公交车坠入江中。

这起人为交通事故给我们的深刻启发是:危急时刻,千万不要以为已经有人提供帮助了或一定会有人提供帮助。我们应该永远像只有你自己一个人在场时一样去行动。

不是冷漠

不是国民素质

是责任分担心理(责任扩散心理)

当然这也属于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我们以后会与各位分享的。

对此,你有何高见?请你留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