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闭嘴是中国家庭最缺乏的教养
(2018-05-07 09:46:04)
标签:
父母素养家庭教育沟通交往语言表达唠叨 |
分类: 教育的魅力(摇摆的教育) |
交朋友的时候,会说话的人比不会说话的人更容易获得好感;有位法师讲过一句话,我很认同:“你嘴上所说得人生,就是你的运势。”
在任何场合都要多听少说;在职场上,擅长表达的人比口拙舌笨的人能拥有更多机会;
故事告诉我们什么?美国教育学家简·尼尔森讲过一个故事。一个孩子有次弄丢了他的棒球,胆战心惊回到家中,难过地和父母说明了情况。结果父母十分生气地喝骂起孩子:“你怎么每次都这样!以后再也不给你买了!”并且絮絮叨叨地讲了很多大道理,企图用劈头盖脸毫不留情的痛骂来让孩子接受教训。
如何与他人沟通?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家庭的七个习惯》写道:我们习惯于对家人大喊大叫,指责而不去理解,命令而不去沟通,学不会道谢,也不懂得道歉,我们都觉得自己已经为家庭生活付出了太多,却忽视了最关键的一点:有效沟通。真正的有效沟通未必要靠语言来交流,及时闭嘴,保持沉默,让彼此冷静,也是有效沟通的一种方式。这一点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尤为重要。好的家风传承,首先表现在说话上,怎么说话、何时说话都是学问。老家一个亲戚奋斗多年,终于在县城买上了一套房子,过年回家正好参加他的乔迁之喜。去贺喜的还有亲戚的很多朋友,大不部分我都不认识,但却对其中一个带着六七岁孩子的妈妈记忆犹深,只因她的“有口直言”。当时大家都很客套地夸着房子漂亮,那个妈妈突然开口说:“这房子装修风格中式西式全夹杂在一起,看起来好土气。”话一出口,气氛立马冷了下去。旁边的一位姐姐揽住那位妈妈的手,帮她救场:“每个地方不一样,这两年我们这里就流行这种风格,你可能不懂,听人家主人给你介绍介绍。”但那位妈妈根本没有明白别人的意思,反而拉着亲戚的手继续指指点点,旁边的人看着都觉得尬到爆炸。更尬的是后来吃饭的时候,大家喝酒聊天都很尽兴,这个妈妈又开口了,她指着面前的一盘红烧鱼说:“这种鱼就应该清蒸,红烧味道太差了,光看着我就没胃口了。”她的小孩也随声附和道:“这里的菜都好难吃呀,还不如回家吃。”这个妈妈听到孩子这样说非但没有责备,反而摸摸孩子的头说:“果然是我亲生的,有品位。”坐在一旁的我看得目瞪口呆。这一家人的戾气真是重啊!把挑三拣四当品味,拿恶语向人当高贵,都是谁给你惯的毛病!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很多话都是说得恰到好处才是蜜饯,一旦用错就会变成毒药,及时闭嘴就是避免让自己的语言成为插入他人的匕首,中伤他人。
语言也能伤害人;一个心理学调查发现,平均每20个人就有1个人遭受语言暴力,每50个人中就有1个人因语言暴力导致心理疾病,轻者患有社交障碍,重者有杀人和自杀行为。
要学会及时闭嘴;会说话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但会闭嘴,则是自我选择的善良。他们在该沉默的时候闭嘴,懂得分寸,给人留有余地,从不让他人难堪。尼采的一句话说的非常好:不乱评价别人,不轻易对别人下判断,不在人后说闲话。 少去想别人如何,就是好人的做法。建立幸福的家庭,同样遵循这个道理,不该说的话缄口不言,该说的话恰当好处。不要把语言变成一把对准别人的枪,而是语言化作温暖他人的火;在不知道别人经历了什么时,不要妄作评论;即便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也不要诋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