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学难、难于上青天——可怜天下父母心

(2010-07-19 09:01:45)
标签:

教育

小升初

父母心

上学难

可怜天下父母

校园

分类: 教育的魅力(摇摆的教育)

小升初:谁中了“禁奥令”圈套?

上学难,上幼儿园难、上小学难、上初中难、上名校更难。2010年7月15日南方周末刊登南京“小学升初中”的有关文章并配有图片,看后让人难受:真是可怜天下父母下!!从此照片可以看出中国父母为了孩子可以豁出命去。我的体会:中国父母缺乏自我的生活;中国父母太看重孩子的成功;中国父母注重脸面。请看《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

一场政府“禁奥令”下明目张胆的“小升初”比拼奥数战,让一个曾笃信教育局红头文件的公务员父亲,老牛,痛感自己“太傻太天真”。经此一役,忍受了一连串打击和折磨,老牛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教育怀疑主义者”。

南京某名校进行“小升初”电脑摇号,电脑随机从4480个报名学生“吐”出2240名幸运儿名单,数千名家长一哄而上寻找自己孩子名字,现场挤成一团。

一场政府“禁奥令”下明目张胆的“小升初”比拼奥数战,让一个曾坚信教育局红头文件的公务员父亲,老牛,痛感自己“太傻太天真”。

去年底,由于“疯狂奥数”引发的巨大社会争议,成都市教育部门发布五条“禁奥令”,在全国率先掀起了史上最强“禁奥风暴”;而老牛一直没能识破这个“禁奥令圈套”。

如今,他最懊悔的是,没有早送儿子去学奥数。

儿子参加的是成都颁布严厉“禁奥令”后的第一届“小升初”。76日,成都著名的三所中学四、七、九中公布了今年小升初电脑摇号的录取名单,在2436名小学毕业生中摇取了357名幸运儿。而其余孩子则将参加7月中旬的再次“摇号”。

在家长眼里,貌似公平的摇号,更像是一场命运的轮盘赌,反让他们对子女的前途充满忧惧,“万一被摇到三类学校,岂不把娃娃耽误了?”

12年来坚持素质教育、不肯送儿子去学奥数的老牛,使尽浑身解数,才在最后时刻帮助儿子逃脱摇号的命运,提前锁定名校。

在已提前择校成功的家长眼里,那些只能由摇号来决定孩子未来前途的,不少是中了“禁奥令”圈套的人。

所学校“小升初考试”打的名号也不尽相同,有叫“奖学金测试”,有叫“小升初面试”,有的甚至叫“小学教学研讨调查”。

这场“禁奥风暴”并未持续太久。20101月,“禁奥令”最主要的推动者,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长娄进反被调离。这位曾在青羊区推行素质教育、升任市教育局副局长后又力推禁奥的改革派官员最终壮志未酬。

禁令也让很多家长终止了对孩子的奥数培训。

即使在风声最紧时,柳灵也没中断妞妞的奥数课,上课的地点却从培训学校藏身到了老师家。

半信半疑的老牛没给兵兵增加补习班,勉强维持着每周日上午两节课。

在老牛的摇摆不定中,兵兵又坚持学了5个月,就迎来了被禁奥令禁止的“数学竞赛”。

竞赛组织者有规避禁令的“高超智慧”。禁奥令中“不准成都市教育局所属的义务教育段学校、少年宫等单位将场地租给竞赛单位”;主导改革的教育局官员曾自豪宣称此举是“釜底抽薪”,让竞赛方找不到场地。

竞赛组织者却巧妙发现了被“禁奥令”遗漏的“职业院校”。最终,逾五千名小学生参赛,兵兵也身在其中。

但老牛一家三口对此次参赛结果讳莫如深,对马可都不肯透露。她只能猜测兵兵考得太差,“家丑不愿外扬”。

此后不久,成都6所民办私立中学的小升初考试也光明正大开始。都江堰市教育局接到家长举报,将躲在该市一家宾馆以“小学教学研讨调查”的名义进行“小升初”测试的成都石室外国语实验学校抓个正着。

