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适合个人的辅导模式—高校辅导员自我成长7
(2010-12-14 11:14:31)
标签:
人性辅导自我觉察工作中自我知觉自我爱成长家庭教育临床实习 |
分类: 辅导工作分享(辅导员导航) |
如何构建适合个人的辅导模式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辅导研究所所长江光荣老师认为,对于辅导员而言,学习或做辅导关键是先站稳,再迈步。
一、辅导是一项专业性、规范性的工作(职业);
1、对人的认识——人性观;
2、自我觉察与成长;(孔子“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
3、心理学专业背景;
4、辅导工作的专业培训;
5、职业认同;
6、有自己工作的理论、程序和方法;
二、有效辅导员的特征;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辅导员,注定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及投入大量的时间。最近,这项工作越来越受到高校领导的重视和大学生的关注,许多业已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投身其中,想施展自己的才华。可是,他们中有许多人担心自己倾注很多心血无法做好这项工作,还有许多人为之焦虑不安,不知如何开始自己的辅导员工作,对大学生辅导工作一无所知。
是的,他们的担心、焦虑是正常的。
高校辅导员是一个新的工作领域,也是一个新的职业。
一个立志要成为大学生喜欢的辅导员,重要的并不是你的学位、资历、理论和技巧,而是辅导员本身的修养。
著名的辅导理论家帕特森认为,对辅导工作影响最大的实在是辅导员个人的修养和素质。他说:“在辅导工作中,辅导的关键不是辅导员些什么,而是他是谁。因此,辅导员应该关注的不是要为受导者做些什么,而是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一)辅导精神——秉持爱、尊重的人性观;
美国学校辅导工作专家科雷认为,要做一名成功的辅导员,必须具备以下一些特征。
1、良好的意愿。你应该对别人的成长和快乐有诚挚的兴趣。
2、有能力与人分忧共乐。你与被辅导者相处时是有感情的,能够投入到当事人的伤痛和喜乐中,产生认同感。
3、认识并接纳个人的能力。你有认识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性格和为人的局限性;在与当事人的接触中不支配或利用他们,乐于给他们提供帮助。
课堂互动:“我是谁”——整理并认识混乱的自我
4、与众不同的辅导风格。能够致力于发展出可以表现个人性格的辅导风格。积极地向他人学习,从不同的辅导学派(心理咨询、辅导)借鉴他们的观念和技巧,形成自己的辅导风格。
5、愿意开放和冒险。你在自己的生活中勇于帮助他人,有帮助他人的积极态度,愿意为那些在困惑中徘徊的人提供帮助。
6、自我尊重和自我欣赏。对自己的价值十分肯定,十分喜欢自己的工作;在辅导工作中,不以自己的局限性与人相处,而是以个人的长处和别人建立关系。
7、愿意做当事人的典范。成功的辅导员不会要求当事人去做那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而是以设身处地的立场来引导当事人,把自己开放、诚实、和自我省察的为人特征展示给当事人,让他们去感受。
8、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在辅导工作中肯定会错误,但成功的辅导员不忌讳错误,而是总结经验,在错误中有所成长。
9、具有成长的愿望。保持开放的态度,积极拓展自己的视野;经常反省自己的存在、价值和动机;不断探索自我知觉(自我觉察力),认识自己的恐惧、限制和力量所在。
10、幽默感。有能力与当事人一同开怀大笑,甚至自嘲;但是这种幽默不是用来愚弄当事人的,而是在辅导工作中以此来与当事人协调辅导关系的。
总之,最成功的辅导员对自己和当事人以及辅导工作都抱有积极的态度,愿意怀着爱心投身这项工作,能够同情当事人,始终以仁慈之心帮助当事人;而较少功利心,不操纵当事人。(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