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名有效的心理咨询工作者——个人心理学研习与临床工作成长体会
(2015-12-08 08:46:09)
标签:
健康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助人会心 |
分类: 心理咨询如何助人 |
如何成为一名有效的心理咨询工作者
——个人心理学研习与临床工作成长体会
如何成为一名有效的心理咨询工作者?这是“我”踏入心理咨询领域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自我成长问题。
心理咨询作为一种与人交往的关系模式,作为一种帮助个体解决身心健康问题的职业,是与人的心灵会晤,进入人心的隐秘世界,因此,不但需要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我”有良好的自我觉察力, 还要有对心理咨询这个职业的高度认同感及高尚的职业操守,以及扎实的职业胜任能力。
这是我多年来研习与践行心理学的体会。
一、专注并聚焦心理学的某些领域。
人的生命有限,精力有限,眼界有限,不可能穷尽所有“我”想学想要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因此需要“我”专注、聚焦某些心理学理论、方法和学派,而对心理学中的其他流派和理论,只能粗读或浏览,正如一位美国诗人所言“沿途的风景很美,小路很多,但你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往前走。”
自1995年研习心理学和心理咨询以来,我在学习过程中关注过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存在主义、认知行为、格式塔、心理分析等所有心理咨询的主要流派和它们的理论观点与方法,但深入进去之后发现,在迄今为止的心理学或心理咨询理论及方法无不隐含着弗洛伊德、荣格、马斯洛、华生的影子。
心理分析、人本主义、整合主义,这三种心理学理论与方法渗透着一百年来心理学所有的真知灼见,而且今后心理学的发展已经表现出整合发展的趋势,例如生理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融合,整合为认知科学;存在心理学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融合,整合为积极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融合,整合为认知行为科学;生物进化论、人类心理学与心理学的融合,整合为进化心理学。当代从事心理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工作者们充分认识到,对心理学而言,由于它的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多样性,在我们自觉地区认识它的时候,如果用一种所谓完善的理论模式概括出人类心理的本质,难免具有局限性。采用多学科研究视角、整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已是当今心理学研究的趋势。
二、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研习路径。
经过多年学习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我逐渐把注意力聚焦在荣格心理分析、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南希新精神分析和威尔伯整合心理学上,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践行这些理论与方法;同时,参研萨提亚的家庭治疗模式、塞里格曼的积极心理学、利伯曼的艺术治疗、温尼科特的儿童心理客体关系理论,申荷永的中国文化心理学、陈灿锐的曼陀罗绘画疗法等心理咨询理论与技能,以及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学养,例如:老子的道德经、周易、黄帝内经、唐宋诗词、中国古代史(先秦部分)。一是深化对心理学的理解,二是拓展研习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的视野,三是积淀文化学养。
三、对心理学中一些基本概念的厘清。
从事心理学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工作者,特别需要注意有几个概念必须厘清或明确它们的界限。
第一,心理学是什么?第二,心理咨询是什么?第三,心理健康是什么?第四,健康是什么?第五,心灵学是什么?第六,心理学与神学(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关系;第七,心理学与哲学的关系。
这几个概念所涉及的内容、界限,在实践中的应用要认识清楚,区别开来。例如,在前五个问题中,哪个是基础?哪个是衍生?哪个包涵哪个?哪个属于心理学的正宗,哪个以心理学为支撑?
四、学习和践行心理学的过程是一个把心理学融合为唯我的过程。
什么是弗洛伊德?
我们每个人严重的都有一个唯我的弗洛伊德。
我的研习体会是:无论是学习心理学,还是学习心理咨询的流派,都要经历这样三个阶段或达到这样的境界。
1、认识弗洛伊德,理解知晓弗洛伊德的大概;2、理解弗洛伊德,对弗洛伊德理核心论和方法的掌握;3、唯我的弗洛伊德,经过前两个阶段的研习将弗洛伊德融合到我的思想中,而且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或创新。例如:弗洛伊德仅仅是力比多吗?弗洛伊德仅仅是本我、自我和超我吗?弗洛伊德就是个体发展的口欲期吗?凡言说弗洛伊德就是恋母情结吗?
舍此而外,弗洛伊德的理论来源是怎么回事?弗洛伊德的独特性有哪些?弗洛伊德为什么具有开创性?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及精神病学离开弗洛伊德可以健康发展吗?
唯我的心理学。是经过我的融合、创新以后的心理学,但是在我的心理学中,心理学的基本范式的东西仍然存在,我只是往心理学这棵参天大树上添加枝叶、创新心理学的方法而已。
这大概就是心理学中的客体与主体的关系。心理学是客体,唯我心理学是主体,是心理学注入主体之中,形成新的主体。
五、如何成为有效的心理咨询师。首先要熟读并掌握基础心理学或心理学、心理咨询的理论与方法;其次是临床实践,接待来访者,在与来访者的接触中,体验心理学理论的具体化;再次将在临床中的感悟或困惑带入不断研习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的过程中,解决自我成长、理论提升问题;第四开阔视野,积淀学养,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积淀对人性、对社会、对宇宙、对生命的感受。(15.12.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