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构建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家庭模式

(2010-05-30 08:54:52)
标签:

教育

家庭模式

家庭成员

健康家庭特质

青少年成长

萨提亚

维吉尼亚

分类: 教育的魅力(摇摆的教育)

构建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家庭模式

——基于健康家庭特质的相关研究

左利平

(西北师范大学《丝绸之路》杂志社,  甘肃  兰州 730070

 (此文已发表于《西京论坛》2009年第二期)

[摘要] 家庭是个体成长的开端,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家庭对青少年的健康心理和人格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不良心理环境、不合理的教养方式、童年期的某些心理创伤,以及各种不良家庭教育误区对青少年心灵的侵蚀,都可能成为他们日后人格异常或心理变态的温床,使之不能顺利的向成人期过渡,在青少年成人后仍出现阻碍其健康发展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和适应障碍,影响青少年生存需要和发展任务的完成。就此而言,父母在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为其营造具有健康特质的家庭成长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青少年成长   家庭  特质

[中图分类号]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分析判断或帮助青少年解决心理行为问题时,除了要考虑青少年独特的成长特点外,还需要将其家庭本身作为一个参数加以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认为,家庭的结构、模式和观念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促进或抑制的作用。关于这一观点,心理咨询临床工作者在咨询实践中也深有体会,许多青少年个案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表面上看是青少年自身的问题,但是深层次原因却出在家庭和父母那里,是他们的教养观念、技能的缺乏或不正当言行影响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因此,家庭作为具有抚养及教育功能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在教养青少年成人、传授社会生活技能、使其身心健康成长方面具有学校等教育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营造具有健康特质的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而言就尤为重要。

一、健康家庭特质的构建

美国家庭治疗研究人员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对一些家庭长达10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健康家庭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他们将此称为“健康家庭特质”或“健康家庭动力”。研究者认为健康家庭的特质不是单一的,凡是健康家庭都应具备以下特质。1、基于爱的家庭观念;父母对家庭中的每个成员能从尊重、信任、有价值和彼此欣赏的人性观接纳,并和谐地相处,在青少年成长的每个阶段都能获得父母的关注和爱护,促进其积极自我观念的形成;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对家的理解应该是一个可以找到理解与支撑的爱的港湾,是在辛劳之后 可以放松和恢复精神以更好地应对外面世界的爱巢。2、有具有合力的信仰或人生理想;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需要回答“我是谁?”、“我将去向何方?”、“为什么?”这三个关键问题,探寻和确定自我存在的意义和目标;父母在组建家庭伊始就要为自己的家庭构建一个未来发展的蓝图,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足够精神动力。3、对人态度友善;家庭成员之间都能以朋友般亲切相待、彼此爱护、相互信任,特别是夫妻间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要给孩子做出表率,积极影响孩子的社会交往。4、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兴趣;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在人格、行为等方面都是独立、独一无二的,要尊重彼此思想、行为、爱好的选择,理解“他”或“她”有选择与己不同的价值观、爱好的自由。5、开放而直接的沟通;在健康家庭中,权力、亲密、自主、信任、沟通等生活内容都是可以公开谈论的,在讨论家中大事或日常生活事件时,每个成员都可以公开、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保留“我”的观点,相互之间能够以诚相待、互相珍惜。6、理解对方多样而复杂的生理及心理需要和动机;家庭成员之间可以随意地倾吐表露自己的想法,失望、恐惧、伤痛、愤怒、批评或是开心之事和取得的成就都能成为“我们”谈论的话题,充分理解各自的生理和情感需要。7、维护家庭健康发展的主动性;家不仅仅是倒倒垃圾、准备三餐、晚间休息或在客厅聊天、书房看书,更重要的是家是每个成员获得精神愉悦和健康成长动力的场所;每个成员都要关注家的建设,为家的健康发展注入自己的力量,从积极主动的态度看待和支撑家的发展和变化。8、彼此欣赏对方及容忍对方的独特性;我们的家存在于多种文化交融的生活中,每一对夫妻都具有不同的生活背景,“我”和“他”都是不同于对方的这一个,我们除了拥有走到一起生活的共同点外,还有差异性,诸如思想、情绪、性格、生活习惯、为人处世方式等等。因此,在家这个共同体中,除了要凝聚家庭成员的共性外,最为关键的是接纳“他”或“她”的不一样,包容家庭成员的差异,理解其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一个人。9、尽力使家庭中其他成员更加愉快和幸福;在健康家庭中,“我”不仅欣赏自己、满足自我需要,使自己成为一个身心愉悦的人,而且要在乎“我”家中其他成员的快乐和幸福,主动表现出对“他们”的关注,愿意分担他们的痛苦、疑惑,无条件的给予他们情感支持,设身处地为他们的成长着想,将“我”的爱注入家,使我们的家充满祥和和民主的气氛。10、有以积极的方式应对危机的态度和能力;一个正常家庭不是没有问题,而是可以很好地处理问题。在家庭出现诸如孩子出生、进入青春期、处理工作、赡养父母、夫妻感情等发展性问题或生活危机时,夫妻能够意识到这种变化是不可避免的,生活就是伴随着变化而发展的。在家庭出现变化时,家庭成员都能适应这种变化,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方式应对挑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对策,消解在应对挑战中出现的消极观念和破坏性力量,达成问题解决的共识,设定解决生活事件的方法,使家在不断调整和适应变化的过程中,能够“与时共进”的以新的观念、新的方式应对变化。11、对家庭的归属感和义务;人是典型的群居动物,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属于某个或多个群体,以此获得温暖,得到帮助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安全感。家庭是个体除工作等场所外,栖居最长久的地方,在这个共同体内不仅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提升自我价值,而且还可以分享两性之美、亲情之爱。可是,没有任何规则规定在这个共同体中,一个人可以尽情索取其他人的给予而不承担已有的义务。既然是这个家中的成员,就要遵守自己承诺的责任,分担家庭的忧苦,尽自己对伴侣、孩子或父母的道义,在他们处于痛苦、疑惑、挣扎、绝望和享乐的时候愿意与他们共同分享。

