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零先生《中国方术正考》,此书还有续篇《中国方术续考》,构成李零先生对中国方术文化的梳理、认识和解读。李零先生学术研究横跨考古、古文献、古文字三个领域,著述颇多,除上述著作外,另有“我们的经典”系列四册:《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唯一的规则:孙子的斗争哲学》、《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周易的自然哲学》。我的阅读体验,这四本书是普及中国经典著作知识的最好作品。李零先生的其他著作多为古文字、古文献研究,太过专业,普通大众阅读如若云里雾里,不建议阅读。
方术,是中国古代知识体系之一部分,其内容涉及科学、哲学、艺术、军事和考古等,其材料散见于中国古代各类著作,以及现今出土的各种考古材料之中。按照李零先生的见解,方术,是术数、方技的统称,被史家、读书人称为“雕虫小技”,不登大雅之堂。但我的理解,方术,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民间习俗文化的反映,既是古人信仰之心理需求,又是古人占卜筮事之实际应用,不能简单的将之归于迷信巫术。
我们学习中国历史、中国古代方术,其目的有二:一为树立爱中国之意识,一为了解中华民族进化心理之原型,即民族精神的心理机制。
按照荣格心理分析学的观点,个人心理发育和变化,民族心理发展与变革,均与民族进化的原型和集体无意识有关。中华民族心理发展和变化的特征、规律有哪些?中华民族心理面貌(心理结构、精神结构、品的结构)的总体特点如何?既要从历史本身发展中去了解和认识,又要从中国古代社会民间信仰、民间习俗中去发现。
读一民族之历史类典籍、哲学思想之著作、文学艺术之作品、科技演变之书籍,可以了解一民族的心理面貌;读一民族民间信仰和民间习俗之典籍,以及出土文物,也可以了解和认识其民族心理之特征。
一民族进化与发展有二,一是种族之繁衍,属生理之进化,民族整体及个体身体健康之发展;一是民族文化心理之发展,宗教观、哲学观、文化观、人性观等是如何演进变化的,其遗传脉络怎样?这是西方学者称之为人类文明之发展也。
文明的发展,不仅有物质层面
、社会层面、政治层面,也有文化层面、思想层面、宗教信仰及习俗层面的,如是才是一个文明发展的有机组合。
方术,一是术数,包括天文、历术、算术、地学、物候学等;二是方技,包括医学、药剂学、养生学、化学、动物学等。方术既和中国古代自然科学有关联,又和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和民间习俗相关,同时又与中国本土宗教有联系;特别是与中国古代迷信(民间信仰和习俗)有血缘关系。阴阳家、医家、道家、兵家等诸子都关注和践行方术,服食、行气、导引等养生术,占卜筮事策验中,无不涉及方术。
在今天的中国,无论城市社会,还是乡村僻壤,方术依然盛行,只是不再叫方术而已,如择日、娶妇、祭祀、出行等等,都还在占卜筮事,城市里寺庙周边的算卦先生,名山中古刹的求签问事,仍然上演着“迷信”。
方术,离我们的生活不远。。(作者: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副会长、甘肃太昊职业培训学校副校长、西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治学研究院副院长
16.4.12)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