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孩子还需要读书吗
(2018-03-22 10:36:36)
标签:
读书中小学生智慧知识阅读方法 |
分类: 教育的魅力(摇摆的教育) |
世界已经进入到读图时代、网络时代、手机时代、低头族时代,在这样一个刷微信、盯视频、看电子书的时代,我们的孩子还需要读书吗?
美国的高中生一年平均读15本戏剧、36部长篇小说,而且还要讨论;中国的中学生一年读2部长篇小说的都不多;2015年我国人均读书4.8本,以色列人均读书64本,与我国毗邻的人本人均读书40本。国人除了学校强制的读书以外,毕业以后,很多人都不再愿意读书了,甚至几年都不读一本书。
今天的孩子还需要读书吗?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当然也是一个文化垃圾充斥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形式超过内容的时代,是过去、现在与未来拥挤在一起的时代,或者换一个说法,可以说是过去、现在与未来互相脱节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等等。
那么身处如此繁杂、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不用说中国古代的经典,宽泛些说,我们的孩子还需要读书吗?我是指文字的文本阅读,现在还有它的价值吗? 实际情况是,现在在我们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不读书的“理由”据说可以举出很多,比如因为现代社会节奏快,文本阅读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快节奏要求;也可以说由于工作太忙,腾不出读书的时间;还由于诱惑太多,其他方面已占满了自己的精神空间,不愿意再把时间花费在读书上。尤其电视的影响力大得不得了,传媒视觉形象的冲击远远超过文字阅读的魅力,何必还来读书呢?
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要说现代化,欧洲、北美总比我们更现代化得多吧?我们在那里看到的是良好的读书风气。火车上、飞机上、轮船上,到处都有人安静地阅读。他们的习惯是不说闲话,只读书;我们相反,只说闲话,连闲书也不看。读书风气其实就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风气,甚至也是一个社会的道德风气的反映。因为读书不仅使人获得知识,还可以使人变得安宁,减少浮躁气。
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可以说充满了浮躁气。走捷径、取巧的人多了;注重功利的多,注重眼前 享受的多;表现的人多了;扎扎实实做事情的人少了;坐冷板凳的人少了;修炼的人少了;包括大学、研究机构,也染上了肤浅、浮泛的学风,人文科学已大大贬值。此种情况下,培养文本阅读的兴趣、形成读书风气,尤为重要。如果说人们往往喜欢追求时尚的话,读书也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
你在读书吗?你一年读几本书?你的孩子除课本外一年读几本书?你曾经读过哪些经典?它对那产生过哪些影响?现在你还在读经典吗?你的书架都放得什么书?
书分两种:一种是用来打精神底子的;一种是打完精神底子之后再读的;经典就属于打精神底子的。应该怎样培育读书风气?首先是社会应有所提倡。但比提倡更重要的是,社会应该形成普遍重视学问、重视读书人的风气。如果读书人受不到重视,提倡读书就少有效果了。我们所以长期未能形成读书风气,一个重要原因是读书人的社会地位太低,以至于极端的竟有“臭老九”之称。中国传统社会读书人的地位是很高的,士、农、工、商,“士”居四民之首。近百年不断激进地反传统的结果,知识分子的价值被严重弱化。特别在今天,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地位,正在直接受两种势力的挑战:一是“官本位”的挑战,一是社会普遍商业化的挑战。大学、研究机构的建制也套行政级别,教授、研究人员的工资待遇,竟然与行政挂钩,这是“官本位”挑战读书人社会地位的显例。至于全社会商品化的挑战,更是不言而喻的了。官、商对知识分子成钳制、挤压之势,读书人的无力与无奈,随时随处可见。这种社会的与文化的结构,要想造成普遍的读书风气,不用说是困难重重。所以我认为要培育读书风气,前提是要造成全社会普遍重视读书人的风气,使大家都能够珍惜文化、重视学问、尊礼大儒。
那么我们应该读些什么样的书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