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当孩子有委屈的时候

标签:
转载 |
分类: 让我们快乐成长 |
植竣妈妈:
您好!但最近在育儿路上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我,那就是孩子的爱生气。
孩子今年上五年级,校内校外的各方面表现都不错。校内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校外乐于帮助人,做事尽善尽美,开朗自信。
但自从上四年级换班主任后,孩子一直无法和老师融洽相处,让我很头疼。原因是老师管班很厉害,追求完美,情绪化很严重,爱发脾气打人,把班级荣誉看得很重。孩子是班干部,和老师接触较多,所以挨骂几乎天天上演。挨骂后回家,他会将事情的细枝末节叙述一遍,不是生气就是哭泣。
近两年来,我和爱人天天都在开导他,让他多想老师的优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不要对老师情绪化的语言太在意。最近在这方面已初见成效,回来还是会说,但自己已会调整情绪了。对老师批评对的他虚心接受,对仅是情绪发泄乱骂一通的他就当没这回事。看到这些变化让我感觉自己前边的引导方法是正确,但昨天下午的一件事让我对自己前边的做法产生了怀疑。
因为孩子五一有羽毛球比赛,爱人单位有场地。昨天下午放学,爱人接他去练习,这个时间点刚好错过下班用场地的高峰。结果仅一个多小时他俩都气乎乎的回来了。原来是他俩刚打了没多会儿,有两个大人来了,因为只有一个场地,他们就打了会双打,后来又来了两个人,爱人就要带孩子离开,让几个大人运动。可孩子怎么都不愿意,被爱人说了几句后生气伤心地回来了。
我问了孩子生气的原因,他说他不能理解为什么公共场合大人来了他就应该让,他感觉这是对小孩子的不尊重。我先问了他尊敬与和谐相处的含义。他回答,给老人让座,不欺负小孩子,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我让他试着理解大人,他们上了一天班想放松一下。显然这个原因太牵强,被他顶一句“我上了一天学也想放松一下。”我又说别太拿自己当回事,父母可以无条件陪你练习,别人没这义务,要想别人尊重你,那就好好提高自己的水平。时间关系,我让他先去做作业,反思过后再跟我谈。作业做完后他的气也消了,跟我主动承认自己不该不考虑别人,可以先回家做作业,做完作业还有时间再去,这样就错开时间了。
虽然这次风波过去了,但我不知道以后还有哪些小事会让他生气烦恼。主要是想让您帮我分析一下我哪些地方没有做对,这样的性格形成的背后原因,我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变。
植竣妈妈的回答:
首先,恭喜你有一个优秀的好孩子。显然你们在孩子小时候倾注了不少的心血,孩子才有今天各方面的出色表现。
但稍有遗憾的是,在孩子快速成长的时候,你和你先生在沟通引导上,没跟上孩子的步伐。往小了说,这是沟通问题,往大了说,这是三观建设引导的大问题。和当下的成绩单没什么关系,但是和将来成年后的幸福生活有关。
就以你邮件中的两件事来举例说明。
第一件事,孩子遇到了一个苛刻且不太尊重学生自尊心的班主任老师,作为班干部的他和老师之间的相处,并不愉快。孩子不认同老师的教育方法。在这时候,你们的做法是让孩子体谅老师,多看老师的优点,不必在意他的粗暴的语言。
这对不对呢?我不能说你错,我毕竟并没有看到你们沟通中更多的具体细节。
但是从你的表述重点中,我个人感觉,你们对孩子的情绪认同这一点似乎没做够。将心比心,如果你是孩子的位置,你会作何体会?再比如,你的上司是这样对你,你们作何体会?
如果是我的儿子遇到这样的老师,我想,我大概会先聆听,让孩子充分把老师那里接收到的负能量向倒垃圾一样倒出来。等他说完后,我会抱抱他,表示对他的理解和同情,对他的心情感同身受。他如果说到伤心处,流泪哭泣,我会递纸巾给他,然后抱着他让他先哭一阵。
等他情绪平复后,我再问他:“那么儿子,现在的我们该怎么办?”
