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的九个“黄金标准”
吃饭谁都会,但是在吃饭中也有一些“讲究”,这就是科学的饮食方法,如若不遵守这些“黄金标准”,就会影响吃饭的目的,进而损害身体健康。
1、吃饭时挺直腰背。挺直腰背时胃部和肠子不受压迫,有利于食物消化和血液循环。
2、特别饿时喝点粥。人在极度饥饿是食欲特别强,看到什么都想吃,此时胃肠功能较弱,如果大吃大喝容易造成食滞;所以此时应该吃粥、面汤或牛奶混合物(芝麻糊)。
3、两餐间隔4—6小时。两餐间隔太长或太短都会对人体造成影响,一般而言
两餐间隔时间以4—6小时为宜,因为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大约是5小时左右。
4、先吃爱吃的食物。先吃自己爱吃的食物,会让你在情绪上获得满足,愉快的心情能较快地产生饱腹感,可避免吃得太多。
5、饭后别马上用脑。饭后,体内的血液会集中流向消化器官,大脑相对缺血。此时用脑会引起精神紧张、记忆力下降等问题,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几率。
6、早饭吃热的。中医认为,早餐应该吃热食,保护胃肠,建议早餐选择热稀饭、热麦片、热豆浆等,配包子、面包等主食。
7、饭后半小时再喝茶。饭后不宜立即喝茶,否则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饭后半小时以后再喝茶。
8、多吃深色蔬菜。深色蔬菜是指深绿色、红色、紫红色的蔬菜,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天应该吃500克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应占到一半,深色蔬菜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矿物质、维生素含量比较高。
9、每天吃一次含纤维素的食品。人体社区额了多余的脂肪和蛋白质,与大肠杆菌作用,会变成有害的腐败物。纤维素可以把它们包裹起来并排泄掉。每天吃燕麦、糙米、薏米、红薯、玉米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