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帮助孩子善意地解读老师的语意

标签:
转载 |
分类: 让我们快乐成长 |
网友A:
我妹妹女儿一年级。昨晚她告诉我,女儿的老师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说:“你们就像一盆清水,表现不好了,就像一滴墨水滴进清水里,那就只有把水倒掉……”
我认为老师这么说不妥,这对于成绩不好、表现不好的孩子来说,太打击自信了吧?妹妹女儿很淘气,班上小朋友有不少都戴上红领巾啦,她还没带上。这么说不就是说我们这些淘气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是墨水吗?我就建议妹妹:“老师说得不对。你可以告诉孩子,加明矾进去,就可以将水变清了。在实际生活中,那就是妈妈和老师的教育,能让你们提高和进步。”
我给妹妹的建议对吗?请指点一下。
植竣妈:
当家长遇到孩子回家说老师在课堂如何如何讲话的时候,脑袋里要从这两个方面去思考问题:
第一,善意解读说话人的语意。
第二,当我们向孩子解读老师语意的时候,希望向孩子传达什么理念?试图从哪方面去影响孩子?
比如同样是这句话,如果是我的孩子回家说,我就没有你妹妹那么大的反应。我会笑笑,然后跟孩子说:“老师是跟你们强调一个孩子对班集体的影响力,就好像一滴墨水对一杯清水的影响力呢!大家在一起学习,同学之间互相是有影响力的。结合所有孩子的优缺点,就是这个集体的形象。妈妈相信你一定不想做那一滴墨水对不对?”
我这样说,第一,解释了老师的语意,是强调个人和集体的关系。第二,给了孩子一个正确的努力方向,建立了个人和集体之间的正确理念。
话说到这里就够了,不要再多嘴,每个孩子都是有上进心的。也不要在这时候斥责孩子说:“你过去那么淘气,那就是墨水。”这次的谈话,轻描淡写到此为止。要给孩子的思想一定的留白,而且是正面期待的留白,要信任孩子是有这个向上的动力和领悟力的。
等下次孩子有发生违反集体纪律的事的时候,再提醒不迟:“还记得老师上次的话吗?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不给咱班集体丢人哦。告诉妈妈,你错在哪里?下次应该怎么改?......好,妈妈相信你会改的。”这时候就事论事提醒孩子。首先是再强调一次个人行为和集体的关系,其次是就事论事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行为哪里不妥,明确说出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明确怎么做才对,比给孩子讲大道理重要,切记!最后就是对孩子给予信任和希望。
不过提醒一下,不要以为讲一次鼓励一次,孩子以后就不会犯错,那不现实。孩子成长中,不可能一下子一步到位,一定会再犯各种错,只不过在妈妈正确的引导下,犯错频率会逐步降低。
回到原点。你妹妹之所以对老师这句话比较敏感,首先是源于对自己孩子的不自信,自己就首先下意识地把自己的娃定位到“墨水”那个级别去了。我经常讲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期待很重要,你对孩子的定位是什么,往往都会梦想成真的!要避免先给孩子定一个“墨水”级别的标签。哪怕自己的孩子真的暂时不够优秀,一个思想积极的母亲,这时候应该去想的,也是如何切实帮助孩子成为优秀团体中的一员。
那么,这时候更应该对孩子强调的,就是老师的话是表达对孩子们的美好期待,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而不是更进一步拉开老师和孩子的距离,让孩子对老师也产生敌意。
很多时候,是家长自己心里有鬼,才听不懂老师善意的比喻。我想,是你妹妹进行反思的时候了,多看看自己的孩子还有哪些不足,努力帮助孩子改善和提高才是她应该操心的事,而不是对老师一句话耿耿于怀。
孩子毕竟涉世未深,对老师的话,理解程度是有限的。作为家长,在孩子的小学甚至初中阶段,都有必要适当地帮助孩子善意地理解老师的语意,而不是以孩子之名声讨老师,导致孩子反感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如果连老师都不认同,怎么能指望孩子可以在课堂上能对老师的授课内容产生兴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