家庭系统理论认为,作为一个系统,每个家庭都存在其特定的特征,尽管心理学家认为健康家庭具有非常相似的特征,但毕竟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特点。我们要特别强调的是,健康家庭所具有的这些特质对于一个家庭的发展、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可或缺的。它基于存在的观念、教养方式、成员间情感沟通模式,以及每个家庭成员的角色、地位、行为准则、与外界交往的基本原则等等,都会对这个家庭内部的成员产生影响,而这种动态的影响又会作用于家庭系统的各个部分,对家庭的不断发展,子女的健康成长发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家庭模式与青少年成长的关系

青少年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家庭中,这个家庭的结构和组织、家庭中形成的观念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家庭是儿童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就说明了家庭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教化作用是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1家庭观念;即一对夫妻组建家庭时对经营家庭的观念,一般而言家庭观念应包括:(1)对家庭的看法,即将组建家庭或已经成家的夫妻对家庭的认识,家庭对一对夫妻而言意味着什么,是爱巢、避风的港湾,还是发泄、尽义务的场所,对家的定义及看法影响着夫妻对家庭的营造观念。其中,良好的婚姻关系是核心要素。(2)爱,有爱就有相互体贴、关心对方、疼爱子女,对家庭负责和努力营造家庭的心理动力。(3)尊重,家庭中充满着平等民主的气氛,彼此尊重对方的优点和局限,有利于夫妻间在交流情感、处理家务、养育子女等问题上认识双方在家庭中价值和角色,分担由此产生的责任及义务。(4)教养方法,阿德勒认为个体成为父母并不意味着他就自动获得了养育孩子的有效技能。所以作为父母要学习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方面的知识,学习掌握成为有效父母的技能,如此才能养育一个与家与社会负责人的孩子。2家庭的结构和组织;美国家庭治疗学派的代表人物维吉尼亚·萨提亚认为,家庭结构和组织包括:(1)结构要素,所谓结构要素就是家庭成员的数量、代际层次(祖父母—父母—子女,或父母—子女)、家庭中夫妻的数量。(2)结构模式,是指这个家庭属于核心家庭(只有一对夫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由夫妻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还是联合家庭(由夫妻与两对以上的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对青少年来说核心家庭有利于他们的成长。(3)界限(亲密与距离),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组织内部而言是指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度和距离感,同时也规定了成员之间的等级秩序;从一个家庭来看,夫妻之间、亲子之间的密切关系和民主的家庭秩序十分有利于青少年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心理互动,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作用。3家庭成员互动方式;家庭成员互动模式包括:(1)互动的形式,家庭互动是家庭成员间日常生活交往、情感交流的的形式,互动形式是指成员间是双向的平等、开放式交往,还是单向的消极、封闭式交往。(2)互动的规则,规则就是家庭内的权力、劳动分工和互动模式的约定俗成,例如饭后的碗筷由谁洗、垃圾由谁倒、来客人时子女要给客人打招呼、体力活由男人承担等等。(3)互动中的角色,角色是家庭规则的自然延伸,例如妈妈是“养育孩子的”,爸爸是“挣钱养家的”,长子是“父母辛苦的分担者”等。