我不会一上来就教他如何如何,讲一通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像个圣人一样去要求他,他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我会坚信我的孩子是善良的,是厚道的,是积极向上的,所以,我愿意请教他:“这时候,你觉得怎么办比较好?你希望怎么办?”
我相信在倒完内心的垃圾后,这时候,他已经冷静下来了,会愿意去追问,老师为什么要这样严苛?为什么这么重视班级荣誉?为什么对孩子们说那些话?只有把他的垃圾先倒完,他才有可能去换位思考老师的出发点。我会很乐意倾听,鼓励他去分析老师哪些要求合理,哪些要求不合理,哪些方式是对的,哪些方式是同学们难以接受的。
只要对自己的家教有足够的自信,我相信善良的孩子都会从善意的角度去理解老师。所以,我不打算这方面跟他多说教。在理解了他的情绪并通过问问题引导他换位思考,对老师善意归因后,我会告诉孩子:“老师,不过是众多职业分类中的一个职业选择而已。老师不是圣人,也不是完人,他们有他们的弱点和不足。他教你,就这几年,而你习得的品行,是一辈子。师生缘分,有的深,有的浅,这是相互的关系,不能强求。一个老师有什么不足,其实并不是你求学生涯的重点,因为你并不是为他学习,更不是为了学他的缺点而去学校的。所以,当你看他不爽的时候,怎么去正确认识他的不足,才是妈妈希望和你讨论的重点。”
我会很认真和孩子展开讨论。通过这样的讨论,让孩子认识到,即便是老师,也要客观辩证地认识和对待。至于怎么和老师相处,我愿意交给孩子自己去决定和尝试,我相信他会有能力面对,并逐步调整好的。因为,我对他深深的理解,是他最坚强的后盾和最靠谱的港湾,他可以无所畏惧。即便他决定要去和老师理论一番,据理力争地提醒老师注意方式方法,我也不反对。我不认为孩子必须逆来顺受,一味体谅他人而忽略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但我只会提醒他对话的方式方法,比如要给老师留面子,找对地方悄悄一对一说,比如要言之有理,就事论事,保持对老师应有的礼貌和教养。
一句话,相信孩子,理解孩子,孩子自然会有能力抗压,甚至主动去帮助老师。
第二件事,我不认为你老公带儿子离开单位的球场是错误的。他在同事们来打球的时候适时退出,我认为很明智。那么他错在哪里?错在他给孩子那个离开的理由说错了。这并不是公共场合,这是单位的球场。既然是单位的球场,那么,就是为单位职工服务的,职工才是球场的第一服务对象。职工的家属,只能是在没有职工进场打球的时候,才能顺便享受此福利,不能反客为主。把这个先后序位给孩子说清楚的话,孩子是会讲道理,心服口服地离开的。
孩子都是懂事讲道理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刁蛮。他能给你道歉,其实已经是委屈自己来取悦你们大人,我看了真心觉得他怪不容易的。发生问题,并不是孩子胡搅蛮缠,而是你们的生活教育中,有些事的逻辑关系没给孩子理清楚,讲明白,孩子哪里看得了那么清楚?理不清,就难免觉得心里受了委屈。
如何在亲子沟通的时候把话说到点子上,才能让孩子心悦诚服?我想,当孩子慢慢长大的时候,这也是我们家长要修炼的课题。说到点了,孩子疑惑就少了,三观也正了。否则,孩子想不通理不顺,心里的愤懑委屈堆积多了,到了初中,或者高中,一团乱麻一样剪不断,理还乱,很多事都找不到正确的出路,就成了大人眼中的“叛逆”。垃圾负能量累积发酵,一旦某日冲破瓶颈爆发出来,家长还会觉得莫名惊诧。问题爆发在初中高中,其实,根,都在小时候的家庭教育引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