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校辅导与青少年身心发展压力应对

(2010-03-28 21:31:10)
标签:

身心发展

青少年

身心健康

拉扎鲁斯

台湾

杂谈

分类: 辅导工作分享(辅导员导航)

学校辅导与青少年身心发展压力应对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压力的辅导

郑廷辉  左利平

 

[摘要]:学校辅导工作,尤其是中小学的辅导工作应对青少年身心发展方面出现的压力多予以关注。近年来青少年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的诸多问题表明,许多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和危机事件的出现,都与青少年面临的生活压力有着密切关系。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应明确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基本原因,在辅导过程中积极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有针对性的讲授有关生活压力缓解的知识和方法,以有效的策略帮助青少年顺利渡过青春期难关。

[关键词]心理辅导  青少年成长  心理健康

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辅导是八十年代中期,近年来发展较快,随着1999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2002年教育部下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的相继出台,中小学辅导工作开始受到高度重视,当前各学校的辅导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个人一生发展各阶段的过程来看,青少年期是一个人在生理和心理状况、社会地位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面对种种的变化,青少年往往感到难以适应,他们感到紧张、不安、恐慌与紊乱,以致对家庭、学校、社会及传统等等产生不满和反抗的心理。同时青少年要满足许多需要,才能达到个体的适应。但青少年往往缺乏客观态度来评估自身的需要问题,很容易感到现实与理想的不符,自觉有很多需要得不到满足,在许多事情上出现矛盾心理。而学校辅导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协助青少年稳步迈向成长,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心理的困惑,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和个人潜能的发挥,实现个人的美好目标。

一、青少年生活世界的压力

1、压力源概说。关于压力,心理学认为压力是超越个体心理的负担。创立压力与应激学说的心理学家汉斯·薛利认为,当谈到压力时,通常指的是来自我们周围所感受到的一种生理与心理的紧张状态。理查德·拉扎鲁斯对压力的定义是,压力是个体与环境中的人、事、物的一种特别关系,这种个人与环境中的人、事、物的关系,被评估是有心理负担的,或超越其资源所能负担的,以及危害其健康和个体综合利益的东西就是压力。社会学家提出,压力与个人的信仰、价值观、知识层次及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他们认为个体的压力源可以分为:心理压力即超越心理所能承受的压力,生理压力如青春期心理的、生理的欲望压力,社会压力即来自社会期望、社会的认同、社会声望等压力。

压力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必然现象,是客观存在着的,任何人都无法避开,与我们每日相伴,可以说压力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从大的方面看,战争、地震、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都会给我们和社会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和负担;从小的方面看,一次考试或求职、自己生病或亲友生病、失业或改变环境、亲人故去等,也都会给我们的正常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冲击和干扰,都会成为我们“心理压力”的来源(即压力源)。

有人可能会问,人没有压力行不行?不可以!为什么?压力是人的基本需要,我们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来看压力为什么是人的基本需要(正常的生理反应)。人有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从个体的生理、安全、爱等需要来看,这些需要不满足,人就会有饥饿、害怕和忧愁等生理心理的压力表现,但它们是正常的;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出现问题。

所以我们说,压力是个人的基本需要,关键是如何认识压力、应付压力、解决压力。

2、青少年面临的压力。我国青少年在身心发展中,主要面临的压力有以下几个方面。(1)日常困扰;拉扎鲁斯将“日常困扰”定义为每天能引发个人麻烦挫折的生活琐事,它们包括繁琐及难处理的人、事物等。青少年在生活中需要处理衣、食、住、行、娱乐等事件,这些事件虽然小,但是积累起来压力就不小。例如早上几点起床、早餐由谁准备、脏衣服的清洗、去学校的交通问题等,足够让青少年在心理上紧张,感到压力,并由此产生生理症状,消化不良、面黄肌瘦和失眠。(2)生活事件;生活事件包括正面的事件,如节日、过年、得到奖励、考试通过、获得同伴认可、担任班组长等;负面事件,如竞选失败、考试挫折、家人出现意外事件、经济拮据、被学校处分、与父母冲突等。薛利认为,每一种生活改变都会给个人带来压力,如果个人心理健康水平高,其适应能力就高,压力不会对其造成身心健康方面的损害。否则,当“压力指数”改变时,个人就会感到不适应。(3)人际关系压力;美国认知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指出,人际关系压力是青少年生活世界里重要的压力,它包括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及朋友关系等,这些关系是经常处于紧张对立的互动关系。青少年在面对指示、命令、训诫、冲突、对立时,有时难以按照自己的心理意志、行动自由来处理它们,因此造成他们心理的压力和痛苦,影响他们在“人际冲突”中客观、正常的处理这些“人际压力”。(4)学校生活压力;台湾学者郑照顺通过对青少年日常生活压力的研究发现,学业压力是中小学生面临的最大压力;西北师范大学学生会于20054月对该校23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有85.7%学生认为学习压力大;我国有关部门对中小学学生关于压力与健康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学生的学业压力有学习成绩、考试、作业过多、上课点名、某些课程学不懂、被老师处罚、与同学关系紧张等。

