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看多间媒体报道在澳洲威风八面的李娜回到家乡与母亲过中国新年,视频新闻所见,湖北省领导头头亲身欢迎李娜,并送上八十万元奖金以示表扬。不过,镜头里的李娜没有一丝笑容,更可以用板着脸来形容。报道还说李娜没有接过欢迎者送上的鲜花,而是身旁的丈夫代领,说妻子对花粉敏感;李也没有回答记者的提问,同样由笑容可亲的丈夫充当代言人。大概是由於与领导们互动的可用镜头太少,整段现场报道仅有这麽几秒钟,其馀都是李娜比赛时的资料片段。
李娜在中国是一名既出名又有争议的运动员,作为首批单飞并且取得巨大成就的中国运动员,有批评指责她上回在法国取得大赛冠军时没有感谢祖国,也有指她在球场上喝斥中国球迷闭嘴,也有媒体指她对记者中外有别。就连这次夺得澳网公开赛冠军後,也有议论为何她要以英语发表得奖感言。其实凡此种种的所谓争议均集中在她的「中国情怀」上。
李娜就是李娜,若因为她在国际体坛扬名了,便以为能理所当然地要求她,或是期待她有相当的中国情怀,实在没有这个必要,也不现实。领导们迎接李娜的现场到底发生了什麽事,只能从简短的媒体报道里知其一二,假使领导们真的热脸贴了冷屁股也是活该的,那八十万人民币奖金更是用不得其所,因为以李娜今天的收入,这八十万人仔恐连锦上添花的效果也成疑。
作为完整独立的个体,李娜有权选择她的生活态度,对着西方媒体幽默风趣是她的自由,面向中国记者一言不发同样是她的权利。在球场上赢得的光环是属於她的,没有理由要求她要与国家分享,如果她不愿意的话。澳赛後李娜接受ESPN记者的访问,第一个问题便问她作为首位赢得澳公开赛的亚裔有何感想?李答非所问,完全回避了问题本身。连外国记者也以为种族身份是一个有价值的话题元素,於李娜却是不必回应的问题;那麽中国网民球迷还在要求李娜张扬那份可能根本不存在的中国情怀,有必要吗?可能吗?
随着中国继续的进步与发展,往後在国际间不同领域上扬名的中国人将不计其数,可千万别把「华人之光」一类的光环都套在他们身上。发自内心的中国情怀是一种品质,是个人的选择;要麽你有,要麽你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