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发展与职业伦理--高校辅导员自我成长9
(2010-12-20 08:58:25)
标签:
辅导行为问题有限性心理测验伦理生涯职业教育 |
分类: 辅导工作分享(辅导员导航) |
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发展与职业伦理
(一)职业准备:1、对辅导工作的认识(生涯认同或职业认同)。2、接受辅导工作的基本教育(资格获得)。3、心理测验技术的获得(各种心理测验工具的应用:智力、人格、行为)。4、团体辅导经历。5、辅导实习(个案临床实践)。6、定期参加心理学、辅导工作的继续教育。7、定期接受督导的辅导。
(二)生涯发展:1、职业压力。2、个人成长。3、经济待遇。4、社会地位。5、工作环境。6、角色模糊。7、社会接纳。
五、学校辅导员的职业伦理道德:界限,立场,操守。
(一)职业界限(框架)对心理咨询人员的意义。1、界限——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中存在着一条不应逾越的界限。亲人、朋友、同事、上下级、夫妻。2、职业伦理——职业限制性观点;辅导特别强调职业限制。
(二)辅导职业限制的表现:1、告知来访者你的职业资质情况——学习培训及执业资格等。2、辅导的职责限制——有限性,职业性关系,限制在职业之内。1)职责限制:仅负责由心理因素引起的问题。(解决什么)2)辅导学意义上的帮助:不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只对心理行为问题负责。(不解决什么)
生活事件、个人认知、应激引起的心理行为问题。3、时间上的限制:1)每周——一次;2)每次——50分钟;3)辅导关系的有限性:不是朋友。4、感情限制:1)沟通与接近有限度——辅导之内。不得有感情纠葛;异性求助关系。2)在辅导室之外不得进行任何咨询。3)在辅导中不得将个人情绪带入咨询过程。
在进入咨询室前,将你的情绪、心态整理到适宜咨询的状态。
5、辅导目标限制:1)辅导目标只能是心理问题:A、心理行为问题与躯体疾病;B、总目标与多个目标的协调;2)辅导目标的有限性(辅导效果评估);6、保密——1)道德上的保密:为来访者的隐私保密。2)法律上的保密:保密的有限性。3)特殊情况保密:危机、威胁等。7、尊重来访者的知情权:来访者有权知道心理咨询师要做什么、怎么做,要尊重来访者的知情权。
(三)中立性态度:共情——辅导关系建立的关键。1、辅导中始终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 以来访者的价值取向为解决问题的参照点。参照框架。2、中立性态度便于建立咨询关系;穿他的鞋走路,用他的方式观察世界。把你的观点、价值观(自我)、态度、情绪放在一边(悬搁:清场),聚焦于来访者。参照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