二、生活压力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正负面影响

生活压力对青少年而言,就像生活中的推动力,从积极方面来看,这个推动力能促进自我进步、创造发明和个人生活目标的实现;就消极方面而言,如果个人无法承受生活压力,可能造成身心的疾病、情绪的困惑以及行为的偏差。

1、青少年生活压力适当理论。生活中不可能没有压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感受到压力的存在,适度的压力对个体来说必要的。过度压力会打破身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平衡状态,引起身心关系失衡,从而导致心理功能紊乱诱发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

从以上的论述我们已经知道,压力既具有积极“推动力”,也具有消极的“杀伤力”。(1)过度压力;过度压力即超越个体心理负担的生理心理反应,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杀伤力”。例如汽车的轮胎,充气太多或承压太重就会爆破。(2)过低压力;没有对个体心理形成负担,例如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压力,他就会感到没有目标,学习不紧张,对自己无约束。就像皮球没有充气。(3)快乐压力;对个体身心健康有益的压力,即愉快欢乐的压力,例如参加一个班级竞选活动、参加一个大型体育活动、得到老师表扬等。(4)痛苦压力;情绪情感及负性生活事件应激方面的压力,给个体带来的生理心理的应激反应。一般会给个体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精神创伤及躯体创伤后应激障碍(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出现情绪情感体验和精神障碍:创伤体验重现、恶梦,警觉性高,回避、感情木纳,对未来无信心,提心吊胆等。)

2、生活压力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生活中充满着压力,压力可以说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因为每个个体都必须面对来自环境或自身的压力挑战。当个体遭遇紧急情况或面对外在威胁时,其心理和生理必须立即做出反应和行动。

1)个体面临压力产生的身心反应;压力是否都令人喘不过气来?手忙脚乱,出冷汗,紧张得哑口无言,忧郁,人生乏味,坐立不安,闷闷不乐,或者无法集中精神?压力对个体是否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主要看个体生理(生物属性)、心理(精神属性)、社会(社会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主要看个体对生活压力持什么态度和解决方法。长期的压力反应(抗拒)对个体而言会导致生理或心理疾病,社会功能失调,人际关系紧张。2)生活压力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要学会适度调整个体的自我期望,清楚自己的成就动机,探索自己的能力、兴趣和个性特征,规划自己的未来目标,妥善安排生活、学习时间,善于处理同伴关系,与父母友好相处,了解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心理、情绪特点及需要;同时,将生活、学习、环境带来的压力转化为推动力。青少年如果能够有效的应对生活压力,并运用自身的智力能力、非智力因素(EQ)和社会支持,就能很好的化解面临的生活压力,达到“自我实现”和“适性发展”的目的。(3)生活压力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生活压力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一直是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学校辅导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台湾学者郑照顺发现,生活压力可以对青少年的生理系统(内分泌、血液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肌肉系统),认知系统(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和想象),情绪情感(烦恼、焦虑、郁闷、愤怒、悲伤、自卑、内疚和心境、激情、应激),以及行为产生消极影响。具体的来说就是,A缺课率增加、B请假率增加、C降低学生的积极性、D学习效率低下、E师生冲突增加、F同伴关系紧张G情绪情感困惑等。

三、积极协助青少年应对成长中的生活压力

学校辅导工作的目标就是要尽力帮助每一个学生在教育历程中达到身心健康,获得最好的发展,引导他们合理的规划个人的人生目标。辅导员在辅导工作中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始终把握住学生在学校不再是狭隘地获得书本上的知识和应付考试,而是在智能发展之外,还包括个人情绪、个性方面的发展与个人潜能方面的发挥。也就是说,辅导员要正视并重视青少年的生理、心理需要,认清学校辅导的目标:辅导工作是与教学同等重要,促进学校教育功能,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因此,积极协助青少年应对成长中的生活压力,帮助他们对生活压力进行有效管理,应是学校辅导工作的核心。