观念决定了规则、角色、互动模式和家庭的结构,他们对家庭的发展,家庭成员的成长起着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当这些因素成为正相条件,家庭发展成熟时,它们对家庭成员成长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就会成为消解心理行为问题的力量,减轻诸如自我否定、抑郁、焦虑和功能失调等症状的出现。200511月,我接待一位19岁的大学生,当事人的心理问题是依恋情结及人际交往不良;当事人智力正常,10月做医学检查身体血、肝胆、胃等功能正常,咨询后与其家人接触,其母认为当事人没有长大且不可信赖,对当事人的生活、学习进行过度控制,从而导致当事人难以学会如何与同学交往及生活自理能力差,什么事都要想母亲会说什么。从这个案例来看,当事人母亲的观念决定了她在教养当事人时采用了“孩子不可信赖”的教养观念,并在这个观念下与当事人互动,从而又强化了当事人依赖父母的观念。

三、健康家庭特质功能的实现

爱波斯坦在谈到一个家庭为什么要具备“健康家庭特质”时曾经说过,健康家庭就是要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和情感支持,满足个体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要,积极适应并促进家庭及其成员的健康发育和成长,学会应付和处理各种家庭突发事件及社会交往的技能,尤其要帮助青少年正常、健康的度过青春期,处理好亲子冲突,为他们顺利地进入成人社会创造条件。具体来说,健康家庭特质的功能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问题解决能力;一个家庭为有效维持其基本功能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家庭所面临的问题通常来自物质和情感两个方面,问题解决能力高的家庭能够顺利完成问题解决的步骤,而能力低的家庭甚至连问题是什么都搞不清楚。2、沟通;在一个家庭里,成员用语言或非语言行为进行的信息交流。有效的沟通方式内容清晰,意指明确,直切中心,效果较差的沟通方式常常使听者不知所云,不但达不到沟通的目的,反而会引起猜测、敌意,影响家庭成员间的关系。3、家庭角色分工;指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相对地位、所承担的责任和相应的义务。家庭成员的角色任务主要包括为家庭成员的日常生活提供必须的物质材料,给予家庭成员情感支持,满足家庭成员个性发展的需要,以及维护家庭正常运作、管理家庭事务等;角色分工较好的家庭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相反,则容易发生角色冲突。4、情感反应能力;即对特定刺激做出适宜而适度的情绪情感反应的能力。特别是在应对应激性生活事件、情感危机等问题时,健康家庭的情感反应能力能够表现出与之相对应的适度的情绪情感体验,而在问题家庭里,则会上演情景剧烈动荡的“悲喜剧”。5、情感介入程度;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距离,家庭对各成员个性、兴趣、爱好的尊重和对个体需要的满足程度。在具有健康家庭特质的家庭中,各成员都能从出于为对方考虑而关心他人的情感和行为,但在问题家庭中,则是对家人的漠不关心,或者要求所有家庭成员在价值取向和兴趣爱好方面都保持一致,缺乏个人的独立自主。6、行为控制;一般按而言,家庭对成员的行为控制方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刻板的控制,家庭根据传统社会文化的要求对成员的行为做出严格明确的规定,并很少随时间与环境的改变而调整;二是灵活的控制方式,对成员行为的规范随环境变化能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三是放任的控制方式,缺少规则和限制;四是混乱的控制方式,对成员的行为有时严格控制,有时完全放任,使成员无所适从。在健康家庭中,一般都是通过灵活的控制方式来规范成员行为的。

四、小结

健康家庭的特质虽具有相似性,可不同家庭在构建家庭模式、培养健康家庭特质、实现健康家庭特质功能上却是不相同的。我们只是从家庭健康发展和心理咨询实践的需要提出构建健康家庭特质的必要性和当下性。特别是在目前,家庭以孩子为中心,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社会以成败论英雄,学校以成绩论好坏,父母以一好定百好的中国社会背景下,大多数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都是因为父母而起,就更有理由倡导构建健康家庭特质这个紧迫问题了。

[参考文献]

[1]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165.

[2]HT.普劳特.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与治疗[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96.

[3]曾仕强.亲子关系[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182.

[4]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民族出版社,2005.95.

[5]克劳蒂娅.美国人的家庭教育[M].专利文献出版社,1997.56

[6]M.查特尼克.儿童心理治疗技术[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45.

[7]维吉尼亚·萨提亚..新家庭如何塑造人[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26.68.

[8]Michael P. Nichols.家庭治疗基础[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82.

[9]Gerald Corey.心理学与个人成长[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7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