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面临的身心健康与自我发展问题——如何适应大学生活3
(2011-01-04 08:41:13)
标签:
甘肃省大学新生心理危机麻烦事情绪心理学恋爱关系适应与发展健康 |
分类: 让我们快乐成长 |
大学新生面临的身心健康与自我发展问题——如何适应大学生活3
根据万素英等人组织进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2006年6月)、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张国奎等人进行的一项《关于在校大学思想、学习、生活情况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及分析报告》(2005年5月)得出的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按其种类可以分为:
适应与人际交往不良;学习压力;就业压力;人生挫折;情感问题等等。
大学阶段是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
灰色地带的形成——从黑白判断向多元判断发展;整合自我——整理混乱的自己;形成价值观;确立职业方向;情爱观建立;
在国际学校心理学界把大学新生面临的这些问题称为:“新入学症候群”
西方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麻烦事还不是麻烦事,怎么解决麻烦事才是一件麻烦事。”我们遇到应激事件不是一件麻烦事,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对待它,如何解决它。
(一)大学生活的不适应:
环境、生活、学习、人际、情感等。
1、角色扮演不适——由于从紧张的高考中脱颖而出,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就想放松一下或还没有做好上大学的准备;(该你出场了)
2、龙头成了凤尾——昔日的高材生走到一起,一些学生没有了往日的优势,学习、生活的压力增大;(怎么没人崇拜了)
3、学习心理适应不良——大学学习的特点是自主学习,学习方法的掌握对提高学习效果尤为重要,因为缺乏相应的学习心理和方法的辅导,大学一年级学生不知如何学习; (我该如何学习?)
4、学习目标缺失——进入大学后原来的目标已经实现,下一步向何处发展,许多大学生感到迷茫。(我往哪里去?)
5、环境不适应——宿舍、就餐、校园生活。(怎么会是这样?)
6、生活不能自立——以往是“五包”:衣、食、住、用、学。(啥事都要我操心!)
(二)专业学习与学习心理:
缺乏对专业认识、没有制定成长目标、学习冷淡等。
大学新生进校以后最核心的问题表现在:
1、学习目标缺失与学习动机不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什么,怎么学,学了做什么?);
2、学习方法不当——听课,记课堂笔记,课堂学习与自习,学习资源应用(文献资料、教师、同学、科研活动、讲座)。
3、时间分配不合理——学习时间,生活时间,娱乐时间,校园社团时间等。(时间管理)
4、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认识——这个专业是什么?都开设哪些课程(公共课、专业课程:基础课、专业课)?都有哪些老师开课?各个老师的教学风格,该专业的科研及应用成果如何?
5、学习角色转变较慢——还没有从中学有人手把手教的学习角色中转变为自我学习,适应大学学习的特点。
(三)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紧张。
1、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上娇生惯养,唯我独尊;(小霸王)
2、学习上的一帆风顺和多人敬仰;(宠儿)
3、同学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缺少理解)
4、独立处世能力较差,社会功能弱化。(自立、个性或不合群)
(四)学业发展与就业(职业生涯规划)的压力:
张国奎等同志(西北师大学生会)的调查认为,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
1、双高峰的不期而遇;我们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生后的独生子女开始进入就学高峰期和就业高峰期,
2、产业调整与再就业政策;国家对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事业单位自身改革等原因,
3、高校扩招;1999年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
4、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缺失;高校目前缺乏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5、全球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许多学生将上大学简单地理解为上大学等于找工作。
6、这不是我的意愿!进大学是为了满足家长、老师等人的要求,
(五)情感与爱的纠葛:
1、追求爱情是正常现象;对于大学生而言,追求爱情是正常的,是个体欲望健全的表现。(我不是单面人)
2、爱是需要学习的,你准备好了吗?喜欢、爱情、两性关系、婚姻、家庭等情感问题,你梳理过没有?
3、爱情不是潇洒走一回;青年学生经受不起爱情浪潮的冲击,热潮一来,纷纷卷入爱情的汪洋大海,热血沸腾,忘乎所以。然而一部分人轻率,一部分认真。轻率的人把爱情当作游戏,拿得起来放得下;认真的人把爱情当作生命,拿起来了就放不下。前者潇洒而去,另求新欢的时候,后者却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不能自拔。一些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上当受骗之后,忍受不了沉重的打击就走上绝路。
4、女大学生更要懂得自爱自保;一般而言,女性在恋爱问题上更加固执、敏感,也容易受到伤害;(《三次流产的女学生》)
(六)负性情绪恶性循环:
2、大学新生经常体验到负性情绪:抑郁;焦虑;愤怒;内疚悔恨;耻辱感;
3、负性情绪的泛化——躯体化表现
4、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状态;
5、适时运用积极的自我防御机制:升华、幽默、替代、理智化等。(浓缩的都是精华)
(七)危机性生活事件应对:
1、何谓危机?危机是当事人的一个认知或体验,即将某一事件或生活境遇认知或体验为远远超出自己当下资源及应对机制的无法忍受的困难。1)发展性危机——新生环境不适应、考试不理想、评优落选、不喜欢所学专业、大学毕业没有满意的工作等。2)情境性危机——恐怖袭击、交通意外、绑架、突遭绝症、强奸、企业破产、亲人病故、自然灾害等。3)生存性危机——是伴随我们人生重要而根本的人生问题,诸如人生目的、责任、独立性、自由、献身等重要的人生问题所引起的内心冲突和焦虑。
2、心理危机干预:1)危机,既是一种危险,同时也是一个机会。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危机。2)心理危机干预,在临床心理学及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都是一个比较专业、而且干预要求很高的工作。
专业——干预者经过专业培训;
规范——干预方法符合心理危机干预程序;3)心理危机具体干预过程:接触危机中当事人,建立咨询关系;给予精神支持、提供宣泄机会,倾听,积极关注当事人。
评估危机程度,类型及程度;轻、中、重,抑郁、焦虑、双相等。
确定干预目标;
具体实施干预;
干预效果评估及跟踪;(你也在井里吗?)
(八)几类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作为班主任、辅导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类学生,当然这些学生也要积极觉察自己的身心状态,调整自我,适应环境。
1、追求完美的学生;生活在完美主义国度里,事事要完美,不能失败,一旦受挫就感到大难临头;
2、未被录取到自己满意的学校的学生;
3、没有任何特长、兴趣、体育活动的学生;
4、一门心思考大学而没有制定长远计划的学生;
5、受到家长过度呵护、支配的学生;(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