1、协助青少年应对生活压力。拉扎鲁斯对“压力的应对”的定义,应对是一种认知行动的过程,即个人在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当面临超出个人能力承受范围的压力时,为了重新建立生理与心理的平衡,所采取的解决方法。心理学家经过多年的跟踪研究发现,个体如果应对方式有效,则可以减轻或免除压力困惑;反之,如果应对无效,不但不能克服压力,反而会引起个体发展中的种种困扰,造成身心疾病或引发各种偏差行为,如此又形成新的压力来源。学校辅导工作就是要引导青少年学会认识(评估)生活压力以及采取应对的行动,帮助他们建立“功能性应对”——对问题采取行动去学习、求助,设法面对困难及压力,并加以解决。尽可能避免使用“非功能性应对”——即面对生活压力采取反向的行为,如责骂他人、孤立自己、吃东西消除紧张、逃学、过量饮酒吸烟或攻击无辜等。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会引发更多的压力,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具体来说,青少年在采取应对行为时,应考虑以下一些方式,1)合理宣泄情绪,向人倾诉或独自吼叫;2)转移注意力,以忙碌学习或转移学习内容来缓解生活压力;3)发展自我信心及乐观态度,对自己处事的能力有信心,并对生活持乐观想法;4)发展社会支持,寻求同伴、家人、师长等社会支持系统在精神上的支持;5)寻求精神支持,发展与精神有益的活动及信仰;6)建立知己关系,向亲密的朋友同伴倾诉,获得他们的了解与支持;7)寻求专业帮助,请专业辅导(咨询)人员或各种专家提供意见及努力的方向;8)与家人沟通,共同解决亲子关系方面出现的问题;9)正视问题,当生活压力来临时,不回避,而是以积极的态度、主动的方式面对,消解由于生活压力引发的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

2、其他一些有助于应对生活压力的方法。台湾及香港地区从事学校辅导的学者经过长期的实证研究证明,在个体应对生活压力的方法方面,除了拉扎鲁斯等人提出的“压力的应对”方法外,还应该包括社会支持和人际沟通,它们在个体处理生活压力事件时具有缓冲压力的效果,特别受到各国从事团体心理咨询和学校辅导工作者的重视。(1)社会支持;所谓社会支持是个人在社会体系中,觉得受到关心、尊重与帮助,这些来自社会他人的资源可以个人减轻压力或解决问题,或增加个人的应对能力。社会支持的来源是个体获得支持的动力,研究社会支持的学者史文德提出,社会支持的来源包括以下几项:社会资源——如学校、社团、组织等;个别的社会网络——包括同学、朋友、同事等;重要关系人——家人、知己等。社会支持的方式和功能是很多的,主要有:情绪支持——关心、肯定、同情心、鼓励;认知支持——帮助了解问题,提供正确的资讯、经验;实质性支持——直接提供物质或具体服务,帮助解决问题。总之,青少年面对生活压力时,如能善于运用社会支持,采用积极的应对策略,一方面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还可以增进学业成就,获得满意的生活。(2)人际沟通;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际沟通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过程,是一种直接的沟通形式。个体通过与他人的沟通,可以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与情感,满足某种心理需要,减少冲突和改善人际关系,协调群体内行动;青少年在应对生活压力时,恰当、适时的应用人际沟通,可以达到心理上的打气、出气,获得他人情感支持,整合人际资源的作用,缓解由于压力带来的心理情绪上焦虑及郁闷。

学校辅导工作就是要重视青少年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他们在心理和情绪情感上出现的许多不适,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业、生活、情爱、自我建立、同伴关系、生涯规划等方面的问题,在奠定一生目标的初航阶段,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较强的社会生活能力,从而实现他们个人全面发展的目的。(发表于《丝绸之路》2009年8月下半月刊)

[参考文献]

郑照顺 《青少年生活压力与辅导》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3年版

林孟平 《辅导与心理治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张文新 《青少年发展心理学》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郭念锋 《心理咨询师》 民族出版社 2005年版

李浩学 《西北师范大学学生会通讯》 2005年第六期

张宁译 《青少年心理治疗指导计划》 中国轻工出版社 2005年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