在家长投诉和媒体报道下,6所民办私立学校校长被叫到市教育局开会,而教育局也要求违规考试一律取消,并接受群众举报和媒体监督,“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后来马可听说,当天会上有民办学校校长拍了桌子,痛斥成都市教育局违反了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的“民办学校有自主招生、自主命题、自主选择考试方式的权利”。

考试果然如期举行。包括兵兵和妞妞在内,上万名小学生参加,场面之壮观,比起高考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这场在教育局眼皮底下明目张胆进行的“小升初考试”,成都所有媒体只字未提。

这场考试也惊醒了众家长。许多在禁奥令颁布后终止孩子奥数培训的家长追悔莫及。

在“万人赶考”、11000的残酷竞争中,妞妞如愿考取了一所私立名校的二等奖学金,母女俩相拥而泣。

之后几所知名公立中学也展开了对优质生源的“招考争夺”。为规避禁令,各学校奇招迭出。

一所知名初中为避人耳目,将考试地点设在市郊某大学内;一所中学则将考试时间定在早上7点半-8点半,“算定记者们此时还在睡觉,等接举报赶到现场也早已人去楼空”;一所名校在家长前一天电话询问时还称没有考试,晚上却突然改口,为不留把柄,没有试卷,老师直接在黑板上写考题,以奥数为主。

各所学校“小升初考试”打的名号也不尽相同,有叫“奖学金测试”,有叫“小升初面试”,有的甚至叫“小学教学研讨调查”。

 

“彻头彻尾的教育怀疑主义者”

“小升初考验的,不是孩子的能力,是家长的能力。”马可感慨地说。

突然降临的择校大战让家长们措手不及,带着孩子“四处赶考”。有家长打电话向媒体抱怨,由于相信了教育局文件,结果错过了考试时间,“让孩子的准备打了水漂”。

马可将家长的投诉向教育局“反映”,接电话的官员劝马可不要再关注了。

眼睁睁看着各名校举行了“小升初考试”,而兵兵依然没着落,老牛夫妇彻底动摇了。夫妻俩开始互相埋怨,妻子怪老牛当初不该坚持不听马可建议;老牛则怪妻子当时怕儿子吃苦。

就在老牛绝望时,一所公立名校致电老牛,通知兵兵前去“面试”。老牛为此好一阵兴奋,马可闻讯后也很激动,一字一句教他面试时该说啥。

当晚,老牛夫妇轮番上阵扮演考官向兵兵发问,甚至还准备了一个面试问答的英文版本让他全背下来。兵兵被问得眼泪汪汪,一家人折腾到半夜。

等次日“面试”结束,老牛在电话里破口大骂,“去了就发张试卷让做,全是奥数。”马可一听也感慨自己一时大意,竟没早反应过来。

过了三天,这所学校向马可为难地表示,“70分以上我们才考虑,但兵兵只考了40分。”

眼看兵兵要由摇号决定命运,老牛委托马可打听摇号区域。这是教育部门一直隐晦不言的秘密。马可辗转打听到,几所名校的摇号“可能是位于一环路以内”,老牛又赶紧张罗着给儿子改迁户口。

最后时刻,老牛用尽所有资源“找到市上关系”,终于帮兵兵敲定某名校,一颗悬着的心才安定了下来。

“小升初考验的,不是孩子的能力,是家长的能力。”马可感慨地说。

与此同时,却有家长在孩子考中名校后,为排队交钱而大打出手。因名额有限,即使考试过了,也可能报不上名。

经历了“小升初”的打击和折磨,老牛对自己曾经信仰的素质教育,对培养了兵兵六年的×小,看法彻底改变,“都是花架子”。

今年小升初,兵兵班上同学一个都没考上名校,而同小区一位大学教授的女儿也在兵兵参加的那所名校“面试”中落败,只得了兵兵曾得过的可怜的“9分”。

如今的老牛,已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教育怀疑主义者”。

儿子小学毕业后的这个暑假,老牛早早安排好了补习班。老牛现在只相信眼前既得的东西,那些别人允诺的美好图景,总让他有种“小心又中了圈套”的提防感。(南方周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