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朋友不能不看的几本书
(2018-03-20 09:09:58)
标签:
青少年成长人生困惑指点迷津人生中重要的几步生活的意义 |
分类: 教育的魅力(摇摆的教育) |
人生不可能“重来”。
人生,是一个不断追寻和实现梦想的过程。既然青少年成长的车轮已经启动,速度就会越来越快,想要停下来那是妄想。
在人生的悲喜剧里青少年,是人生的第一幕,他们对如何扮演角色还不熟悉,因为呵,青少年涉世不深,对世界抱有幻想,把梦想描绘成五颜六色,往往雄心大志想成就一番大事,可是现实并非如青少年所想象的那样。
当然,只要有伟大的梦想就能撼动人心,而未来也属于相信自己梦想之瑰丽的青少年。青少年在生活中,缺少的不是实现梦想所需要的禀赋,而是如何让自己的禀赋得到最大发挥的知识和方法。知识和方法需要学习,而青少年也正是学习和成长的年代。
有几本书,青少年在成长和日常生活中不能不看。这些书不但对他们学习知识、掌握方法有益;而且对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也十分有意义。
*青少年朋友,你在生活里有最害怕的事情吗?比如脸上生出青春痘,特别讨厌飞虫,、、、、、、;你最喜欢什么?你能用五个成语形容你的优点吗?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卑,你想知道心理学家是怎样解答自卑吗?请看著名作家、注册心理咨询师毕淑敏为青少年朋友写的《我的成长我做主》(漓江出版社),心理咨询师毕淑敏通过一个个心理游戏与青少年共同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揭开我们心灵中深藏不露的快乐,或者伤痛的原因,帮助青少年朋友用心理学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成长及日常生活中的烦心事。
*青少年在对生命的追寻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和困惑,他们经常为此而苦恼,甚至心情沮丧。每个人在自己的长大中都会遇到几个良师益友的帮助,有的是父母的指点,有的是老师相助,有的是读了几本有益的书。我给青少年朋友介绍的《虫洞书简》(台湾作者:王溢嘉,九州出版社)就是一位“过来人”对人的生命的体验,他通过跟“过去的自己”交谈,告诉青少年一些“关于年轻的知识”。
*在十七八岁的年龄,青春期发育可能已完成,但不是由于经验的成熟。这些年龄有自己的悲剧。一个人一生里的这个时期不能容忍自己在外表方面有任何不完美:地位、财富、情爱,以及在公共场合的风度、优雅和尊严。可是青少年经常被他自己内心依然不时冒出来的那个孩子气所出卖,而不理解青少年的大人们也总是把他们当作孩子。美国小说家布恩·塔金顿的《十七岁》(人民文学出版社)以一个十七岁少年一天的生活为题材,刻画了男孩威廉情窦初开时的情感困惑,对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做了十分细腻的描写。本书在美国,常被心理学家推荐给学校或家长作为青少年性心理教育的读本。
*说教与青少年是最大的失败,家长、教师都有同感。青少年厌烦有人在他耳边整天叨叨,尤其是在当下网络横行天下的时代,他们就更讨厌有人给他们“上课”。可是不说还不行,毕竟还要把他们引上正道,让他们懂得时世的险恶,人生不是那么好玩的。许多家长都问有没有其他好办法?既不让孩子厌烦,又达到与他们积极沟通和表达自己想法的目的。家长、老师不妨让青少年朋友们读读《小故事,大道理》(韩冰编著,西苑出版社)这本书,每天读一个故事,让他们自己去感悟和体验。这些小故事诠释成功、心灵、人生、幸福,蕴涵着大智慧,青少年在故事里能获得他心灵需要的温暖。
*你人生第一次关键的选择是高中毕业后大学专业的选择,专业方向往往决定你未来的职业方向。目前,在我国高中、大学基本没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青少年朋友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设计往往由父母操控或老师掌握,青少年朋友不能自己掌控他们的人生发展方向。你知道吗,我国一年有多少中学生升入大学,有多少大学生毕业踏入社会?有多少人因经济不景气而失业?有多少人为了谋求个人发展而跳槽?无论你是中学生、大学生,还是硕士生、博士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第一门课,也是最后一门课。选对一片水域,找好一口池塘,然后钓到自己的大鱼。美国人雷恩·吉尔森的《选对池塘钓大鱼》(机械工业出版社)就是帮助青少年朋友规划自己人生的一部职业规划宝典。
*“不虚度此生,就是我的成功”。此话是著名IT业人士李开复在他给大陆青少年朋友写的《做最好的自己》(人民出版社)一书里的开头语。许多大学生朋友请教李开复如何成功,怎样才算成功,一个人成功主要凭借什么?李开复先生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成功经验,通过十五个自己亲身经历或学习的案例,与大学生探讨人生成功的话题,他说“人人都可以成功,我可以选择我的成功”。一个追寻理想和兴趣、终身学习和执行、深谙与人相处之道,熟练运用“成功同心圆”的人,就是最好的自己。成功等于:成功的智慧+良好的心态+成功的方法+有效行动。
*以往,我们对哲学的理解大多围绕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把哲学看成是敌我对垒的分界线,例如唯物的、唯心的,你在左岸,我站右岸,就是水火不相容的两大哲学阵营。这样的哲学学起来好累阿!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2000年出版的《哲学的慰籍》(上海译文出版社)却对哲学有另一番理解。在他看来,哲学最大的功能就是以智慧来抚慰人生的痛苦。如对与世不合的抚慰,对缺少钱财的抚慰,对受挫折的抚慰,对缺陷的抚慰,对伤心的抚慰,困难中达到抚慰。人的痛苦有主观自找的,也有外界强加的,但都能在哲学里找到解脱之道。青少年朋友阅读此书,可以了解那些伟大的哲学家们,是怎样不随俗、不从众、不畏权势,通过他们独立的深思熟虑而得出自己对宇宙、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
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的梁衡先生,在谈到读书与人的作用时认为,图书有两大作用:一是塑造人,二是为社会传承文化。青少年正处于塑造的阶段,也是传承我们文化的载体,读书真是与他们注入新生命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